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錢德勒的經典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究竟經典在何處?

我是個有執照的私家偵探,已經做了一陣子。我獨來獨往,沒結過婚,人近中年,不富有。我進過不止一次拘留所,我不接離婚案。我喜歡喝酒、女人、象棋和另外幾樣東西。警察不怎麼喜歡我,但有幾個我還算合得來。我是本地人,出生在聖羅莎,雙親都過世了,沒有兄弟姐妹。有朝一日要是我在黑暗小巷裡被做掉——我這個行當裡的每個人都有可能碰到這種事,如今其他行當或者什麼行當都不混的很多人也是這個下場——沒有人會覺得他或她的生活忽然掉進了萬丈深淵。

——菲利普·馬洛《漫長的告別》

【1】關於雷蒙德·錢德勒

沒必要認識他,瞭解他的文學地位就行

《漫長的告別》是美國作家雷蒙德·錢德勒所著七部長篇偵探小說之一,已被業界人士公認為錢德勒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常年陪跑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親自翻譯本書日語版時,在序言中寫國這麼一段:他在高中時期讀到這本小說,此後四五十年裡,只要一有機會,就重拾這本書,翻開再讀一讀,對於這部小說的每個細節,他都記得很清楚,即便如此,還是覺得讀不膩。


雷蒙德·錢德勒的經典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究竟經典在何處?

對於《漫長的告別》宣傳最為廣泛的一句是:村上春樹讀過的次數高達12次以上。宣傳絕大多數時候,都會誇大其詞。本次沒有,我原本以為有的,失算了。我在第一遍讀《漫長的告別》時,慕名而來心理佔了上風,閱讀也囫圇吞棗,一度認為封面上的推薦語讓我白白損失了金錢。現如今,產品基本靠營銷,宣傳往往比真實看起來可靠、美妙,每個人都必須一再謹慎才能護住自己的錢袋子,我沒腦子過頭了。

24小時沒過去,我開始閱讀第二遍,花了好幾個夜晚拿出此書證明自己曾瞎了眼,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我確實不該低估錢德勒,村上春樹的眼光果然老道、犀利,我讀過的成千上本書與《漫長的告別》一比,簡直是一堆文字垃圾。

除了村上春樹之外,因新冠肺炎疫情,再次重生進入大眾視野的書籍《鼠疫》,其作者加繆;著有長期盤踞暢銷書排行榜《月亮和六便士》的英國巨匠毛姆;寫出《圍城》的中國作家錢鍾書等文壇大師,個個都把錢德勒視做自己的文學偶像。

總之,一個寫書的,能得到這麼多知名文學大師公開的盛讚,眾多無名氏如我輩在文學上排不上名號的讀者,無不捧著錢德勒的小說如痴如醉閱讀,錢德勒的作家地位究竟有多高?你在這方面的想象力可以無窮大。

作為一個憑藉偵探小說混出名堂的作者,錢德勒獲得了美國推理協會票選150年偵探小說創作歷史,最優秀作家中的第一名。什麼概念?把全美國在150年裡寫偵探小說作者的名字全列個遍,先投票決定誰為優秀,優秀中再票選最優秀,於是得到了一個名字——雷蒙德·錢德勒。這個NO.1是讀者評的,不是幾個神神道道的老頭子,圍成一桌內部悄聲開個會,本身沒有幾多實力,卻大搖大擺來評論有實力的作家,究竟誰該當選?

如若你曾讀過一兩本錢德勒的長篇小說,就不會把票投給除了錢德勒以外的誰,我保證。死了的作家,排個隊或許也能繞地球一圈,只多不少,至今還能讓作品活在暢銷榜單上的稀有人物,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錢德勒卻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他本人沒法知道,他在1959年如他第一本小說名那樣,長眠不醒。

要命的還不是這個,人家就是個專門寫偵探小說的,影響力卻突破了類型小說的壁壘,贏得了學院派和作家同行激烈的讚賞,簡直不可思議。錢德勒的偵探作品載入了經典文學史冊,被收錄到權威的《美國文庫》裡。我這麼吹捧他,沒有諾貝爾文學獎加身,怎麼都像一堆可笑的恭維。

