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本文摘自《自我发展》第四章

有一对兄弟俩,弟弟人非常聪明,思维也很灵活,但是比较急于求成,总想着一夜暴富,走上人生巅峰,所以一直不停地换工作,到现在30多岁了,工作还不稳定,也没有成家,四处飘泊流浪,生活日不敷出,还时不时向哥哥借钱度日;而哥哥呢,尽管不如弟弟聪明,但为人非常踏实,一步一个脚印,10多年来一直在一家大型集团公司里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现在担任公司的财务总监。

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人,这兄弟俩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差别竟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他们俩对职业生涯的规划的不同,哥哥的职业规划十分清晰,而弟弟的职业规划则比较混乱。

每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机遇有很大的不同,职业规划肯定会因人而异,但是其中还是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循。笔者基于近十年上万人的人才发展咨询项目的访谈调研与数据分析,将职业生涯规划中需要遵循的一些规总结如下。

一、人生三个重要阶段

网上有个段子,什么是成功人士?答案是:3岁,不尿裤子;5岁,能自己吃饭;18岁,能自己开车;20岁,有性生活;30岁,有钱;40岁,有钱;50岁,有钱;60岁,有性生活;70岁,能自己开车;80岁,能自己吃饭;90岁,不尿裤子。

从这个段子可以看出,人的一生是一个轮回,如果用一个曲线图来表示,就是一个正弦曲线图,人生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的能力、知识、经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能力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成年的能力发展期;第二阶段是到达最高水平后保持高峰的能力高峰期;第三阶段是高峰之后随年龄增加逐渐衰退的能力衰退期。

职业发展规律曲线图

怎样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职业经理人何经华把第一个阶段叫做“无知无力”,从出生开始到25岁,处于青少年时期,知识不是很丰富,身体也没长好。第三个阶段叫“有知无力”,从55岁到生命结束,你积累了很多知识经验,可是你年纪大了,老了做不动了。中间三十年(从25岁到55岁),是你“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就是指第二个阶段。

据国外研究发现,每种能力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能力也表现出了发展速度的差别。大多数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20-34岁之间是能力发展的高峰期。

不同能力的平均发展水平的年龄差异

怎样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从上表可以看出,知觉能力在10-17岁达到高峰,记忆力、动作与反应速度、比较和判断能力在18-29岁达到高峰。除发展速度不同外,保持高峰的时期长短也不同:思维能力(比较和判断)保持高峰的时间较长,49岁还能保持高峰不变,时间达20年之久;知觉能力高峰期较短;记忆力大约在30岁以后开始衰退。所以要学知识,打基础,越年轻越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随着年龄存在差异,因此,每种职业都有其适合的年龄阶段,比如计算机程序编写人员的年龄几乎都在35岁以下。而且,每种职业都有其最佳的从业年龄阶段,比如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峰值年龄为50岁左右;从事技术工作人员的峰值年龄为45岁左右;科学研究工作的峰值年龄为37岁左右。

马云说,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不要到下大雨去修屋顶,生儿子一定要年轻力壮的时候生,别到80岁的时候生,因为你已经没有力气了,也不知道怎么管教他了。这其实告诉我们,在什么阶段就做该做的事。

人生第二阶段的三个十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一个人在事业上发展得好不好,全看这三十年。但在这三个十年中,每十年为一个小的阶段,而每一个小的阶段,你的目标、重点应该都有所不同(如下表)。

职业生涯中三个十年不同的发展重点

怎样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第一个十年:多干活

第一个十年是你刚刚大学毕业(没有上大学的朋友,这个时间点前移到18岁),刚刚步入职场开始打拼,你可能还只是个小职员、小跟班,还没有成家或者刚刚成家,有的甚至还没有恋爱对象。但是这十年是你职业生涯中最关键的十年,是你修身、齐家的十年,如不成则基本不成,如小成则人生小成,如大成则前途不可限量。

在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探索和弥补自身短板,最重要的是你要为自己多积累一些厚度,就像练功夫一样,先要把马步扎好,你要学会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技能,比如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商务礼仪、公文写作等等。千万不要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要尽量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多历练自己,简单的说就是要多干活,不要计较多做一点份外事、多帮一点没有利益的忙,这些经验和技能往是教科书里没有的,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懂得,你经历的这些挫折,都会累积成为你自己的壁垒。谁在这个十年里对自己投资的越多、越扎实,谁就能在未来的20年里笑得越灿烂。

