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首詞,35位詞人,一個誤入宋詞的女子,一剪宋朝的時光


48首詞,35位詞人,一個誤入宋詞的女子,一剪宋朝的時光

讀白落梅的作品,必須要沏一壺綠茶,我以為,只有茶的清香才配得上她的出塵。

第一次讀她的作品,就被驚豔,有佛性悟空,有道家飄逸,還有儒家雅興,我甚至在腦補,這作者,一定是有林徽因般的詩意溫婉,要不然,怎麼會寫出如此哲理而富有彈性的文字。

忍不住上網查看,果然美女一枚。

書桌上,躺著一本《一剪宋朝的時光》,封面簡潔清朗:東山頂上,一輪朝陽,幾枝梅花,悄然綻放。

那是用一闋詞,換一壺酒的朝代,也是用一首詞,可以換一座城池的朝代。


48首詞,35位詞人,一個誤入宋詞的女子,一剪宋朝的時光

《一剪宋朝的時光》書影

序言中這句話打動了我,它讓我一下子就淪陷進了宋朝和宋詞的美麗漩渦中。

生活在宋的文人是幸運的,武將出生的趙匡胤竊取了政權後,曾立下誓碑: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這原本只是趙匡胤怕其他人來個翻版“陳橋兵變”,不曾想,倒成就了中國文化的一個地標式高地。

表面上積貧積弱的大宋,實地裡卻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

那個朝代,煙花柳巷的一闋詞,可以傳唱到皇帝耳中,於是有了“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布衣卿相”;

那個朝代,流放貶官的一曲中秋思念,可以讓“高處不勝寒”的皇帝視為知音,從黃州調入汝州;

那個朝代,當然也有“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悲愴,絕世武將也只能“醉裡挑燈看劍”。

不過在詩詞的靈氣中,那個朝代的文臣武將,都異常可愛。

白落梅無疑是深有同感的。

有感是一回事,她卻能夠把這份感覺原汁原味的表述出來,就是本事了。

她是佛前的一朵靑蓮,因為沒有耐住雲臺的寂寞,貪戀了一點凡塵的煙火。所以,才在詩詞間行走。


48首詞,35位詞人,一個誤入宋詞的女子,一剪宋朝的時光

白落梅簡介

白落梅,不是她的原名,她的原名叫胥智慧,雖然大氣,卻襯不出她蘭草般的心性和文字的清淡。

這個從江南雨巷走出來的才女,靜聽唐詩宋詞的風雅清韻,目睹情僧蘇曼殊的紅塵遊歷,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倉央嘉措的詩,迎面納蘭容若吹不散眉彎的西風,卻從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裡看到過徐志摩的多情背影……

一本一本散發著墨香的著作,一個一個有生命活力的文字,白落梅真的是文中隱士。

她說她是一朵佛前青蓮,很是貼切,在她的文字裡讀得出佛性和佛理。

或許五百年來,她聽佛祖講人間煙火、苦海無邊,在無情的歲月裡枯等,在有情的塵世間修煉。

其實在我看來,白落梅更像是《詩經·終南》裡的梅花,“終南何有?有條有梅”,這株梅花,聽過了老子的講經誦道,故飄然出塵,看慣了八百里秦川滄桑,故從容不驚。帶著冰霜的高潔,香遍了古今詩詞的字裡行間。

一剪宋朝的時光,七捲心香,打開了四十八個魂牽夢縈的過往


48首詞,35位詞人,一個誤入宋詞的女子,一剪宋朝的時光

《一剪宋朝的時光》內容

在輕輕淺淺的20萬字裡,作者分七個篇章,在48首宋詞裡講述了35個詞人世界的塵土飛揚和鶯飛草長。

打開第一卷,雨打梨花深閉門白落梅畢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在宋詞緊閉的萬千道門,她首先推開了李重元緊閉的春愁門,春陽芳草、柳外樓高,杜鵑啼血,梨花帶雨,白落梅的傷春,當然可能是感傷某個具體的人,更多的應該是在感懷古今同悲的春光易逝!

