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吳起殺妻求將的啟示:無德,縱你功勳彪炳也難逃落寞收場

“德”與“才”相比,孰輕孰重?在這個問題上,歷來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劉邦、曹操曾用“盜嫂受金之輩”建立不朽功勳,孟嘗君用“雞鳴狗盜之徒”得以平安脫險,吳王闔閭用“殺豬屠狗之類”重奪王位,龔自珍說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看來“德”方面的缺失,並不重要,只要有才就行。真相如何,我們從吳起的身上似乎能夠找到了答案。

“才”固然重要,但“德”與“才”相比,“德”更根本更核心更重要。

吳起,春秋亂世之中的不敗神話,一生徵無數,卻從沒打過敗仗;曾一度輝煌,卻最終落後萬箭穿心的下場。

“戰神”吳起殺妻求將的啟示:無德,縱你功勳彪炳也難逃落寞收場

一、為求功名,殘忍殺妻

吳起是衛國人,家境富有,從小就有遠大志向,希望成為姜太公、管仲那樣的人。曾花費重金求官,無果後遠走齊國,在齊國娶了美貌的妻子。但事業仍無起色,投奔鄭國、越國均不被重用。

吳起確實頗有謀略,終於被魯穆公這伯樂發現了,拜吳起為大夫。對普通人來說大夫已經是很大的官了,但是吳起卻覺得還是官太小,不足以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還需要更大的平臺展示自己。

機會來了。齊國攻打魯國,魯穆公打算任用吳起為大將軍率軍抵抗齊國,但想到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一再猶豫不決。吳起知道機會難得,為表自己的忠心,做了他這生最為不恥的事,殘忍地殺了妻子以求信任,當上大將軍。或許在某一個安靜的午後,吳起想起自己的妻子會覺得後悔,會為自己曾經的急功近利感到羞愧。

吳起雖然如願以償當上了大將軍,帶著自己的無上榮光,在眾人的鄙視眼光中,帶著魯國的士兵出發了,大敗齊國。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受重用,相反,他殺妻求將的殘忍行為卻成為他政治生涯上永遠的汙點無法抹去,漠視生命的無情遭世人永遠的唾棄。

“戰神”吳起殺妻求將的啟示:無德,縱你功勳彪炳也難逃落寞收場


任何一個國君都不會重用一個靠殺害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來求官的人,連自己最新的人都可以殺掉,還有什麼人是他不能殺的?何況在魯國,孔子的故里,儒學的發源地,魯穆公自然熟知這一點,朝中甚至還有人建議將吳起這等禽獸不如的人趁早除掉為好。

在魯國,吳起是呆不下去了,繼續輾轉。

二、離魯去魏,施展抱負

吳起離開魯國,來到魏國投奔魏文侯。魏文侯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國君,以禮賢下士而著稱。對於吳起的任用,他是謹慎的。他和國相李悝商量吳起此人是用還是不用,李悝說得很原則,說吳起確實在品德方面實有缺陷(除了殺妻求將外,還有母死為求官而不歸,斥重金買官等行為),但是在軍事和國家治理方面也確有才能,我只能提供建議,用還是不用,還得大王您斟酌自己拿主意做決策。

要不說魏文侯是明君呢,他仔細權衡後起用了吳起。吳起也確實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率兵消除了魏國周圍的邊患,沒有一個國家敢來進犯魏國,就連當時最強大的秦國、燕國也不敢。沒有仗打的戰神是寂寞的,他深深體會到了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他想求戰,哪怕一敗,吳起甚至主動進攻秦國,一連攻克了秦國五座城池才收兵。

“戰神”吳起殺妻求將的啟示:無德,縱你功勳彪炳也難逃落寞收場


吳起的才能不只在帶兵打仗的軍事方面,在治理國家、變法改革等方面也很有建樹,甚至當時的丞相田文都自愧才不如吳起。

三、離魏去楚,客死他鄉

吳起在魏國似乎很順利,但天有不測風雲,一直信任他的魏文侯走了,魏武侯接替了王位當了魏王。

魏武侯年輕,資歷尚淺,朝中很多有野心的人也躍躍欲試。政權不穩,處處充滿了危機,加上吳起平素自恃功高深得文侯信任,不注意搞好同事關係。魏武侯開始對吳起起了戒心,開始懷疑他,約束他的權力。

吳起在魏國呆不下了,來到了楚國。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吳起憑自己的本事,深得楚悼王的信任。自古人生誰無死,楚悼王也不例外,悼王死了,太子即位。太子率領眾王室貴族將吳起亂箭射死。

“戰神”吳起殺妻求將的啟示:無德,縱你功勳彪炳也難逃落寞收場


四、啟 示

吳起,才能不必多言,從軍事的角度講一生從未敗績,實堪“戰神”之名,但他一心求功名,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實在令人不恥。如果當時不殺妻落下政治汙點,憑他的才華就算在魯國不能當大將軍,在其他國自然也會當大將軍。可他卻為一時之權位,權令智昏,揹負一生罵名,下場悽慘。

“戰神”吳起殺妻求將的啟示:無德,縱你功勳彪炳也難逃落寞收場


儒家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把立德放在建功立業、著書立說之前。漢代選拔官員的主要標準“舉孝廉”就是要求從政的人要有品德。明代皇帝朱元璋,在選拔任用官員時也秉持“以德行為本,而文藝次之”的用人原則。康熙在用人時把德行放在首位,把才學放在其次。

千百年來,重德行品行像一條紅線,貫穿於中國文化的始終。

“戰神”吳起殺妻求將的啟示:無德,縱你功勳彪炳也難逃落寞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