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企业管理与孟子思想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儒家代表人物,后来被称为“亚圣”。他师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一说师从子思)。司马迁说:

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宋代,《孟子》升格为经,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合称为“四书”。从元代开始,它们是科举考试的基本教材,是读书人的必读书。《孟子》包含了哲学、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丰富的思想,是一座中国传统的大宝库。

企业家认真读《孟子》一书,对于修身养性、丰富自我、管理员工、协调各种关系都会很有帮助。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企业管理与孟子思想

孟子以主张性善论而有名。他是在与告子论战的过程中阐发性善论的,故其对人性善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告子上》,其中包括:“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企业管理与孟子思想

在孟子看来,善是人性中固有的、内在的,而不是外铄的。性善论肯定了人之本,肯定了做人之本,对确立人的尊严和价值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多数人的赞成孟子的性善论,只有少数人反对它。这些少数人包括《荀子·性恶》的作者、董仲舒等。请特别注意,在我看来,《荀子·性恶》的作者不是荀子本人,而是荀子后学(详《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荀子主张性朴论,并没有以所谓性恶论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中国的性善论与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正因为人性是善的,人才不同于动物。“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离娄下》)这几希的东西就是仁、义、礼、智。告子在考虑人性的时候,不太注意人与动物的区别,而孟子则极为注意此区别。

既然人性是善的,恶来自哪里呢?孟子认为,来自对本性的摧残。孟子以树木茂密之山来比喻本来善的人性。如果不断砍伐,不断放牧,这座山就会变成光秃秃的样子。同样,如果人不好好保护自己善的本性,就会像这座山那样完全变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对自己的本性砍伐、放牧的人。孟子说:“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其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告子上》)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企业管理与孟子思想

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应该是指人性中具有善的潜质、善的开端,而不是已经具备了现成的、完备的善。因此,善需要培养和拓展。傅佩荣认为,孟子没有说过“性本善”,他只认为性向善。

有没有性本恶的人呢?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西方有人相信:一些罪犯具有犯罪的基因,这就是说,他们性本恶。但是,几乎没有中国人会相信这一点。很多中国人认为,罪犯在作恶之后会感到良心的不安。这表明他们性不恶。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我们相信性善论,就会采取比较有弹性的、信任员工的做法。性善论导致一种人道的管理,而性恶论则导致一种强硬的、僵化的管理。

孟子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公孙丑上》)恻隐之心是一种同情心,一种对别人不幸的不忍心。它是人人皆有、人人固有的。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企业管理与孟子思想

当政者(尤其是国君)把这种同情心充分发挥出来,就形成仁政。孟子认为,国君行仁政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梁惠王对动物也有同情心,听到牛的哀鸣声而不忍心以之来祭钟。孟子反问梁惠王:既然你的恻隐之心可以用于牛,为什么不可以用于人呢?“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上》)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也可以考虑在本企业内行仁政。企业家应该对员工有同情心。企业家行仁政,会形成一种和谐的上下关系,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产生一种好的士气。如果员工觉得老板行苛政,他们的积极性会很受打击。当然,任何一个企业家都要考虑成本的问题。一个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一个宽大无边的企业难以产生好的效益。

《孟子》一开头就对梁惠王说:“何必曰利”。孟子跟孔子一样坚持重义轻利。这是儒家的一个很重要的立场。在儒家看来,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的是它在道义上对不对,而不要考虑它是否带来利益。司马迁在为孟子作传时充分肯定了其对利的看法。

作为一个企业家,谁不考虑利呢?孟子对利的轻视,企业家怎能接受呢?在我个人看来,要区分企业家的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在经营活动范围内,企业家把利放在首位,并没有什么过错。显然,市场是很残酷的,竞争太激烈,如果一个企业总是不赢利,这只能意味着失败。不过,在非经营活动中,企业家就不必时时处处把利放在第一位了。在履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时,要把义放在首位。在对待亲戚朋友时,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在休假时,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如果企业家时时处处把利放在第一位,会活得很累、很辛苦。因此,重义轻利对于企业家从事非经营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企业管理与孟子思想

《孟子》与《论语》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当然,孟子也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孔子没有明确说人性善,而孟子则以性善论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孔子单独说仁、单独说义、单独说礼、单独说智,但孟子把仁义礼智并列。

在历史上,《孟子》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动模式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实中,它也是一部宝贵的经典,可以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修身养性的法宝。企业家读《孟子》,会有多种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