事實是:錢德勒拒絕一切獎項。

這個大牌作家壓根連寫《老人與海》的海明威都不顧一屑,插一句話,海明威在1954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錢德勒在自己的小說《再見,吾愛》裡諷刺海明威是“一個老是重複同樣的話,直到讓大家相信那話很精彩的傢伙”,不光如此,他還大膽的把書裡一個笨警察直接取名為海明威,頗為張狂。

錢德勒還表示,諾獎頒給了太多二三流的作家,許多值得獲得此獎的作家卻兩手空空。獲不獲獎,錢德勒都是無冕之冠,他能經受所有的盛譽。

雷蒙德·錢德勒,一個在文壇足以藐視大多數作家的大師級人物,他最為經典的作品《漫長的告別》,究竟經典在何處?讓我從錢德勒的寫作風格、語言特色以及揭露的社會現象這三個部分,給你深度剖析,殿堂級大師是如何寫就這部經久不衰的小說的。

雷蒙德·錢德勒的經典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究竟經典在何處?

【2】寫作風格

獨創硬漢偵探小說流派, 一種有別於古典推理小說的寫作風格

市面上宣傳這本書時,封皮要麼出現“硬漢偵探”這幾個大字,要麼向你展示“硬漢派”偵探流。捧起《漫長的告別》這本書,是我第一次接觸錢德勒的作品,這些個宣傳在我看來,只比狗屁不通的廢話更令人索然無味。“硬漢偵探”、“硬漢派”這幾個字,對於看書只進眼睛,不進腦子的人來說,純粹浪費筆墨。直接擺上村上春樹的大名,是否是大家慣常的做法,暫且不表,反正有些人只要見著這個廣為人知的名字,二話不說就會對這本書產生濃烈的興趣。

等我一字一句把本書看了兩遍之後,方才體悟出版社的苦心:“硬漢派”、“硬漢偵探”確實比村上春樹更有實力成為錢德勒的代言詞,它是錢德勒所有長篇小說最為耀眼奪目的部分,留個世人最珍貴的隱形財產。錢德勒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把菲利普·馬洛塑造成了福爾摩斯似的人物,世人給馬洛的性格特徵做個了個總結——硬漢偵探。錢德勒用馬洛這個虛構人物,寫出的無數個短篇及七部長篇小說,所運用自成風格、被無數人模仿的寫作手法,人們稱其為——硬漢流。

投身懸疑、推理小說的作者,書裡的主角無外乎如福爾摩斯般,專門解決平庸警察不能偵破的麻煩事,說白了,他們是警察尤為得利的幫手,辦事不利時的諮詢顧問;要麼主人公本身就是公安系統的人,像東野圭吾筆下的草薙、加賀,如《法醫秦明系列》的秦明,以警察、法醫等角色為藍本,兢兢業業在公安混飯吃。

錢德勒筆下的馬洛並非如此,他做過一段時間警察,按照馬洛自己的話,在不服從命令這門課上,他成績優異,所以被公安局掃地出門了。馬洛不喜歡和警察打交道,配不配合警察處理各類案件,全憑他樂意。看到有人死了,他會選擇性的把親歷的事情告訴或不告訴警察,他全力保護自己的僱主、委託人。馬洛之所以被視作硬漢偵探,這與他和警察的對立關係密不可分,也與他單槍匹馬破案子,不出賣自己的靈魂的性格有這千絲萬縷的關聯。除了馬洛的角色與古典推理小說很不一樣,就像作者以男性還是女性視覺、心理寫作一樣,給讀者呈現迥乎不同的風格。

再如,熟知者甚多的《福爾摩斯探案集》,著墨大都是推理的這個過程,通過鎖定犯罪嫌疑人,揣摩誰有犯罪動機,犯罪時的心理感想,讓讀者緊繃心絃的是解謎。

《漫長的告別》作為錢德勒的集大成者,只是套著推理小說的外殼,他壓根不在乎誰舉著槍射殺了西爾維婭,還用銅像把她的臉砸成血淋淋的肉醬。錢德勒在乎的是全書的語言是否俏皮、幽默;風格是否別具特殊,他人無法輕易模仿;整本書的節奏是否張弛有度,恰到好處;對於懸疑的設置,有必要就來點,想不出就那樣不了了之;兇手是否落網,是否得到應有的懲罰,他也毫不在意,錢德勒當然也不負責。

