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人体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x10^9/L ,和凝血功能有关,如果减少会有出血危险。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容易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放化疗时间延迟,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出血事件。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图:肿瘤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程度分级


怎么判断是血小板减少?刚开始只是全身发热、高烧不退,之后脸部会出现明显的紫色瘢痕,流鼻血、牙龈出血,严重时会有无力、厌食、排便困难、夜间口渴、精神萎靡等症状。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怎么办?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血小板减少的全方位预防


01、定期监测血象

监测血象血常规,观察血小板水平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避免出血意外

若出血仅局限于皮肤粘膜且轻微者,原则上无须太多限制。

若血小板计数低于50-20×10^9/L,减少活动,卧床休息。

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者,绝对卧床休息。

03、评估患者出血的风险因素,必要时预防性用药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常见的原因有肿瘤骨髓转移,还有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引起的“血小板低”。研究表明20%~30%的化疗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常见于含有铂类、紫杉醇类、蒽环类、吉西他滨等化疗方案中。

02、个体化治疗:升血小板针或输注血小板

升血小板治疗主要包括两大方向,一种是“缺啥补啥”,即输注血小板;另一种是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目前CFDA批准使用的有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如果患者合并心脏问题,应该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因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会导致心功不全等心脏毒性问题。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图: 肿瘤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流程


放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可给予升血小板针重组白细胞介素-11:包括巨和粒、特尔康、吉巨芬;3mg皮下注射每天一次。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另一种造血因子,rhTPO推荐剂量为300 U/kg,1次/天,连续应用14天。

当患者的血小板≤20×10^9/L时,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能快速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只是暂时性的效果,不能解决根源性问题。

03、升血小板食疗

轻度血小板降低可通过吃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来提高,提升血小板食物有莲藕等。同时注意摄入高蛋白,软质饮食。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预防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01、避免皮肤黏膜损伤及磕碰创伤


减少剧烈运动,避免碰撞及举重物,衣着柔软、宽松;

不挖鼻挖耳,不吃硬韧的食物;

排便不要太用力,防止肛门出血,尽量避免灌肠;

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禁止使用牙签、牙线剔牙,注意卧床休息。


02、饮食及用药安全


选择温和、柔软、不刺激且不太烫的食物;

禁止喝酒、避免啃骨头、小心鱼刺等;

避免服用可能增加出血的食物和药物,如酒类,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等解热镇痛类药,潘生丁、波立维等血小板抑制剂,法华令等抗凝剂等。


03、监测病情及出血现象

抗癌锦囊二:肿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可防可治!


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有无皮肤出现红点或瘀斑;

观察有无牙龈渗血或鼻出血,大小便颜色改变;

若有头痛、呕吐、昏睡或神志不清时,则可能是脑出血,应立即就医。


总体而言,对血小板下降要采取积极的治疗,对易导致血小板下降的放化疗方案、部分靶向药物、高出血风险人群、特殊人群(如心脏功能受损患者,同步放化疗患者)更要提前干预,积极预防,规范治疗。


总之,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可轻可重,不容忽视。对抗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赢在细节!

如果您还有其他肿瘤相关的问题,欢迎向我们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