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戰“疫” 雨花群英會兩個多月裡開展志願行動逾千次


為愛戰“疫” 雨花群英會兩個多月裡開展志願行動逾千次

抗疫期間,雨花群英會4名志願者逆行到武漢,在當地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彰顯了長沙志願者的愛與擔當。


短短的79天,能在人生裡留下怎樣的痕跡?

打開“中國好人”雨花群英會負責人傅強的微信朋友圈,宛若看到一部溫情滿滿的“抗疫日記”:籌集防疫物資送給需要的機構,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困境老人,參與社區排查與防疫宣傳……從1月22日起至今(4月9日)的79天裡,傅強沒有休息過一天。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傅強說,這段時間,自己經常會被志願者同伴所感動。兩個多月裡,雨花群英會4000餘名志願者開展愛心行動逾千次,從湖南到湖北都有他們奉獻的身影,而每當受到幫助的人問起其姓名時,他們總是回答:“我叫志願者!”

並肩戰疫

帶著口罩、米油、牛奶,登門入戶送去溫暖,4月9日一早,雨花群英會的志願者就忙乎開了。當日,一場由群英會發起、幫扶困境老人的愛心活動,在長沙、益陽、懷化等六個市同步啟動。志願者們走進千戶特殊家庭,送去物資的同時還為老人們做家務、給予精神慰藉。“多虧有這群熱心人!”提起群英會志願者,雨花區砂子塘街道低保戶週三元連贊幾個“好”。疫情期間不方便出門,志願者為他及時送來大米,看到周家缺少防疫物品,他們又帶著口罩、消毒液上了門。

不僅將溫暖送到家,從1月下旬至今,群英會還籌集了30萬隻口罩捐贈給醫院、社區、福利院等。“防疫期間要買到這麼多口罩談何容易,志願者們自己開車前往廣東、安徽甚至吉林,守在當地口罩廠‘搶’回了這些物資。”傅強感動地說,為了及時將物資運抵長沙,志願者日夜兼程,有時連飯都來不及吃,就拿麵包充飢。

很多時候,物資抵達已是深夜,志願者們忙著清點、整理,同樣幹得忘我。2月5日,“90後”志願者胡賽花過了一個最難忘的生日:當天她在辦公室裡清點物資到凌晨2時,從微信群裡得知,群英會又聯繫上一批防疫物資的貨源,但一時資金緊張,胡賽花毫不猶豫掏出了自己僅有的4萬元積蓄。

同江同湖、同舟共濟。兩個月前,群英會4名志願者李海軍、車愛飛、李亮、何剛分兩批逆行武漢,送去團隊捐贈的防疫物資後,留在當地開展志願服務。參與雷神山醫院建設、支援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防疫工作,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身在江城的四人,用行動詮釋了長沙志願者的愛與擔當。

志願故事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如今雖然離開了軍營,但支援災區、疫區就是我的戰場。”這是李海軍身在武漢時,在微信朋友圈裡留下的一句話。

這些年,李海軍曾第一時間參與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的搶險救援,2月3日他又逆行至武漢,主動加入到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我會木工、水電,力氣也大,有什麼要我做的?”抵漢的第一天,他被安排去安裝醫療床,“施工現場大家都很拼,眼裡只有幹活,看別人安裝床的速度比我快,我便放棄中午1小時的休息時間,吃完飯便跑回崗位上。”

鋪裝電線、安裝吊頂……有一技之長、幹活麻利的李海軍參與了不少建設環節,“為搶時間沒少幹通宵,有時太困了便就地打個盹。”從2月3日到14日,李海軍在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呆了12天。

志願感想

雨花群英會負責人傅強:參加志願服務,能力不分大小、時間不計長短,多一個人參與,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希望。疫情面前,千千萬萬志願者用“我願意、我可以”,傳遞著環環相扣的暖心溫情,微光成炬,一定能點亮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