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变天:“强基计划”对南京孩子有啥影响?

昨天,教育部宣布取消自主招生政策,自2020年起,使用最新的高招政策即:强基计划。

高考变天:“强基计划”对南京孩子有啥影响?


昨天各大媒体都进行了转发和分析,今天我们就主要谈一谈部分解读存在的瑕疵以及对我们南京孩子的影响,供各位家长探讨。

原文见:《高考录取重大变革: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不以竞赛证书作为入围条件》

一、部分解读存在瑕疵

有些朋友将高校录取分数构成理解成两个方面即:高考成绩占85%+学校面试考试占15%。

或许许多的朋友并不了解,现行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这是一项新的考核内容,它是每一个学生三年生活的综合评判,所以很多人都直接忽略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政策上的原话是: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也就是说录取的综合成绩=高考成绩(85%)+校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不少朋友都忽略了综合素质评价成绩

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全省高中生综合素质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六个方面,贯穿到学生的每个学期,每一次考试评比和每一次活动当中,可以说是全面体现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三之后可以直接形成档案,供各高校参考和使用。

关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和换算方法,教育部在文件中指出,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目前上海的部分大学都公布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方法。比如同济大学就把高中生综合素质折算成比例纳入到了综评定成绩中,作为录取的依据。另外,在考生分数相同时,可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

所以,强基计划的录取实际上是三个方面,高考分数+学校面试、笔试分数+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数。

最后总结一下,强基的分数构成应该是三个方面而不是两个方面,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重视高中的每一个阶段,重视平时的表现和积累,重视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排名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强基计划对南京孩子的影响:

对南京孩子的影响

强基招生学校规模有了大规模的缩水。

我们对自主招生的院校进行了一下统计,以前自主招生有90所院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而这次的强基计划只有36所双一流学校,而简单的对比之后,我们发现这36所院校基本上都是以前的985院校,而我们南京能考上985的还真不多,2019年985学校通过自招录取的南京学生大约只有33人左右;通过统招方式进入985的也只有600名至700名左右,所以,把自主招生换成强基,对南京2.5万考生来说,影响的只是非常少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高考变天:“强基计划”对南京孩子有啥影响?


数据来源网友@ learn_and_do

不过大家也不要担心,教育部的文件中也说的比较清楚,现在只是试点阶段,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待教育部审核后公布招生规模和人数,相信不久的将来肯定有许多学校会去申请强基计划的,毕竟生源就是生命,这一点学校非常清楚。

但是不管增加了多少所大学,对于我们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只有高考分数达到了规定的要求,才能够得上资格入选,而强基计划要求的高考分数想来肯定不会太低,这对许多孩子来说是一个考验。

综上所述,强基计划对我们南京的孩子,其实影响真的不大。除了部分南师附中、南外对奥赛有兴趣,又有天赋,成绩又好的少数大牛之外,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踏踏实实的走高考路线,这才是主流方向。

竞赛到底要不要搞?

首先,我们看一个现象:根据相关机构整理的数据,2019年自招初审报名总人数降至37万,比2018年减少了53%;参与自招的90所高校里,不少高校初审报名人数只有2018年的一两成。

为什么人数骤减?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剔除了一些水分,实际上真正符合条件的只是少数。

这里的水分是指通过论文、专利创造、小发明等获取的自招资格,这些在以前是行得通的,但是在2019年教育部的一纸命令下,这些全部取消资格,都没有用了,而真正获得五大竞赛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2019年,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省一等奖的总人数是6479人,这对90所院校来说,远远不够。剔除了水分之后,就导致人数骤减,而此也带来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所有具有自招资格的大学,在自招报名时都要求省一及以上,结果某些名牌学校只有少数几个符合条件的学生通过了初审,招生的人数比符合条件的人数还多,出现了人数倒挂的现象。

2、五大竞赛的公正和权威性遭到质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这五门学科的竞赛被称为“五大学科竞赛”,都具有很悠久的传统和相当的公信力。

然而在近些年,物理、化学、生物竞赛却接连曝出严重丑闻:

2016年化竞xx省赛区以及当年决赛的组织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在笔试和实验环节都有明显的作弊或疑似作弊行为:

2018年物理竞赛复赛刚结束,就有多名考生在网上爆料:xx省赛区预赛、复赛考题考前都被泄露,甚至有人考前就在贴吧、微信上开价30-300块叫卖原题。

2019年10月底,全国物理竞赛决赛刚刚落幕,又被质疑考前泄题。

这次竞赛的承办中学:浙江xx中学,以7个集训队的成绩成为最大赢家,而该校一位省队女生赛后发的说说,照片上学军同学穿着校服在庆祝生日,蛋糕后面的黑板上赫然写着决赛的力学答案。

高考变天:“强基计划”对南京孩子有啥影响?


这名女生个人资料显示的生日恰在决赛前两天(10月24日),这条说说随后被删除。

浙江省物理学会发布声明,称经调查这名同学是赛后(10月30日晚上)补过的生日,不存在泄题现象。

但某知乎匿名网友直接举出证据,质疑这份声明中关于照片拍摄时间,以及xx学校的考生得分情况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以上总总导致家长对五大竞赛的权威性失去了信任。

3、竞赛的难度确实不是一般孩子能接受。

参加竞赛的孩子,一般从初中就开始学竞赛,赛前一个月脱产进修,以保证能取得竞赛初赛的资格,获得资格后,又将校内的课程完全抛弃,一门心思低头刷题,以保证能获得不错奖项。但是竞赛的奖项真的没有那么好拿,在投入了无数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之后,运气不错的少数学生或许能拿到省一、二、三之类的奖项,而大部分的学生连一个奖项也拿不到,其中家长、学生、老师的付出不是一般人能想象,付出的与最终的结果让人难以承受,另外还有校内落下的课程却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补上,实在是得不偿失,由此也让许多并没有天赋,完全是靠死刷题的学生退却了。

其次,强基计划重点强调高考,将奥赛脱钩

强基计划文件中规定:取消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

高考分数在录取中有两次重要的体现:一、报名审核入围条件时需要高考分数参考,由高考分数决定是否能通过初审;第二、在后期综合评价结果中,也规定高考成绩占85%,所以高考分数再次得到了强调。

从此之后,高中各学科竞赛回到了兴趣驱动的位置,除国家集训队级别的考生能破格入围名额之外,竞赛基本和大学招生脱钩,所以奥赛还有意义吗?

我们是南京择校,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教育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