雷蒙德把偵探小說當做自己的消遣,他以馬洛的視覺,把所見所聞按照真實的樣子寫下來,故事情節設置的彷彿真實經歷沒兩樣,對於推理的變態追求,錢德勒和馬洛都更喜歡對人性的拷問。錢德勒格外喜歡場景的描寫,筆下的人物經他幾筆描繪,活靈活現、立體飽滿,別的推理作家壓根覺得沒必須的寫的畫面,他也寫得津津有味,筆墨頗多。你認真讀上一讀,肯定會發現他在抖機靈、說俏皮話、耍冷幽默的本事,比他設置推理懸疑強了不止一星半點,還成功把自己從推理界拱向文學界,甚至獲得一席之位,人們對這種風格起了個名號——硬漢流。

再說一遍,硬漢偵探當然是指馬洛的外在形象,硬漢流就是錢德勒寫出七篇以馬洛為男主的小說的寫作文風格。


雷蒙德·錢德勒的經典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究竟經典在何處?

【3】語言特色

行文生動流暢到無我之境,文風無與倫比的魅力

村上春樹坦白自己讀不膩這本小說的最大原因是文章優美,對於其獨特的豁達文風、不同一般感到驚訝;美國純文學女作家以文筆精妙舉世公認,都評價錢德勒是個具有獨特文體風格、有遠見。

當然,雷蒙德對寫《漫長的告別》時的寫作水平也相當自負,坦率寫道:我能寫出心裡所想,只要我想寫,用被人模仿、剽竊的文風繼續寫下去。從某個時刻開始,模仿我的人寫的東西使我自己反而更像個模仿者,於是,我不得不繼續努力達到誰也不能追趕上來的境地。

錢德勒在刻畫人物的文采也匠心獨運,揣摩人心的技巧尤為出眾。菲利普·馬洛放著好好的警察事業不幹,選擇從事偵探這個稀奇古怪的職業時的所思所想,錢德勒就對這一心態的表述,簡直真實的讓人感同身受,讓讀者走進了馬洛的心一般,他是這樣寫的:

私家偵探生命中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不是典型的一天,但也不完全不典型。天曉得一個人為什麼非要留在這個行當裡。你發不了財,通常來說也沒多少樂趣。有時候你要捱揍,吃槍子,被扔進拘留所。隔很長一段時間你會送掉小命。每個月你都會下定決心洗手上岸,趁走路還不會腦袋亂抖的時候找個體面工作。然後門鈴響了,你打開裡屋通往等候室的門,看見一張新面孔站在那兒,這人有一個新難題、一籮筐新苦難和一小筆錢。

雷蒙德還貢獻了大量私人且獨特的俏皮話,脫口而出的嘲諷言語,信手捏來的幽默感,更是通篇隨處可見,隨便拎出幾句也夠你品味好幾天的。馬洛因為包庇萊諾克斯被拘留,但警察從他口中套不出口供,錢德勒就寫下了極具威脅,不硬氣的人恐怕立馬就會招供的話語:“這個案底會在你頭上掛很長一段時間。你走路帶著它,吃飯帶著它,睡覺也帶著它。下次你再敢越線,我們就用它宰了你。”看過這句,你絕對不想和警察作對。

西爾維婭的百萬富翁老爸警告馬洛不要插手他的家事,馬洛毫無畏懼的反擊,這個對話,太對我的胃口了,必須分享給你:

“一通電話,馬洛先生,就能吊銷你的執照,別和我對著幹,我不會容忍的”

“兩通電話,等我醒來就會嘴貼陰溝,後腦勺缺一塊”

說韋德家的保鏢氣的要殺人時,會直接來一句:“滾蛋!快消失。肚子上缺把刀嗎?”

