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文心》是教育家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先生特為當時的中學生寫就的關於國文的所有知識。這本書擺脫了說教,枯燥和乏味,把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巧妙地融合進有趣的32個故事之中。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豈止是中學生能讀,作為成年人來說,在我們讀完後也受益匪淺。

書中通過民國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向我們生動展現了那個時代少年們的成長,與家國的變遷。讓我們隨著這些少年們在閱讀寫作中,感受中國漢語文化,隨時代發展,常學常新的魅力。

下面我就這本書寫下我的收穫與感悟,希望能帶給你一點啟發。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一,關於閱讀,優先選擇古今中外的經典書籍來閱讀。

在汗牛充棟的書籍中,優先選取適合中學生的書來讀。中學生正處於求知旺盛和知識積累的時期,時間有限,閱讀上要有取捨。

正如書中所講:“你們在學校裡有許多功課,每日自修又需要好幾點鐘的時間。課外的餘暇很是有限,所以讀書非力求經濟不可。”

於是,古今中外文學類的小說故事都是很好的選擇,工具詞典,字典又必不可少;古典詩詞文學必不可少;貼近現代中學生生活和時事的雜誌也必不可少。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1.通過閱讀優秀的經典作品,來增加詞彙和培養語感。

優秀的文學作品,猶一條有源頭的長河,其中沉澱了豐富的養分,通過閱讀可以從中積累詞彙,擴大知識面,汲取養分。

通過誦讀傳統經典,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對母語的敏銳感受,為正確地使用母語,奠定基礎。

書中敬業又懂中文教育的老先生講到:“讀,原是很重要。從前的人讀書大都不習文法,不重解釋,只知在讀上用死功夫。他們朝夕誦讀,讀到後來,文字也自然通順了,文義也自然瞭解了。”

“我以為別的功課且不管,如國文,英文等科是語言學科,不該只用眼與心,須與眼與心之外,外用口及耳才好。讀,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

在八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些話語仍然是有道理的。語文,是包含了語言與文學的學科。既然是語言,就能夠體現語言用來溝通的一面--開口講話。

通過朗讀,背誦經典美文,感知語言之美,提高自己的語言教養,於古於今都是適宜的。漢語是一種很美的語言,它的四聲發聲方法,抑揚頓挫,咬字歸音,氣息吐納,都堪稱最美。這種美,是由我們的文學源頭-《詩經》來提供的。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2.閱讀還是擴充知識,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積累思想的一種重要途徑。

通過閱讀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擁抱各個類別的概念和思想。只有擁有想要表達的內容,才能去寫作。

這本《文心》中所講的觸發,關於閱讀,關於寫作遇到的困惑,都講清楚了。

“讀書貴有心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讀書時對書中某句話,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時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是觸發;覺得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這是就讀書說的。對於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見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這種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回到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這場肆虐人類的疫情,我想《鼠疫》和《血疫》這類書籍,是沒有多少人去讀的,因為覺得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現在這些關於瘟疫的書籍的熱銷,也是一種源於生活的觸發。

1942年,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因病退居去法國南部山區帕納裡埃。但是燃遍歐洲的戰火追趕著他,當德軍佔領巴黎長驅法國南部時,阿爾貝•加廖的休養地,變成了被戰爭圍困的孤島。在熊熊的戰火中,成千上萬人死去。他需要找到一個寓言體來言說法西斯這個人類自身的痼疾和人類面臨的困境。

可以說,加繆寫這本書,絕不僅僅因為寫瘟疫而寫瘟疫,而是對戰爭造成的人類殺戮的罪惡的強烈控訴!

當然,書讀得多了以後,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寫作是自然被提上來的話題。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帶著思考去閱讀,閱讀重在思想的積累。

二,關於寫作方面:寫作是生活,是源於生活的,忠於自己內心的有感而發,有感而作。

寫作是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完善自我,激發自我潛能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作家史蒂芬•平克在《風格感覺.中道:“說話是人的本能,寫作則是不自然的行為。養成寫作能力是終身挑戰。”既然是種能力,那就可以通過練習,慢慢習得。

在《文心》也講到“文章的好壞,可從三方面來觀察,一是文法上有無毛病,二是用辭適當與否,三是思想新鮮,正確,豐富與否。思想內容是靠多讀書多體驗的ao,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無法可求速效,只好終身修養。一般人平常所犯的毛病是文法的不當與用辭不當。”

文法的毛病,可在你朗讀自己文章時,憑藉過去朗讀培養出來的語感去感覺,語句是否通順,憑感覺直接能判斷出來。

關於運用詞語,除了講究詞語的意義之外,還應該留意詞的情味上。從字面上推敲,根據朗讀培養出的語感,去選擇最恰如其分表達意思的詞語來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如“蕭瑟”與“蕭條”的聲音不同,“尺寸”與“尺度”的不同。正確的遣詞造句是寫作的基本功,必須加強練習。

在《風格感覺》中,史蒂芬•平克講道:“先成為好讀者是成為好作者的起點。寫作者可以通過這個方法獲得自己的技巧,在閱讀中發現,欣賞,並對好作品進行逆向工程,破解它們好在何處。”

經典作品的品讀和鑑賞,就成了寫作必不可少的課程。

所以,在《文心》中,國文老師,圖畫老師,英文老師輪流給學生們講解小說,詩歌,繪畫的鑑賞方法。在知識的融會貫通中,在舉一反三中觸類旁通,切實做好“觸發是要緊的功夫”。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2.在品讀經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們寫讀書筆記,增加對作品的理解,鍛鍊思考與寫作能力。

