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變天:“強基計劃”對南京孩子有啥影響?

昨天,教育部宣佈取消自主招生政策,自2020年起,使用最新的高招政策即:強基計劃。

高考變天:“強基計劃”對南京孩子有啥影響?


昨天各大媒體都進行了轉發和分析,今天我們就主要談一談部分解讀存在的瑕疵以及對我們南京孩子的影響,供各位家長探討。

原文見:《高考錄取重大變革: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強基計劃,不以競賽證書作為入圍條件》

一、部分解讀存在瑕疵

有些朋友將高校錄取分數構成理解成兩個方面即:高考成績佔85%+學校面試考試佔15%。

或許許多的朋友並不瞭解,現行的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這是一項新的考核內容,它是每一個學生三年生活的綜合評判,所以很多人都直接忽略了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政策上的原話是: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也就是說錄取的綜合成績=高考成績(85%)+校考成績+綜合素質評價成績。不少朋友都忽略了綜合素質評價成績

目前,我省已經建立了統一的全省高中生綜合素質平臺,綜合素質評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自我認識與生涯規劃六個方面,貫穿到學生的每個學期,每一次考試評比和每一次活動當中,可以說是全面體現了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三之後可以直接形成檔案,供各高校參考和使用。

關於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和換算方法,教育部在文件中指出,有關高校要認真研究制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並在招生簡章中提前向社會公佈。

目前上海的部分大學都公佈了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的使用方法。比如同濟大學就把高中生綜合素質折算成比例納入到了綜評定成績中,作為錄取的依據。另外,在考生分數相同時,可作為優先錄取和優先安排專業的依據。

所以,強基計劃的錄取實際上是三個方面,高考分數+學校面試、筆試分數+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分數。

最後總結一下,強基的分數構成應該是三個方面而不是兩個方面,高中綜合素質評價越來越重要,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要重視高中的每一個階段,重視平時的表現和積累,重視期中和期末的考試排名等等。

那麼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強基計劃對南京孩子的影響:

對南京孩子的影響

強基招生學校規模有了大規模的縮水。

我們對自主招生的院校進行了一下統計,以前自主招生有90所院校具有自主招生資格,而這次的強基計劃只有36所雙一流學校,而簡單的對比之後,我們發現這36所院校基本上都是以前的985院校,而我們南京能考上985的還真不多,2019年985學校通過自招錄取的南京學生大約只有33人左右;通過統招方式進入985的也只有600名至700名左右,所以,把自主招生換成強基,對南京2.5萬考生來說,影響的只是非常少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高考變天:“強基計劃”對南京孩子有啥影響?


數據來源網友@ learn_and_do

不過大家也不要擔心,教育部的文件中也說的比較清楚,現在只是試點階段,相關高校可向我部申請並提交相關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一體化方案。待教育部審核後公佈招生規模和人數,相信不久的將來肯定有許多學校會去申請強基計劃的,畢竟生源就是生命,這一點學校非常清楚。

但是不管增加了多少所大學,對於我們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只有高考分數達到了規定的要求,才能夠得上資格入選,而強基計劃要求的高考分數想來肯定不會太低,這對許多孩子來說是一個考驗。

綜上所述,強基計劃對我們南京的孩子,其實影響真的不大。除了部分南師附中、南外對奧賽有興趣,又有天賦,成績又好的少數大牛之外,大部分的學生還是踏踏實實的走高考路線,這才是主流方向。

競賽到底要不要搞?

首先,我們看一個現象:根據相關機構整理的數據,2019年自招初審報名總人數降至37萬,比2018年減少了53%;參與自招的90所高校裡,不少高校初審報名人數只有2018年的一兩成。

為什麼人數驟減?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剔除了一些水分,實際上真正符合條件的只是少數。

這裡的水分是指通過論文、專利創造、小發明等獲取的自招資格,這些在以前是行得通的,但是在2019年教育部的一紙命令下,這些全部取消資格,都沒有用了,而真正獲得五大競賽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2019年,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競賽省一等獎的總人數是6479人,這對90所院校來說,遠遠不夠。剔除了水分之後,就導致人數驟減,而此也帶來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所有具有自招資格的大學,在自招報名時都要求省一及以上,結果某些名牌學校只有少數幾個符合條件的學生通過了初審,招生的人數比符合條件的人數還多,出現了人數倒掛的現象。

2、五大競賽的公正和權威性遭到質疑。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這五門學科的競賽被稱為“五大學科競賽”,都具有很悠久的傳統和相當的公信力。

然而在近些年,物理、化學、生物競賽卻接連曝出嚴重醜聞:

2016年化競xx省賽區以及當年決賽的組織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在筆試和實驗環節都有明顯的作弊或疑似作弊行為:

2018年物理競賽複賽剛結束,就有多名考生在網上爆料:xx省賽區預賽、複賽考題考前都被洩露,甚至有人考前就在貼吧、微信上開價30-300塊叫賣原題。

2019年10月底,全國物理競賽決賽剛剛落幕,又被質疑考前洩題。

這次競賽的承辦中學:浙江xx中學,以7個集訓隊的成績成為最大贏家,而該校一位省隊女生賽後發的說說,照片上學軍同學穿著校服在慶祝生日,蛋糕後面的黑板上赫然寫著決賽的力學答案。

高考變天:“強基計劃”對南京孩子有啥影響?


這名女生個人資料顯示的生日恰在決賽前兩天(10月24日),這條說說隨後被刪除。

浙江省物理學會發布聲明,稱經調查這名同學是賽後(10月30日晚上)補過的生日,不存在洩題現象。

但某知乎匿名網友直接舉出證據,質疑這份聲明中關於照片拍攝時間,以及xx學校的考生得分情況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以上總總導致家長對五大競賽的權威性失去了信任。

3、競賽的難度確實不是一般孩子能接受。

參加競賽的孩子,一般從初中就開始學競賽,賽前一個月脫產進修,以保證能取得競賽初賽的資格,獲得資格後,又將校內的課程完全拋棄,一門心思低頭刷題,以保證能獲得不錯獎項。但是競賽的獎項真的沒有那麼好拿,在投入了無數的精力、時間和金錢之後,運氣不錯的少數學生或許能拿到省一、二、三之類的獎項,而大部分的學生連一個獎項也拿不到,其中家長、學生、老師的付出不是一般人能想象,付出的與最終的結果讓人難以承受,另外還有校內落下的課程卻是要花費時間和精力補上,實在是得不償失,由此也讓許多並沒有天賦,完全是靠死刷題的學生退卻了。

其次,強基計劃重點強調高考,將奧賽脫鉤

強基計劃文件中規定:取消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以學生高考成績作為依據。

高考分數在錄取中有兩次重要的體現:一、報名審核入圍條件時需要高考分數參考,由高考分數決定是否能通過初審;第二、在後期綜合評價結果中,也規定高考成績佔85%,所以高考分數再次得到了強調。

從此之後,高中各學科競賽回到了興趣驅動的位置,除國家集訓隊級別的考生能破格入圍名額之外,競賽基本和大學招生脫鉤,所以奧賽還有意義嗎?

我們是南京擇校,關注我們獲取更多教育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