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凶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副標題: 20世紀中國消費史

出版年: 2019-2-1

頁數: 472

定價: 68.00元

裝幀: 精裝

ISBN: 9787520706230

11.11

看到這幾個數字,你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淘寶雙十一!買買買!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2009年,淘寶第一屆雙十一活動,5000萬成交額。到2018年,2135億成交額。兩者相差的不僅僅是九年,是中國人消費行為發生的天翻地覆的鉅變。購物已經是氧氣般的存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現在購物有多方便,不用我多加贅述,只要大家上網衝浪,就都能感受得到,有消費,就意味著現代化。而百年前的中國,被西方列強用槍炮打開國門,中國人第一次體驗到購物的快感。

在《購物兇猛》這本書裡,研究了20世紀中國消費史,你可以在這本書裡窺見被洋貨衝擊的清末時期,以及民國時期的人都在買什麼,非常有意思。(本篇文章也是這本書的讀後感)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購物兇猛》更多的是從歷史的維度來觀察‘購物’這一行為。特定歷史環境下,催生出了這樣那樣的消費行為。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有購物,就有廣告。百年前進入中國的商品品類較少,所以廣告不外乎都是有關於香菸、藥品等。但是你能想象,在如此傳統的社會環境下,甚至還有徵婚廣告。

一、百年前的廣告,都在說些什麼?

1902年6月26日《大公報》刊登了一則徵婚廣告:‘今有南清志士,北來遊學,此君尚未娶婦,意欲訪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為室’。彷彿清朝報紙版的《非誠勿擾》。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配圖與文章無關

以前都是包辦婚姻,蹦出這麼一則新式的徵婚廣告,在當時可謂是很新潮了,我看估計也沒有女子敢亮燈吧。不僅如此,甚至還有說唱廣告。

當時羸弱的清末在國際上處處被欺負,國人又吸食鴉片,精神萎靡,身心都很頹廢,別說打列強了,走兩步就倒了。於是一位叫黃楚九的人順勢創造了艾羅補腦汁的國產藥劑

。這款藥劑當年還有民間說唱藝人為它打call,把廣告植入到唱詞裡,那段rap是這樣的:“又香又甜的梨膏糖啊,啥人吃了我格梨膏糖,保險叫伊身強力壯,弗信請儂去問黃楚九,黃大醫師驗方最靈光……”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這段說唱在茶樓酒肆就火了,生意滾滾而來。除了用上說唱,還把藥劑的功效,吹得神乎其乎,如果當時有廣告法,這已經不是在違法的邊緣試探了,而是跨過去了。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截取當時艾羅補腦汁刊登在報紙上的廣告:“我四萬萬同胞將來所耗之腦力,不知幾千萬倍於現今……腦力虛弱,處此競爭劇烈之場,若不急圖補救,前途何堪設想?”

看了這則廣告,感覺就是為了國家民族,為了四萬萬同胞,我還不趕緊買這款藥劑補腦我就不是人。媽耶,這廣告詞猛得咧。這藥怎麼越聽越像要交智商稅啊?

“商家巧妙利用‘物競天擇’的進化論思維,把生理上的‘補腦’上升到了國家民族的高度,‘補腦’也由此成了民族圖強,、立足於二十世紀的頭等大事。”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廣告往往是把個人身體與國家關聯起來。

這種愛國、強種的滋補藥,國人聽了都知道是奸商瞎扯淡,但為什麼它還能在當時那麼火?是因為它迎合了當時群眾的嗨點,也就是順應了民族主義或種族主義的社會思潮。

換言之,落後捱打,捱打後就會想著通過方方面面強大起來。那這種藥劑就有種心理作用,似乎國人吃了就能強身,國人強身,國家自然能強大。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在清末時期,還有一款國人都喜歡的藥品“仁丹”,但它是日本牌子,在清朝卻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藥品。打出的廣告幾乎是把仁丹塑造成無病不治的神藥。什麼虎狼看到都害怕到繞著走??怕了怕了,清朝人這哪是滿嘴跑火車啊,簡直是火箭竄天啦。

創立艾羅補腦汁的黃楚九看到了商機,本著民族情緒和商人直覺,又創了龍虎人丹,和日本仁丹對著打。書中描述的這場商戰也是很精彩。當時的日貨洋貨物美價廉,國貨被打壓得厲害。所以引發了一場場國貨VS洋貨的商戰,當下動亂的政治社會背景,催發了國人抵制X貨運動。

二、百年前的抵制X貨運動

1882年美國通過的《排華法案》徹底激怒了當時的華人商會,於是和保皇會秘密聯繫,而當得知清朝和美國之間的談判已經沒有勝算後,保皇會就開始進行輿論造勢,刊登多篇報道,號召國人“抵制外辱”,報道了華工在美國的悲慘遭遇。

普通老百姓看到清朝這些年被西方列強欺辱,於是帶著一腔憤懣之情走上了街頭。

抵制美貨運動開啟。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在當時,美貨是老百姓眼中的優質物品。有牙膏、消炎藥、口紅、雪花膏、菸草、麵粉等。在老百姓生活裡,美國商品隨處可見。只要使用美國貨,那就是賣國。無論你購買的是什麼美國商品,你都或多或少的主動或被動的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這場抵制活動有了顯著成效,也讓國人找到了久違的自信。“一種集體身份的自信,一種作為消費者的自信。”這份自信,也讓當時的革命黨人孫中山品嚐出了別的味道。孫中山視貿易為治國頭等大事,他從這場抵制運動中看到了人民群眾蘊藏的巨大能量,也讓他見到了在這個國家爆發政治革命的可能。

