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爭還是協作,時代的脈搏你把錯了嗎?

鬥爭還是協作,時代的脈搏你把錯了嗎?

1、聚焦存量產生鬥爭

從《宮心計》、《美人心計》到《甄嬛傳》、《琅琊榜》,從《永不消逝的電波》、《黎明之前》到《潛伏》、《偽裝者》,國內的宮鬥劇和諜戰劇總是一浪更比一浪高,高潮迭起!國人對宮鬥劇的喜愛是再怎麼形容都不為過,真是男女老少通吃,白領藍領橫掃!我曾經一直迷惑這一現象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不過某天突然想起主席說過的那句話“與人鬥其樂無窮”就豁然開朗啦!想必這裡面不僅有無窮的樂趣,更有無窮的利益!

細想一下也是容易理解的。傳統農業社會,財富由土地決定,土地由權力決定,權力由鬥爭的結果決定。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於土地這個存量資源時,產生爭鬥是必然的結果。自然的,鬥爭的哲學也就盛行,鬥爭的文化也就形成,鬥爭的故事也就好聽!

2、聚焦增量產生協作

現代工業社會里,尤其是市場經濟發展以後,財富的累積不再單純依賴於土地這個單一的存量資源,尤其互聯網經濟時代,財富甚至可以完全脫離於土地,馬雲的財富帝國更是建立在虛擬空間裡。商業的邊界不斷拓展,商業奇蹟一個接一個的誕生。小米、滴滴打車,短短几年時間估值達到百億、千億。商業財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炸式增長。

在財富爆炸增長的過程中,聚焦增量,分工協作、合作共贏、群策群力成為新的文化需求!越良性的協作,工作效率越高,產生越大的財富。更大的財富共同體,產生更大的協作共同體,促進更深刻的協作文化形成。

3、時代的主脈搏,是鬥爭還是協作?

當經濟高速增長,增量佔了更多的比重而更引起人們關注的時候,鬥爭會更少的發生,協作就成為主旋律,越善於協作的人和組織,就會獲得越多的回報;相反,當經濟萎靡,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於存量時,鬥爭成了獲取回報的主要手段,越善於鬥爭的人和組織,回報越豐厚。大到世界範圍,中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我們都很容易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兩次世界大戰前西方主要國家都爆發了經濟危機;08年金融危機後,世界變的更加動盪,貿易摩擦頻繁;二戰後重建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歐洲一體化進程,到如今歐洲債務危機、難民危機引發的歐盟瓦解的聲音;劉邦和朱元璋打天下時的“苟富貴不相忘”到坐天下時的“磨刀霍霍向功臣”;從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國企激烈的人事鬥爭到互聯網新經濟體的協作至上。

4、鬥爭還是協作,時代的主脈搏你把錯了嗎?

現在就說時代的主脈搏已從鬥爭文化轉變為協作文化,似乎還為時過早。因為從上述的邏輯來看,世界在不同的經濟週期、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個人在不同的組織類型,鬥爭和協作所佔的比重都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從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到作坊式的小商品時代,到大規模商品的工業時代,經濟總量的增長正在加速,經濟種類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協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每一次經濟的騰飛,都是一種新的技術或生產方式帶來了全新的協作關係,提高了協作的效率,降低了協作的成本。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用最低的成本將最多的人、物、資本連接了起來,帶來了人類協作關係的又一次突變。

不能說這個世界上鬥爭已經消失,但具體到當下正快速發展的中國社會,具體到我們正深處其中的互聯網時代,具體到每一個人每天具體的工作,毫無疑問,善於協作正成為一項了不起的本領。

5、從鬥爭思維切換到協作思維,你準備好了嗎?

文化本身是通過漫長時間浸潤而成,不可能短時間內就變了,文化有著強大的慣性力量。我們的歷史太輝煌、太久遠,太久遠的歷史也可能成為我們沉重的負擔。從宮鬥劇、諜戰劇、警匪片的流行就可看出,一個社會從鬥爭文化到協作文化的轉變,一個人從鬥爭思維到協作思維的切換,不可能像電腦重裝系統那樣簡單!

鬥爭的文化基因往往讓人在交流中無意識的陷入為了辯論而辯論,從“對事”變成了“對人”。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個日常的會議、一個普通的聊天,總是不知不覺的從事情本身之間是非的討論,轉移到了人際間勝負的爭奪!但無論是出於立場,還是出於各自不必要的脆弱的自尊心,使討論從事情本身的是非認知偏離到各自觀點的固執維護,對團隊、對事業、對感情都是巨大的傷害。

怎樣才能變得更善於協作?或許我們都還只是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