古代戰爭動輒戰死幾十萬人,那士兵屍體咋處理?曹操的做法絕了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裡,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歷代王朝的更迭,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而王朝的每一次更迭,都註定了生死存亡的選擇,也註定了許多人的死亡和許多人的流離失所。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爭雖然推動了文明發展的進程,但也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所以不被我們所喜歡。然而,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問題是,既然戰爭不能避免,死傷也不能避免,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戰場,成千上萬的人在戰鬥中喪生。那些骨頭在哪裡?

古代戰爭動輒戰死幾十萬人,那士兵屍體咋處理?曹操的做法絕了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尷尬,所以傷亡太多根本無法處理。如果人數少的話,我們還是可以想辦法把骨頭捆起來,送回桑梓,但是如果人數多的話,我們不能慢慢來。因此,一般來說,能享受到治骨之道的只有將軍和皇帝。

對大多數士兵來說,他們的地位相對較低,將來甚至不能留下自己的名字。所以當他們死的時候,他們的身體通常是躺著的。如果這些骨頭得不到治療,就會被放在露天,任其腐爛,很容易導致瘟疫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古代戰爭動輒戰死幾十萬人,那士兵屍體咋處理?曹操的做法絕了

當然,如果身體出現在野外,很容易成為老虎、狼或烏鴉等動物的食物。對於這樣的現象,杜甫曾這樣形容:你看不到,青海的頭兒,古代從來沒有人採集過白骨“,你可以想象它悲慘的外表。

當然,有時為了防止鼠疫的發生,人們還是會處理屍體。最常見的處理方法是挖坑,然後用土埋起來,或者把屍體堆在一起用火燒。如果死亡的人太多,前者很容易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而後者在燃燒時會產生難聞的氣味。

古代戰爭動輒戰死幾十萬人,那士兵屍體咋處理?曹操的做法絕了

還有一種方法,叫做“諸京關”,也叫“骷髏臺”,是勝利者經常使用的方法。荊關是古代為炫耀武功、採集敵屍、封土而建的一座高陵。

勝利的一方往往把敵人的屍體堆在道路兩旁,然後覆土夯實,形成一個金字塔形的土堆,以震懾敵人,讓後人看到他們的偉大成就。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關於這一點的記載,如《東周志》第五十四章:“潘當求取金屍,建為”北京觀“向世人展示他的武功”,袁先生(袁克里)被封為,明朝杜永國所著《袁潔煥金大石傳錦還序》一書中也提到了北京的山景

古代戰爭動輒戰死幾十萬人,那士兵屍體咋處理?曹操的做法絕了

古代戰爭動輒戰死幾十萬人,那士兵屍體咋處理?曹操的做法絕了

除了上述方法外,還有一種非常殘忍和不人道的處理方法,就是把屍體當作軍糧,然後讓士兵吃。史書記載,曹操軍隊缺糧的時候,所有的士兵都吃了三天敵人的屍體。

不難看出,戰爭的恐怖不僅在於戰爭的殘酷,還在於處理屍體的方式,這讓人感覺不到人道主義。


參考資料:史蹟與左傳《三國志·魏書·程昱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