到後來1908年焚燒日貨,讓我有了一種歷史總是循環往復的。

“在當時的反日運動中,除了拒買、焚燒日貨、罷市等手段外,也有人聚眾鬧事、焚燬日貨商店、對日商和購買日貨之人做出了身體傷害的過激行為。”

看到這兒,是不是很熟悉?那還是發生在1908年的事件。無獨有偶,2012年因釣魚島事件引發的打砸搶燒事件,我還記憶猶新,特別是有人U型鎖猛錘開日系車車主的事件,後來那個人被判了十年。

強烈的民族情緒讓我們團結,這是好事。但藉由來發洩情緒,甚至採取暴力行為,那就是很智障的行為。你氣日本,你打中國人?什麼理兒啊這。

清末這些抵制運動在當時有著其他的政治經濟層面因素。中國工商業者鄙夷洋貨,是因為商業競爭問題,經濟利益是動因。鼓吹“仇洋”第二類人就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

“搞政治的人不可能悟不出這個淺顯的道理:老百姓對外的不滿,稍加引導既可以轉化為對內的憤怒。”

矛頭直指軟弱無能的清政府。抵制運動推動了政治層面上的中國,另一方面也推動了經濟層面上的民族企業發展。

在民國時期,為了反對袁世凱與日本間的秘密協議“二十一條”,再到後來的五四運動感,又爆發了一輪輪抵制日貨運動。這幾次的抵制運動,給了國貨企業新的生存空間,培養了民族企業萌芽的土壤,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和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也引發了菸草企業間的商戰。書裡這段描述得很精彩,國人是這段戲裡的配角,推動著民族企業的發展。

在民國時,大家在消費什麼?

國人抽南洋兄弟的愛國煙,穿回力球鞋,吃冠生園的月餅糕點,女士用巴黎的彩妝。特別是化妝品,即使是抵制洋貨最厲害的時候,來自美國的化妝品銷量直接翻了一倍。果然女人愛美,是不分時期的啊。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提到購物,就不得不提魔都上海。特別是民國時期,四大百貨齊聚的南京路。當時的上海有多繁華,一篇外國人寫文章直接將上海比作法國的巴黎。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看到了玻璃櫥窗了嗎?那時候就已經在弄櫥窗擺設了!

20世紀30年代,時尚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就是逛百貨公司和看電影。先施公司的百貨大樓共七層樓,裡面有化妝品專櫃、浴場、理髮廳、餐廳、旅館、遊樂場。在大新公司的百貨大樓裡,還有稀罕的電扶梯。30年代,在中國部分地區的交通可能是用牛車等原始的方式,而此時上海的百貨大樓聚集了全國最時髦摩登的生活方式。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90年代,我媽媽經常帶我去百貨公司坐電梯玩。而上海30年代的百貨大樓裡,就已經有電梯了。可想而知,30年代的上海多麼繁華。

到了80年代,中國人又重新開始接觸消費主義浪潮,發生了很多有趣的關於購物的事。

三、改革開放後,KFC可樂等品牌原來還有過這個亞子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1937年可口可樂早在上海設廠售賣了,因為政治因素退出了中國這個大舞臺,1978年,可口可樂又重新被准許進入中國售賣。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大家都很好奇,這瓶黑色的飲料怎麼有點甜,還讓人很上癮!這一定是資本主義對我等社會主義棟樑之才的腐蝕!喝了一口後,就真香了。

人們好奇它的味道,著迷它的味道,

更深層次的是對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好奇,這種初體驗讓人上癮。

在可口可樂出現之前,飲料要麼能解渴,要麼能解餓,要麼是帶來某種輕微的麻醉感,而可樂受讓人越喝越渴,越渴越想喝。

所以可樂又被成為資本主義的終極商品。

“那種令人上癮的甜味又不斷讓消費者重複著一個喝得越多,就越口渴,因此會想要喝得更多的悖論。這一悖論與資本主義的文化內核一致,那就是當你得到的利潤越多,你想得到的就會越多;當你購買的越多,你不得不消耗掉的就更多……供求之間的平衡關係被消費的慾望打破,一個商品消費的無底洞就這樣降臨到生活當中。”

改革開放期間,中國人剛衝破各種思想牢籠、文化牢籠,灰頭土臉的時代過去了,現在能吃飽穿暖,渴望自由和新事物。所以可口可樂這個黑乎乎的飲料,征服了中國人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味蕾。

百年前的廣告比我們現在還要兇猛,令人浮想聯翩,國人都在買這些

洋飲料來了,洋快餐怎麼能不爭著來分中國這塊大市場。1987年肯德基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據說火爆程度不亞於現在的喜茶呢。而且當時的定價是一塊原味雞2.5元人民幣,那時候人們平均幾十塊的收入,所以吃肯德基算得上是高消費了

20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生活方式通過工商業進入中國,影響中國,透過一整套的消費體系,我們看到了這個國家未來更驚人的變化。

PS:這本書400多頁,總共看了1周多一點,《購物兇猛》雖然是有點學術研究類型的社科書,但作者文筆生花,嚴謹有趣,很好看!好久沒看這麼嚴謹有趣的學術型文學了,靜下心來看,會收穫很多,開闊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