在这个十年,你的收入只能勉勉强强支撑一个家庭,你也有可能有了房子、车子,但是还是不够,你上餐厅点菜的时候,还做不到把价钱盖起来,爱点什么就点什么。但是你不要过于追求高工资,你的同学也许比你工资高两三千,或者早你一年升个主管、经理什么的,那也不要紧,这都是在算小账,但是人生要算总账。从你学校毕业的第一天,到你退休后的最后一天,总共加起来你能挣多少钱。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得出,一个人40岁之后能赚到的个人财富为85-90%。所以,当你觉得收入不如别人时,不要随便和别人攀比,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在获得收入的背后付出了什么,如果你觉得自己收入不够好,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

第二个十年:多看外面的世界

第二个十年你的孩子慢慢长大了,你也可能换了房子、车子,如果干得不错,你能干到一个部门经理、总监,有部分人甚至能做到高管,但是大部分人可能还只是中层。25岁,你可以相信龟兔赛跑,35岁就得田忌赛马了。你需要掌握处理复杂事物的技巧,比如业务的统筹规划、资源冲突的协调、影响和说服他人、激励和培养下属等等,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你的知识结构、改善心智模式,还要开始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这个十年是在你的长板、爱好和外界需求之间寻找交集的时候,是你进行更高追求、拓展长板、脱颖而出的时候。在这一阶段要补足短板已经难上加难了,比较好的办法是专注于自己的长板,与能够帮助你、弥补你短板的人为伴。如果你拥有绝佳的口才,那就可以成为公司里最优秀的演讲者;如果你天生擅长协调,那就展现出你的资源整合能力……将被他们欣赏的价值表现出来,为自己贴上标签,你就会在职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如果说你和其他人一样当做商品摆在货架上,那么当带着空闲职位或升职机会的老板来店里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时,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们选择你。

这个阶段是你能力的巅峰时期,但有可能还没有到达你的事业巅峰,因此还要再接再厉。你要多交一些跨领域的朋友,多听听外面世界的信息。无心插柳柳成荫,年轻的时候开始每天都插,到你年纪大了的时候会带给你不可估量的财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认为自己当上了管理层,就不用干具体活了,什么事情都甩手给下属做,自己却远离一线,业务生疏这是很危险的。

第三个十年:多听别人的意见

第三个十年,你可能做到一个公司C-Level级别的高管,这个时期才是你财富积累的开始,你的收入会远大于你的生活所需,人生的财富从第三个十年开始计较。第三个十年应该是很舒服的时候,但是这个时期你的能力、精力和激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你对新鲜事物的学习没有以前快了,因此这个十年你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多向年轻人学习,多给他们授权,多给机会培养他们。有时候,你发现自己放开手脚让他们干时,他们可能还干得比你好。能力的衰退是必然的,但是你的持续学习,能够让你减缓衰退的步伐,从而延长你的职业生涯。

你的人生不能倒挂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笔者始终相信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年轻的时候你可以疯狂地玩,但不要整天玩,大部分精力还是要放在事业上。如果反过来,年轻时自由散漫骚浪贱,在本该吃苦的年龄你选择安逸,人到中年就会百般局促。这样倒挂的人生容易导致结局很惨。

李一男无疑是一个天才:23岁入职华为,两周后成为高级工程师,两年后成为总工程师,四年后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曾被任正非认定为接班人,被李彦宏认为是最适合百度CTO的人选,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但是天才最大的问题往往是自我认知偏差。早期发展的过于顺利反而不是好事,像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那样,受过挫折才能促进其自我反思。如果他像孙宏斌那样早个几年入狱,成就和地位可能比现在大得多。所以,人生有些苦难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该经历的没有经历,后面更大的挫折就是给前面补课。

笔者认识一个人,以前在国企工作,年轻时打打麻将,喝喝小酒,拍拍马屁,30岁出头就混到副处级,感觉生活美兹兹,但是却没有学到什么真本领。结果快到五十岁时,被单位炒了鱿鱼,被迫加入一家小公司参与创业,拼了老命加班和出差,把自己累得跟狗一样,混了几年业绩也做得不好,接连关闭了一两家分公司,还把自己的本钱都赔进去了。

网上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何为芳华?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也不是坐在家里无所事事,更不是走在街上随意购物,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方向。和一群有梦想的人一起奔跑,就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