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不是合格“吹哨人”,他只是合格的医生,尽专业的本分

李文亮不是合格“吹哨人”,他只是合格的医生,尽专业的本分


今日遥祭李文亮,泪飞顿作倾盆雨。纪念他,无它尔,我只是尊重一位合格医生的初心。

李文亮医生这辈子只上了两次央视新闻,间隔不到40天,第一次他作为传谣者被通报,他的身份是8位网友之一,没有具名。第二次上央视,他成了举国致敬的“吹哨人”。他的警报成真,公众以刷屏痛悼他的离去。此时,无数白衣天使在中国体制的团结下向死而生,逆行于病毒猖狂的春天。40天前,李文亮活着却犹如死去,40天后,他死了却犹如活着。无数人视他为英雄,他的委屈引发了国家监察委的关注。

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他的所作所为其实相当普通,我认为他真是当不起“吹哨人”这个头衔。他只是在工作中凑巧最早接触了新型肺炎患者,察觉到了魔鬼可怕传染性。他最初的担心的不是后来向他致敬献花的普通民众,亲朋好友的安危才是他的牵挂。在我看来,大概任何一个医生,无需操着悬壶济世的技艺,无需妙手仁心的医德,也不要有大医国手的觉悟,面对相似境遇,大概都会做同样的事。至少,当魔鬼降临人间时,有8位医生不约而同地在网络上发出了预警信息。我相信还有更多的医生和知情者在各自的小圈子内提醒着他们的朋友们。

他们不是“吹哨人”,彼时,没有刻意隐瞒的强大对立面,他们发布信息没有经历内心挣扎的悲情,没有计算过胜败得失。他们遵守着工作纪律,作了一个普通医生力所能及的发声。本分、自然,专业的判断,这声音在现在被当成了吹哨人的警报,我觉得,真是时势造英雄。他们被现实逼成了“吹哨人”,公众对李文亮的致敬是不能溢于言表的扣问,这样的预警信息,一个普通的医生都能察觉,更高层次的官方怎么可能没有听到?

2019年1月2日,“传谣”新闻全国皆知;6天后,即2020年1月8日,李文亮医生在给病人看诊的时候感染病毒。2月8日凌晨,李文亮医生染疫不治病故。其间种种,更多的故事扼腕叹息,更多的承重武汉在背负。在我看来,说李文亮医生以身殉道夸张了,那不过是有些人做着人血馒头,刻意打扮事实,好方便行销幽暗的想法。李文亮不容亵渎,也无需抬高,抬高犹如亵渎。他只是做了许多医生正在做的事,时刻准备着直面病毒,以身殉职。

这,其实也是医生的专业主义。如同唤作灵魂园丁的老师,如同追求真相的记者,如同两袖清风的模范,如同这世上许多埋头苦干,十分敬业的劳动者,他们秉持的信仰没有高不可攀,就简单地叫它专业主义。很可惜,如此专业的声音轻如鸿毛,当我们追悔莫及时,付出的代价却重如泰山。

2月8日晚,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希望我们的问题在监察委的调查中能得到部分解答。

斯人已去,在我看来,致敬李文亮,最好的方式是尊重专业主义。这样的尊重莫说简单,当我们行遍城市田野,我们看到过粗陋的规划设计,看到过下雨就淹的马路,看到过摇摇欲坠的建筑,看到过肮脏作呕的小吃店,看到过随意拆建的老街。当我们走过少年的荒唐,迈入中年岁月的沉淀,终于恍然大悟,所谓匠心所谓认真所谓初心,不过是对专业的敬畏和尊重。要实事求是,就得尊重专业的判断。

希望灾难过后,我们能培植专业主义的土壤,让专业的声音不再轻忽,敬业的人受到重视,科学的决策占据上风,一个社会太多吹哨人不健康,但确实需要更多秉持专业主义的信仰和愿意聆听他们声音的耳朵。

十指连心,武汉还在和疫情赛跑,每个人中国人都愿意默默出力,如同受过的医生不下前线。我坚信,闯过危机的武汉还是一座明星城市。几年来,已经有百万大学生用脚投票,选择留在武汉。李文亮也是985武汉大学的高材生,他的老家就是武汉。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李文亮一定希望武汉的樱花灿烂明媚,武汉的春天早日归来,武汉可以更好。

武汉加油!我持如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