在這一場宋朝的梨花雨後,一個微風的清晨,白落梅想到了白衣勝雪、恍若仙人的姜夔,她小心翼翼的流連在《鷓鴣天》“兩處沉吟各自知”的愛戀裡,沒有觸碰詞人已經平復的思念。

然後,輕輕一躍,跳過晏幾道的離愁別恨,白落梅停在了李清照的蘭舟之上。

同為心思細膩的女性,作者沒有過多照顧李清照的情思和遭遇,對《一剪梅》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詞人的悲苦上。因為,李清照的內心太多悲苦,後世的任何人都不應該再去擾亂。

倒是這一卷的最後一首《鵲橋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得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底。

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閒,又那得、工夫咒你。

誠然,在一些被淘汰而沉積在砂礫中的宋詞,也有一些熠熠閃光的珍珠,它們的語言平淡近乎俗語,卻讓讀者有種猝不及防的平易。

從在第二卷“眾裡尋他千百度”到第七卷“夢裡不知身是客”,宋朝的大門內,有月橋花院,有一川菸草,有鵲橋歸路,白落梅停停走走,一會兒在江畔看“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李之儀的相思,一會兒在山坳看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最後,在劉過“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的武昌安遠樓上,白落梅品嚐了一壺桂花酒,有了蕭瑟涼意,便結束了《一剪宋朝的時光》的書寫。

合上書葉,揮之不去的卻是陣陣梅香,總覺得白落梅和梅花之間的故事沒有說完,不得不再贅述一番。

而我,則是那個為梅而生的女子,從前年的時光水岸,移至深深庭院。因為,梅花是我, 是梅花。


48首詞,35位詞人,一個誤入宋詞的女子,一剪宋朝的時光

白落梅絲毫沒有掩飾對梅花的偏愛,在短短的這《一剪宋朝的時光》裡,白落梅和同樣愛梅的詞人們,一起賞梅,一起感傷,下起了四場梅花雨,疏影暗香。

第一場發生在第三卷:玉人何處?梅邊吹簫。姜夔《暗香》的“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打動了她,姜夔亦愛梅,詞之賦梅,唯有姜夔的《暗香》和《疏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梅花的空靈和素淨,撣去了沉積心中的塵埃,雖然,青春漸行漸遠,但是我們還可以淡然冷看。

第二場發生在第五卷:一株梅花,寂寞開無主。“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游不同於庭院之梅,他是長於荒郊野外、驛外斷橋邊的一株老梅樹,孤獨、古樸,遒勁,高傲。白落梅同情這株野梅,也敬佩他的品性,寧可自由高潔於野外,不願曲意逢迎在高牆。

第三場發生在第六卷: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在所有的詞人中,辛棄疾金戈鐵馬味道最足,悲劇色彩最重,所以,白落梅並不喜歡辛棄疾的詞,其實,她只是不喜歡辛棄疾的豪放詞,他的婉約詞還是讓白落梅不忍錯失,就像不願錯失生長在冷落瘦瘠山水間的一株疏梅,因為,在蕭瑟天地間,他雅緻、端然,不忍直視,卻驚心動魄。

第四場發生在第七卷:落梅如雪,拂了一身還滿。“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我無法猜摸作者白落梅改名的前因,不過,大抵與此詞無關,雖然李煜也曾貴為君王,但是命運太悲慘,痛失愛妻娥皇在前,再失國家自由在後,李煜的悲無人能懂,所以,白落梅也說,不求成為後主的知音,只是單單喜歡此詞的情景。

總結:


48首詞,35位詞人,一個誤入宋詞的女子,一剪宋朝的時光

白落梅的詞《臨江仙》

在前面,我之所以說,桌上“躺”著一本《一剪宋朝的時光》,首先是因為大宋一朝本身就是躺著過舒坦日子的朝代,是可以用一闋詞,換一壺酒的朝代。更重要的是,宋詞的美麗再加上作者閒適的解讀,“葛優躺”是最舒服的閱讀姿勢。

有讀者說,白落梅的文章"落梅風骨,秋水文章",倒是非常貼切。

而寫關於白落梅的書評,最好是在寒冬時節,落梅紛紛,清冷高雅,純白如雪。

《一剪宋朝的時光》真是“剪”得巧妙,上至帝王將相,下至無名歌妓,婉約有李清照,豪放有蘇東坡,文有歐陽修、武有辛棄疾,她留住了宋朝的豐腴,剪掉了宋朝的孱弱,她留下了宋詞的唯美,剪少了詞人的哀怨。

這,真是一本“眾裡尋他千百度”的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