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你应该有这4个认识!

对于读书这件事,很多人都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读书无用、读书只追求有用、有的书我读不懂、读书是一件私事、自己读的效果最好等等。只有破除了这些误解,我们才能摆正阅读的心态,明确阅读的目的,更好地读书。

关于读书,你应该有这4个认识!

1、读书不该只追求有用,要善用“达克效应”

如果一个人读书,是为了读了以后让书来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气急败坏,那他就完全误解了书的作用。书只是催化剂,只能提供帮助,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己。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赖书,就会落入读书功利化的陷阱。

知识本身是非常有用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读一些诗、读一些哲学,似乎在生活中产生不了多大作用,其实它会潜在地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名家、专家推荐书单非常流行,这种现象背后表现的是一种“邓宁—克鲁格效应( 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的核心就是你经常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些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 有的人只读自己能“够得着”的书,这样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认同的那个层面。

关于读书,你应该有这4个认识!

达克效应

如果你读到一本书的时候,突然有点吃惊,觉得书里面讲的东西从来没听过,不明白为什么它这么奇怪……这时候你反倒应该认真去对待。

2、读不懂是正常的,这是必经的一个过程

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 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读得懂。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学人家读《瓦尔登湖》,真的完全读不下去。三十八岁那年,我又想起了它,这次一读,收获颇丰。

除了经典,遇到其他一些读不懂的书,也不要紧。如果一本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感、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认同的,你一定要小心,它不只是想赚你的钱,还想让你变得更傻。

读不懂也并非没有收获。这是邓晓芒教授跟我说的。他年少时,用一年读黑格尔的《小逻辑》,虽然读不懂,但是仍然有很多收获。又过了几年,在读了很多别的书以后,他才读懂了《小逻辑》。

遇到读不懂的书,你可以先读一些跟这本书更接近的书。

很多人抱怨,看名著、经典丝毫没有作用,这是因为你暂时读不懂。读书这件事情,我们不需要执着,不需要痛苦,能读就读下去,能吸收就吸收。如果暂时读不懂,可以听听别人讲的,再试着读一读。

关于读书,你应该有这4个认识!

3、读书不应该是一件私事,交流才能突破舒适圈

把读书当作一件私事,这个行为太过封闭。这往往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借口。其实,读书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

孔子在《论语》开篇的第一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二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是自修,第二句是共修。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读书当作一个很愉快地与人交往和交流的方式,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大家共同进步,也有助于打破阅读的舒适圈。

4、读书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知识的更迭比过去快太多,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在大学里念了一个特别好的主修,就能一辈子不学习。知识也在不断地被淘汰、更新。keep learning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透过读书,我们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跟更多的人对话。这样,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加开阔,而不是仅仅侷限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些人和事中。

注:内容整理摘录自樊登的《读懂一本书》“对于读书的五大误解”部分


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助你轻松实现一年阅读50本书!

关于读书,你应该有这4个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