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你使用花唄

我發現有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那就是到了特定的日子或場景,我們總會控制不住自己去買點什麼,例如雙十一、雙十二、免稅店等等。

只要看到讓人心動的折扣和優惠,不買就感覺虧了,而實際上總體的消費必然是大幅度上升的。

這樣來說吧,A世界是完全沒有優惠和打折的存在,B世界是我們現在身處充滿優惠的環境。

B世界的消費水平會遠遠高於A世界,B世界要花1萬元,A世界可能就要花1萬5,這個沒有準確的數據統計,但從商家的盈利看到,使用各種營銷技巧,包括優惠是其中一種,都能夠大大提高他們的營業收入,從這個角度來看,商家是有套路促進人們消費更多。

這其中必然有很多是不需要的東西,僅僅是因為有優惠的催化劑迫使我們消費,這是一種非常不理智的行為,也是我們保持貧窮的原因,更是商家給我們佈下的陷阱。

在自己身上和他人身上都能看到這種難以自控的衝動消費。

先說說我自己,前陣子去了一個奢侈品的內賣會,去之前內心非常堅定,無論多便宜都不會買,只是見識一下。

結果一到現場,發現竟然有2折的優惠,便宜了好幾千,最後還是忍不住剁手買了個電腦包,然而這個電腦包目前放在家裡吃灰了很久。

有一個避免掉進這種陷阱的方式就是,不要看優惠的力度是多少,而是要看你實際花了多少錢。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彷彿優惠的金額就是自己賺到的。

例如,同一個包包,如果原價是5萬,現在打2折,賣1萬,你會很心動想要買下來,因為這個價格買下來彷彿就賺了4萬。

更可怕的是,你本身窮也沒事,因為沒錢就是真的買不起,也就不買了。

結果現在商家又動了動小腦筋,你沒錢?沒事!我借給你不就行了!還不要你利息,最重要是你願意買就行了,於是就有了信用卡和花唄…

當你把未來的消費都給透支了,你接下來就沒得選擇,只能乖乖打工,商家又發現了,原來誘導你們消費,還能間接地讓你們更努力的為我工作。

一個完美的循環!

你看看淘寶和支付寶還唄背後都是哪個公司?爸爸肯定說自己對錢沒興趣,因為錢賺的多到像空氣一樣,你會有興趣嗎?

反對你使用花唄

這個時候你內心又開始波瀾了,佔小便宜的心理又出現了,什麼?借錢還不用利息?趕緊借,趕緊買呀,錢還可以再賺,今天優惠沒了就買不到了。

然後就順理成章的借錢消費,商家賺得盆滿缽滿,而你的花唄也同樣可觀。

這個只能讓我聯想到賭場裡的策略,輸完了也沒事,門口有一大堆人願意借更多的錢給你。

所以我非常反感使用信用卡和花唄,簡直就是魔鬼!邏輯也不通,有錢的話我為什麼要借錢?沒錢的話,我更不應該借錢消費。

就算你說是借錢創業和投資,我也不建議,你的項目夠好,你自然就不需要借錢創業,直接能找到天使投資,但你的項目不好,你借錢投資不就是白白送錢嗎?

現在換一種情況,如果這個包包一開始的價格就是1萬,銷售量就會大大地降低,所以商家會故意把價格定高一點,然後再給你一個更高的折扣,最後就能夠增加銷售量,雖然實際賣的價格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要想的不是優惠了4萬,而是自己實際真的花了1萬。

就像我買的電腦包,雖然打了2折,但實際上還是花了上千元,也是一個不少的金額,我們應該用實際付出的金額去衡量到底值不值,而不是和原價進行對比。

因為「所謂的原價」也只是商家定出來的,並不是按照成本來的,你掉進他們陷阱的樣子,他們背後都是這個模樣。

反對你使用花唄

另外一件事,是從我女朋友的交流中獲得啟發的。

那就是她最近買了一個挺貴的護膚品,同樣是在很大的折扣優惠後買的,我說女生真的耗錢呀,她說了一句:其實也沒什麼用,可能長期才有點。

我承認,也許真的有一點用,但是拋開成本說療效,都是耍流氓。

我們不能僅僅思考一樣東西給我們帶來了多少好處,還是思考我們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這也是我們經常談到的「性價比」,有一些產品性能的確好一些,但是好了一倍,價格就會貴上幾倍,這個時候性價比就不高了,例如燕窩、冬蟲夏草、鹿茸...

如果你是土豪自然就不需要考慮性價比,直接買最貴的就好了。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只能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東西,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慢慢去改善經濟條件。

或者你不希望自己將來變得富有,那就有多少花多少,及時行樂就好了。

如果你是希望將來能夠變得富有,能夠想工作就工作,不工作就辭職到處玩玩,擁有人生的選擇權,那就應該要在前期儘可能提升性價比,用最少的金錢成本來優化目前的生活。

其實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我們今天的生活只要保持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不需要多好的衣服、多貴的食物、多高級的電子產品,都已經比過去50年的人要好很多,畢竟他們曾經連溫飽都無法滿足、接觸不到好的教育資源、平均壽命只有40歲。

今天就算過著最樸素的生活,也是50年前的人看來奢侈的天堂,比皇帝還要好的生活。

不要被慾望填滿了自己,只有做到精神自由,才有可能實現肉體自由和財務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