“你們有你們的書在日日讀著,如果你們的讀書,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隨時有所見到。把見到的寫出來,就是你們的讀書筆記了。讀書要精細,才能寫得出讀書筆記,反過來說,試寫讀書筆記,也就是使讀書不苟且的一種方法。”

一本書好在哪裡,總的說出所以好的理由吧。

莎士比亞的“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雷姆特。”也正好說明這個現象。每個人由於年齡,經歷不同,對一本書,對一個人,對某件事的,都會呈現大相徑庭的看法,得出不一樣的觀點和結論。寫讀書筆記,不就是把這個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寫下來嗎?同時,通過寫讀書筆記,也是倒逼你讀書要讀出質量來,帶著問題和思考去讀。

放在今天,中學生和成年人完全可以從寫讀書筆記開始,鍛鍊自己的總結概括能力和寫作能力。多讀,多寫,才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那天。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2.寫作應具備的品質和態度:如實,真誠地去創作,如實表述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寫作品質。

韓愈道:“學以為耕,文以為獲。”把讀書學習看作是耕耘,把寫作看成是收穫。只有用心耕耘,才有收穫;反之,則顆粒無收。

在這本《文心》中老師講到:“習作只是法則與手腕的練習,應運之作只是對付他人和事務的東西,創作才是發揮自己天分的真成績。因為創作全是自己的事,忠於創作,就是忠於自己。真正的創作絕不該有絲毫隨便的不認真的態度。創作是貴精不貴多,時間和勞力是不能計較的。”

只有認真用心地去創作,一絲不苟的投入去寫,本著對自己負責,更是對讀者負責的虔誠的態度去寫,才是一個創作者該有的寫作態度。

《莊子•漁父》道:”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在浮躁之風甚囂塵上的今天,我讀到這些,如遭禪師“棒喝”!

曹雪芹嘔心瀝血寫就《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優秀之作,是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的傑出代表,是世界文學寶庫貢獻的珍品,是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驕傲。

可創作背後的艱辛,困頓,非一般人能承受。

普通如我的大多數寫作者,如實地書寫,真誠地學習,在不斷寫作中提高,也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三,關於學習成長:主動地吸納知識,自主學習,才是一個人不斷進步,心智不斷成長的根本。

《論語》告訴我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主動去學,樂意學習,才是進步的根源!

在《文心》中,王先生對因家境貧寒不得不退學的樂華說:“我們要知道,進學校固然求得知識,但是離開了學校,並不就無從學習。學習的主體是我們自己。學校內,學校外,只是場所不同罷了。我們自己要學習的話,在無論什麼場所都行。假如我們自己不要學習,便是最最適宜的場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所以退學不是‘失學’;唯有自己不要學習才是真正的‘失學’。“

一個人樂於學習,處處是學校,尤其是“生活”這所大學校。有人說學習是枯燥的,辛苦的,那是你沒有體驗過,真正辛苦學會一個知識帶給你的喜悅和成就之感。

如果樂意學,又怎麼會覺得苦呢?生活處處是學問,時時需要學習。人如果投入到自己喜歡,樂意做的事,再苦都願意。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正如曾國藩在《國朝先正事略序》中道:“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其中的“勇猛精進”為佛教語,指勤於修行,毫不懈怠。

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情,是真的需要勇猛精進,才能始見花開!

正如《文心》中所講:“書是文字寫成的,我還希望你於有字的書之外,在留心去讀讀沒有字的書。在你眼前有森羅萬象的事物上獲得新的出發。”。

生活是無字的書,我們每一個人的經歷都是我們寫作的素材。既然我們學會了文字的使用,就應該持續不斷地使用它。生活經歷加閱讀,得以讓我們寫作連綿不斷;而寫作,也是我們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生活經歷,會觸發更多的靈感,助力我們寫出更多優秀的文章。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被稱為美國‘’現代驚悚小說"大師的史蒂芬•金在《寫作這回事中》談到:“一切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仰仗心靈感應,但我相信寫作對其依賴最重。”很多寫作者迫切想得到“靈感”的加持,希望好故事好點子,朝自己飛過來,助力自己下筆時文思泉湧。

其實兩個之前毫不相關的,事物或者主意,碰撞到一起,是會產生新東西的,那就是靈感的來源,也就是事和事,人和人,人和書之間彼此“觸發”而產生的想法和新東西,你要做的是及時捕捉住它,把它用筆記下來。

華文文學大家,王鼎鈞先生在《靈感》中談到:“所謂靈感,我認為這是作者對人生現象的一種敏銳的感受和反哺。這是經過長時間的投入、省察、醞釀、而成為的一種豐富的內涵,一項秘密的財產,然後,由於外界的刺激,他的內心突然起了一陣震動,就像弓使琴絃振動一樣,他昇華了他的人生經驗,應用極恰當的形式組合了他的人生經驗,用最適當的媒介表達了他的人生經驗。”

由上所述,我們得知,靈感是需要等待、蓄積,醞釀的,更需要時刻準備、實踐、積累著的,只有你日常有充分準備,那一種撞擊的力量,才能誘發我們的靈感。

《文心》豆瓣9.4分,品讀經典,觸發靈感,將文心注入寫作大腦。


總結:《文心》不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教導讀書寫作的書,更是以教育禮讚成長的書!書中時刻提醒人們,日寇的鐵蹄,一步步從東北踏到華北,救亡圖存是每個中華兒女的當務之急!

學生的成長,需要在“書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中去歷練,去悟得!



歡迎關注 ,一起來讀好書,在寫作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