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筆墨”

針對現在出現的當代中國藝術發展過程中,流行以西方藝術理論和藝術審美標準,評論中國藝術,還有是少數中國人不傳承中國文化藝術傳統,詆譭中國文化藝術發展歷史成就,亂噴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歷史虛無的高論,對中國畫亦是如此,不瞭解中國畫發展史和中國畫基本常識,崇洋媚外,以追求全盤西化創新的時尚口號,為西方國家爭奪世界藝術市場主導權和世界文化話語權服務,渴求被西方世界的藝術沙龍認可,賞賜拋給的一點點的剩飯殘羹,不顧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無知和媚洋醜態,亂扯抨擊中國畫,以西洋畫素描、色彩和速寫替代中國畫的筆墨,以西方文化觀念和藝術審美標準,評價和衡量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中國人關注自己民族的文化藝術傳承,特別是中國文化藝術工作者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為自己民族的文化藝術發展,務實擔當,有所作為,有所貢獻。就從中國畫基礎的筆墨談起,筆墨是什麼?

中國畫創作從色彩和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角度,主要分有水墨畫和設色畫的藝術形式,其中設色畫又有淺絳、青綠(大青綠和小青綠)、金碧等,其表現技法有勾填、勾染、潑墨、沒骨、白描等。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藝術思想,直指內心,傾向於主觀的情感表現化,藉助客觀對象,移情載道,表達是創作主體的人生感悟和生活體驗,以情造形,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達到得意忘形的化境,象中象,象外象,講究虛實相生的留白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境中境,境外境,達到味外之旨,韻外之致的審美效果,成為中國畫特色,而不是“與照片爭長短”,僅僅是標準化的流水線工藝產品。回顧中國畫發展歷程中,唐五代時期,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將採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也就是筆墨論,中國畫傳統講究書法用筆,所謂骨法用筆,將個人情感通過用筆的力度、質感和節奏變化趨勢過程中,展現出來個人內在氣質和修養,用墨則講究濃淡乾溼對比,產生中國畫特色的情趣和意味,同時,形成中國畫特色的風致和韻味,和諧統一,以有限變化出無限,藉助國畫留白,意境時空無窮,追求筆情墨趣,產生筆氣 墨韻,達到有筆有墨的氣韻生動的筆墨之道,從而使筆墨不僅僅是工具材料,是藝術語言,也是個人情感思想和傳統文化精神的載體,見其風骨,見其氣象,見其格調,傳遞人性真誠、美好和智慧的力量,傳承人性的火種,點燃心燈,照亮人生前進的道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筆墨等於零”和“守住中國畫底線”的藝術論爭,又一次使中國畫出現在發展十字路口,只不過換一個名稱,以流行西化創新的口號,否定中華文化藝術傳統,強調以西方藝術語言和形式,替代中國畫藝術語言和形式,甚至提出形式就是內容,唯西化形式美論。即使是全球化背景下,同樣關注多元化和多樣性,不是每個民族都能做到,優秀文化不斷的傳承和發展,脫離時代發展的變化和民族文化傳承的積累,沒有人生追求、生活氣息和文化思想的藝術,還剩下什麼意義和價值?更談不上擁有生命的信心、樂觀和境界,去創造事業成功奇蹟。再回顧中國畫變革發展史,二十世紀一十年代,在中國化還是西化發展方向論爭背景下,展開中國畫變革問題的論爭,也就是全盤西化和中華文化藝術傳統的論爭,從中國傳統文獻學角度,目前已經發現中華至少五千年文化發展史,(從西方考古學角度,也至少四千年文化發展史),代代中華文化藝術的開放包容性,代代對外交流的不斷碰撞和融合過程中,代代對內革新不斷借鑑和開拓,代代不斷促進發展和繁榮,但不是邯鄲學步,甚至本末倒置,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藝術,由於對中國畫的偏見和無知,提出中國畫衰敗論,以所謂西方科學精神,改造中國文化精神,號召美術革命,先革王畫的命,繼而又對中華文化藝術的全盤否定,革中華文化藝術傳統命,出現有西洋畫和中國畫相對名稱,即使是西化也有紛爭,取法西方藝術學院的傳統寫實主義還是現代藝術流派,最後以西洋畫寫實造型替代中國畫意象寫形,西化漸漸成為藝術教育和宣傳的主導,根本論爭問題在是中國化還是西化的文化藝術發展大方向上展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搶佔和主導中國藝術教育發言權以後,推行中西融合,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又提出以素描替代筆墨,展開中國畫發展問題的論爭,取消還是和西洋畫合併的論爭,也就是彩墨畫和中國畫相對名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的原杭州藝專,彩墨畫系重新改成中國畫系,同時實行分山水、人物和花鳥三科進行教學工作,放棄素描教學,類似傳統白描技法的筆線造型作為基礎訓練,中國畫論爭才暫時停止。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強調創新的口號,提出中國畫窮途末日論,又鬧起革宣紙命,以水墨畫替代中國畫,以西方文化觀念和藝術標準,妄圖徹底取代中國畫,又有水墨畫和中國畫相對名稱,藉助西方文化殖民政策和西方資本主導的西方世界藝術沙龍,中國傾向於西化的媒體和藝術院校,抄襲西方世界炒作的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概念,成為西方文化藝術的追隨者,醜化中國人精神面貌,越來越瘋狂,直至出現吃死嬰、色情演示、汙辱人類屍體……衝破人類共同的道德底線,反民族傳統文化價值觀,反人性,反真善美,藉助藝術想追求什麼?自以為代表中國藝術走向所謂的世界藝術平臺,出現許多中國的西方某某主義和中國的西方某某大師,領導中國文化藝術整個發展大方向的領軍人,自欺其人,自以為走向西方世界的世界舞臺,與國際接軌,已經成功和西方文化藝術合流,終於使中華文化藝術,成為西方文化亞種和藝術支流,也成為中國參加西方藝術沙龍的代表,參展獲獎,被西方的世界,認可的當代國際藝術大師,更有不懂藝術創作研究的西化理論專家,以西方文化價值觀和藝術審美標準,套用西畫的藝術語言和體系混亂中國畫理論,誤導中國畫的創作研究方向,也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理論大師,到中國胡扯西方文化,到西方亂說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化藝術傳統和中國文化藝術傳統真正明白多少?!這些西方世界向中國藝術市場炒作當代藝術先鋒的洋怪胎,傾銷流水線複製的洋垃圾,誤導當代中國人精神理想追求,連最基礎的古漢語都不懂,能研究什麼中華文化藝術傳統理論,更不懂創作的藝術技法和思想常識,和中國藝術傳統有什麼關係?和中國畫創作研究有什麼關係?中國文化傳統的擔當意識都沒有,談不上培養獨立的人格,和中國人文化精神有什麼關係?中華民族兒女曾經冒著入侵中國國土的洋鬼子的炮火,衝向趕走野蠻軍事侵略搶劫者洋鬼子的衝鋒路上,國恥家仇,寧願站著死,不做亡國奴,抗爭到底的氣節,飄揚自強不息的傳統文化精神旗幟,築起中華民族血肉長城,捍衛國家尊嚴、民族平等和人民平安,弘揚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真正的文化價值觀是厚徳載物、和而不同、天下為公……,使人類社會真正的誠信、平等、和諧……,影響深遠的新文化運動,進行文化思想上的覺悟,喚醒中華民族的國家和民族的意識,遠在歐洲一戰戰場的中國普通勞工,都走上巴黎街頭,和國內各地互相響應,爭取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那些妄圖繼續殖民化的西方列強,對外是國家利益第一,高於其他處於發展弱勢的國家利益,繼續扛著文明的旗幟,用不同的手段掠奪處於發展弱勢國家的文化經濟財富,同時,國內也存在嚴重民族歧視現象,造成人類社會不穩定的根源,無恥指責其他處於發展弱勢國家沒有人權的新聞事件,企圖以自由化概念偷換民族化概念,進行以西方文化觀念和藝術標準,同化為目的所謂的創新的反藝術新潮運動,造成處於發展弱勢國家的動盪和混亂,從中培養傾向於政治西化的親西分子上臺,內外勾結制造間接掠奪和控制的新型文化經濟殖民地,爭奪世界的文化話語權和藝術市場主導權。世界在不斷變化中,現在有離開東方世界的中國走向西方世界,也有從西方世界又回到東方世界的中國,潘天壽先生提出過的“中西繪畫拉開距離論”,對當時中國藝術發展的擔擾和深思,到了今天走向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下,應該引起對其中文化藝術根源和立場問題的思考的時候,中國進行對外交流和發展,不僅僅是中西的狹隘角度,從此,談起中國畫的筆墨問題,藝術語言、藝術傳統和當代創新上,如何認識和理解筆墨,以及其在當代的意義和價值?中國藝術根在民間,文人藝術家從師造化、師傳統和師外來藝術,去糟存精,發揚優秀的藝術傳統,走發展中國特色的藝術道路,繼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創造適應個性和時代需要的新藝術傳統,從內容和形式上,更好表達對人生、生活和時代歷史的認識感受,豐富中國畫的藝術語言和形式,也豐富中國畫創作思想觀念和審美觀,更豐富中華文化價值觀的歷史和時代信息。