當警察對馬洛無可奈何,只能釋放他時,這個俏皮話也當真精彩:“來,走吧,男人時不時也該回家過夜的。”

蹩腳作者寫一百萬字,把鍵盤全敲壞了也憋不出幾個金句。縱觀本書,一頁紙上滿是別人傾盡一生都模仿不來段落、話語,錢德勒對文字如此精湛的駕馭,簡直無人能敵。上述列舉的只是繁星幾個,燦爛星空你自各探尋。

雷蒙德·錢德勒的經典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究竟經典在何處?

【4】揭露社會現象

偉大的作家是很少會脫離社會而進行寫作的

當深入剖析一部經典作品時,繞不開的話題總有寫作的時代背景。為何要執著於這點,恐怕最合理的解釋莫過於,時代的印記一旦作者埋藏在作品裡,哪怕作品年代已久,仍能讓人穿越時空品味那種生活,彷彿身臨其境,彰顯作品獨特的魅力。

《漫長的告別》是錢德勒在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它復刻了當年美國社會的一小部分,也通過筆下的文字讓人看到了當時社會的縮影,整本書都暗含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性,以及對人性複雜性的探究。

錢德勒應該對當時美國警察系統心懷不滿,不然也不會借馬洛之口說出這番話:我當警察很多年了,學到的一個教訓是人坐牢不總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是在法庭上看起來像什麼。

除此之外,他還有這樣一段對警監的生動描寫:

那年兇殺科的老大是個叫格里高利的警監,他這種銅紐扣如今越來越稀有,但絕對沒有滅絕,他這種人破案靠的是強光燈、膠皮棒、腳踹後腰、膝撞腹股溝、拳打心口、警棍戳尾椎。六個月後他受指控在大陪審團前做偽證,於是未經審判就被一腳踢出警隊,後來在懷俄明州自家牧場被一匹雄壯大馬活活踩死。

也有不乏警察動用私刑,只為一份口供,赤裸裸的話語:頭兒最近日子不好過,他懂規章制度,但經常走神,對你恐怕不是好事。我們無論如何都會從你嘴裡掏出一份證詞來,越難搞到,我們就越相信我們需要它。

書中馬洛與特里由朋友變成陌生人,這就是錢德勒在刻畫人性矛盾、複雜的高光時刻。錢德勒筆下的馬洛好像和特里混的很熟,實際上對特里一無所知,僅僅憑藉特里的行為判斷特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還不夠,馬洛也無法通過特里的為人去評價。可以說,對馬洛與特里的關係做判斷,是本書的最艱難的抉擇,人性的複雜才是社會的本真,往往按下一個按鈕,跳不出一個標準答案,瞭解灰度的認知,做出黑白分明的決策,卻又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錢德勒為我們給出了他的答案。

錢德勒的這部小說,會讓更多的讀者合上書時陷入沉思:真實與虛偽、愛與恨、善良與邪惡的分野在何處?

雷蒙德·錢德勒的經典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究竟經典在何處?


【5】結語

雷蒙德·錢德勒是享譽全球,比肩海明威等大師級別的作家,他最為知名的小說就是《漫長的告別》。這部小說之所以歷史地位如此之高,不光在偵探小說屆贏得大眾喜愛,至今大放光彩,頻頻衝上暢銷書排行榜,這部作品甚至打破了兩種不同類型小說的壁壘,在文學領域也獲得學院派的認可,甚至被收入大權威的《美國文學》中。

《漫長的告別》是一本推理小說,但作者寫偵探小說,採用的卻是與當時大眾所熟悉的古典推理寫作手法不一樣的技巧,因為偵探形象及語言特色,著墨較多處並非推理過程。這種寫作手法就是錢德勒自創的硬漢流派,成為古典流派外最受歡迎的流派,模仿錢德勒這種硬漢流寫作手法作家很多,但無一人能真正超越錢德勒。

該作品除了文風獨特,也反映了20世紀美國 50年代當時社會的陰暗面,也深入探索了人性的複雜性,引人深思:真實與虛偽、愛與恨、善良與邪惡的分野在何處?

中國著名作家阿城曾讚美過:錢德勒因其小說而不死。這絕不是輕輕飄飄的依據恭維,錢德勒的文學影響力之深,《漫長的告別》功不可沒。

【END】

雷蒙德·錢德勒的經典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究竟經典在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