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生产力形态既是人改造自然所采用的工具的形态,总结历史,这一形态的演变可以归结为手工--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这一演变历程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而不是别样的顺序呢?是历史宿命吗?

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宿命论站不住脚,这种三段式发展和先后顺序是由物质生产规律决定的。

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内在的矛盾。正是人类对满足需要的追求,以及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关系所形成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运动和发展。

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人的需求是开放性的,不断的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要满足人的需求的发展就要求不断的克服自然对人的需要的否定,但人的天然器官功能是有限的,仅凭人类的天然器官的功能是无法持续克服自然对人的需要的否定的。于是,人的天然器官功能的有限性同克服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的无限性的矛盾就产生了。如何摆脱天然器官功能的有限性呢?关键就在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人类历史中,物质生产基本上属于手工生产,手工生产的根本特点是工具的运动主要由人手操纵。在这种生产中,生产力的发展就被人的天然器官所限制,因而发展的速度是极为缓慢的。

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为了解决人的需要与生产力低下的矛盾,大机器应运而生,代替了人手。以前由人手拿工具,后来就是大机器来控制工具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人的天然器官--人手对生产力发展的限制。

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随着大机器的发展,人的体力越来越难以胜任对大型机械的操纵,于是这种矛盾就催生了动力系统的革命,蒸汽机、电动机等应运而生,代替人成为了驱动机器的动力系统。

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外部自然力对人天然器官操作功能和动力功能的替代,大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大机器生产越来越普遍,机器越来越多,生产流程之间的衔接也越来越紧密,衔接时间的把握也要求越来越精准,人脑难以胜任这样的精确控制,必须有一种装置代替人脑对机器体系的控与管理的功能,这种装置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被创造出来,这就是电脑,生产力的形态也就此进入自动化生产形态。现今的数控机床正是这种生产形态的典型代表。

手工-机械-计算机-AI,工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在人的需要与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的矛盾中,生产力得以发展,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的发展顺序是必然的,因为没有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操作工具的功能,就不可能也没必要用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动力功能,当这两种功能都被代替之后,用自然力代替人的管理控制功能的要求才能被提出。

因此,这种历史“宿命”背后有其必然性的根据,历史的逻辑也是未来的逻辑,看来哲学学透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事物发展方向的,怪不得毛主席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