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实力有多强?为什么要打他三次?

噶尔丹实力强不强?很强。康熙打噶尔丹容易么?其实并不容易。

惟天尽所覆,眷命畀我清。自予莅鸿祚,恒愿销甲兵。

狡焉窥北疆,属国横相撄。夙昔张挞伐,凶丑皆颠倾。

赦之释不诛,开网全其生。怙终恣跳梁,边鄙摇群情。

皇皇仁义师,声讨必有名。春雪洒贝胄,朔风捲龙旌。

眷兹貙虎士,金革劳远征。于铄振我武,赫赫扬天声。

这是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前所写的诗,噶尔丹勾结沙俄,在漠北作乱,康熙皇帝忍无可忍,决定出兵噶尔丹,自此之后,康熙前后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以清军的胜利、噶尔丹的败亡而告终,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实力有多强?为什么要打他三次?

噶尔丹的发家史,准噶尔汗国的兴起

噶尔丹是巴图巴图尔挥台吉的第六子,年少时曾在外学习十年,回到准噶尔后,开始了自己人生的传奇。

1670年,作为准噶尔的统治者的哥哥僧格被暗杀,噶尔丹临危上位,他招集僧格的逃散部众千余骑‚反攻发动政变的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

在战斗中噶尔丹异常勇猛,“独当先‚越马挺枪‚最深入‚斩杀百十骑‚溃其军”。一人斩杀几十上百人,敌人溃不成军。到了阿尔泰山口,与敌军展开决战,最终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是一死一逃。

经此一战,噶尔丹声名鹊起。为自己树立了极高的地位和信任度。掌握地盘和权力后,他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平定了内部叛乱后,1672年,噶尔丹继位准噶尔部首领。

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实力有多强?为什么要打他三次?

噶尔丹以迅猛的姿态,先灭楚玻儿乌巴什,再降鄂齐尔图车臣汗,一统卫拉特,最终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准噶尔汗国”。

噶尔丹为完善国家体制,恢复社会秩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实行军政合一制;完善司法,严肃审理;召回逃人、保障税收、救济穷人、减轻负担,充分发展生产。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生产力得到加强,准噶尔汗国的军政、司法得到加强,汗国国力逐渐上升。

“招徕归附‚礼谋臣‚相土宜‚课耕牧”‚“于是富庶甲于西域”‚“马骏而番庶‚四方莫或过之”

国力提升的噶尔丹,开始了自己的扩张,先是征服回疆,而后向西扩张,先后收服了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孜别克、诺盖等部族。

噶尔丹与清廷的关系

随着噶尔丹国力逐渐强盛,清政府不得不重视起来。噶尔丹执政后的第二年,就与清廷建立了联系。他给康熙的信中称康熙为“执掌力轮大可汗”,康熙还给予了准噶尔非常宽松的政策和优惠条件。

准清非常注意双方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妥善地处理影响双边关系的突发事件‚并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

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实力有多强?为什么要打他三次?

随着噶尔丹的称雄西北,清廷对噶尔丹的了解逐渐加深,双方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噶尔丹完成漠西蒙古的统一后‚首先想到的则是青海的统一问题。这不仅使准青关系趋于紧张‚而且把准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了,双方围绕青海问题展开交涉‚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随着青海接受清朝统治‚成为清帝国的组成部分,青海问题才告一段落。

然而这种“和谐”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尔喀内让的不断加剧,准噶尔和清政府两方面的冲突逐渐加剧,最终准清之间爆发了战争。

康熙三征噶尔丹

康熙帝终于按不住自己的刀了,要拿噶尔丹“开刀”,开始了第一次出征噶尔丹。这时的噶尔丹遭受瘟疫之后,人口锐减。

“凡所留轴重俱被策妄阿喇卜滩劫去‚诸物无存”部众处境极为艰难‚“牛羊已尽‚牲畜全无‚贫者甚多‚皆捕鱼为生”

但苦难并没有让噶尔丹变得老实,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了,对清帝国的边境骚扰更加频繁。

于是1696年,康熙率领大军,由北京出发‚直奔克鲁伦河‚发起主攻。中路大军包括京师八旗满兵‚汉军火器营‚盛京兵、黑龙江兵、宁古塔兵、宣化府绿旗兵、古北口绿营兵‚加上喀尔喀诸扎萨克兵1万‚约4万多人,可谓声势浩荡。可能是康熙皇帝御驾亲征的激励作用,这场战争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终。

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实力有多强?为什么要打他三次?

昭莫多一战虽然歼灭了噶尔丹主力‚但因未能消灭噶尔丹本人,所以始终在康熙心中留了一根刺。

“噶尔丹穷凶极恶‚不可留于人世‚一刻尚存‚即为生民之不利‚务必剿除”

所以第一次出征不到三个月,康熙又开始了第二次出征噶尔丹。

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灭掉噶尔丹本人,以防止死灰复燃。采取的策略是围剿加招降,就是等着你噶尔丹自投罗网。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往呼和浩特。

但是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噶尔丹也不傻,并没有自投罗网,所以康熙这次围剿是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前两次出征都没有灭掉噶尔丹本人,康熙作为皇帝也有自己的“小脾气”,所以他决定第三次出征噶尔丹,这一次一定要彻底解决这根“心头刺”。

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实力有多强?为什么要打他三次?

于是1697年,康熙再次从北京出发,并亲自调度指挥大军进剿。督办军务‚处理调动部队、筹备马驼、运输粮草、接待使者降人等等事务都事必躬亲,亲自上手。

“朕即回銮‚乘热时而行”‚“朕本欲驻此理之。天下事大‚是以回銮”

在他一切都谋划、安排妥当之后,自信的回京了,他相信,前线的大军这次必然能带来好消息。

果然这次没有让他失望,他终于收到了噶尔丹病死的消息。

结语

纵观噶尔丹与清王朝的关系与战争,噶尔丹的败亡不仅仅是清军的并力强盛,更多的原因是国力的差距,虽然噶尔丹当时是西北的霸主,实力逐渐强盛,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后勤补给的短板,再加上瘟疫的影响,青黄不接之时‚生计陷入了窘迫的境地,在没有牛羊、粮食的情况下饥饿的人们捕猎无获时只好宰吃瘦弱的马驼以维持生命,或者偷盗、抢掠他人财物‚致使社会异常混乱‚人无安全。所以趁你病,要你命,康熙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三次出征,也是防止了噶尔丹的死灰复燃。而统一准噶尔这一壮举‚加强了清朝对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统一‚对沙俄的侵略也是一个沉重打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