有擔當的中國文人藝術家的文化責任和使命,將中華文化價值觀,通過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載體,不斷鑄就中華民族之魂,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促進中華民族復興,橫觀當代世界,確立一個民族存在,不是看外表什麼顏色皮膚,而是看是否有本民族歷史的文化,失去自己民族歷史的文化,只不過是失去民族靈魂的最低級動物,從屬於崇尚霸道,對外強勢擴張的西方列強的精神奴隸。不願做西方列強精神奴隸的中國文人藝術家,繼續開拓中華民族藝術代表之一的中國畫發展道路,其筆墨是中國人的人生正道,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修心養性;是中國人精神家園,自強不息。真正的達到畫有境界,先有做人的風骨和氣節,再談文人的底線和操守,藝以載道,筆墨縱橫,書寫能通過歷史檢驗的藝術人生。否則,即使紅極一時,釘上中國歷史恥辱柱,而遺臭萬年,甚至是其子孫,也以其為恥。(附:於秋水工作室國畫作品選)

解析“筆墨”
解析“筆墨”
解析“筆墨”

-《秋水藝譚•畫譚》

注:中國畫不僅僅是藝術門類和種類,更是傳承中國文化價值觀和人生理想追求的藝術載體,也就是文以化人,藝以載道,創造和諧美好的人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