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大家好,我是看電影愛較真兒的廖宇。

由一張“沉年”VCD所引發的關於“沉默”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看驚悚懸疑電影《沉默的羔羊》是在哪一年,是用什麼媒介看的?我交代個暴露年齡的物件吧——VCD!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一張“沉年”的VCD光盤

現在應該有不少年輕的朋友都不知道VCD為何物了,它是95年左右到2000年前後市面上主流的光盤播放器,代替了錄像機和錄像帶的存在。就相當於現在淘汰了DVD的藍光播放器,在當時是屬於很高級的播放器。

但那時一張VCD光盤的容量僅有700M左右,分辨率是352x240像素,一般兩張光盤才能裝下一部電影,清晰度還比不上今天在線觀看的電影清晰。而我就是在這樣的清晰度之下,第一次觀看電影《沉默的羔羊》的。即便如此,我仍然沉浸於影片驚悚和懸疑的氛圍中無法自拔,大呼過癮!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身處黑暗的斯達琳

劇情的跌宕起伏,曲折離奇令人驚心動魄,飾演漢尼拔博士和FBI女探員斯達琳的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和朱迪·福斯特的表演令人歎為觀止,念念不忘。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博士和斯達琳

因此該片也不負眾望奪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而兩位主演也摘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獎項。影片還順手把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收入囊中。包攬了當年奧斯卡獎含金量最高的五個大獎,也就是傳說中的“Big Five”!所謂“Big Five”是指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男,女主角五個重量級獎項。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奧斯卡獎的上一個“Big Five”要追溯到1935年的愛情喜劇片《一夜風流》,而等到第二次出現這樣橫掃五個大獎的情景已經是41年後的電影《飛越瘋人院》(1976年),再之後就1991年的本片,而且至今後無來者。可見這部電影能成為名留影史的驚悚懸疑經典之作絕對是實至名歸的。在國內它也以8.8的高分,好於98%懸疑片的成績受到無數影迷的追捧,當然也包括我在內。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令人不寒而慄的漢尼拔博士

以至於之後每次影像播放系統更新迭代時,我都會買一張更加清晰的版本收藏。而且每年都要看上一兩次,非但是不會覺得乏味,反而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和不同的感受。

起初看該片時我也一直當它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來看,認為原著故事好,改編的好,演的好,拍的好自然就獲奧斯卡了。可隨著觀看次數的增多,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之前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未免有些膚淺。

比如,我們都知道本片之所以叫《沉默的羔羊》是源於女探員斯達琳見漢尼拔博士時,作為讓博士幫助自己破案,信息交換的條件,她被迫回憶了自己童年最痛苦的回憶:

大抵是幼年失去雙親的斯達琳被寄養在親戚家時,一天晚上聽到羔羊的尖叫,驚醒後的她發現是牧場主正在屠宰羔羊。她想放走羔羊,但羔羊卻不跑。於是她抱起一隻羔羊逃離,但最終被找回並被牧場主送進孤兒院,自己連一隻羔羊都沒能挽救。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博士繪製的“沉默的羔羊”

結合整個劇情我們大都能體會到,在長大後成為FBI女探員的斯達琳心中,“羔羊”它代表著弱者和受害者。而她在夢中聽到羔羊的尖叫聲則象徵著他們在孤苦無援中的呼救,正因如此她才會不斷的在噩夢中驚醒。

於是為了解救他們斯達琳敢與令人聞風喪膽的漢尼拔博士合作,敢闖進任何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驚悚現場。最終她戰勝了“野牛比爾”,終於可以不再被噩夢所驚擾,因為羔羊已經“沉默”。而這只是這部電影中“沉默”的第一層含義,通過無數次的觀看,分析和思考,我理解的“沉默”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斯達琳

運用鏡頭語言所暗示出“沉默”的第二層含義

首先讓我對“沉默”一詞的性質略作分析,“沉默”不等同於“安靜”。

相比安靜一詞“沉默”則顯示出一種並非積極和開放的含義,而是更傾向於形容一種消極和封閉的狀態。簡單來說“沉默”暗含著一種因被壓制而失去話語權的狀態,尤其是對弱者而言。因而我認為影片的名字用“沉默”的羔羊而不是“安靜”的羔羊正取此意,當“沉默”與代表弱者的“羔羊”組合,則更明顯的是暗含一種被壓制甚至殺戮的非積極意義。

影片中,在斯達琳的心中“羔羊”從“尖叫”到“沉默”是“受害者”從“呼救”到“被解救”的過程,所呈現的是一種積極的轉變,但這種轉變的結果卻是可以一分為二來看的。一種是“呼救”因“被解救”而消除,故而“沉默”,而另一種則是“呼救”因“被封口”而“沉默”。前者積極能給觀眾帶來酣暢淋漓的正義,而後者消極卻能給觀眾帶來更深層的思考。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含筆思考的斯達琳

換句話說影片中“沉默的羔羊”除了象徵著女性受害者之外,第二層含義則象徵著受權力壓制而失去了話語權的人,也就是斯達琳。這一點從最被大家所熟悉的電影海報中就有所顯現,斯達琳的嘴部被一隻骷髏蛾所遮擋。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海報

而骷髏蛾被孕育出之前的狀態是蛹,在影片中蛾蛹被嵌入受害人的咽喉,除了有讓受害人失去話語權的含義外我認為還有另一種隱喻:蛹是蛾蛻變中“沉默”的狀態,蛹中所孕育的是蛾嶄新的生命狀態!這個隱喻也是我理解該片“沉默”第二層含義的的關鍵所在。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骷髏蛾蛹

斯達琳為了嶄新的生命狀態而不得不先選擇“沉默”,這也是骷髏蛾為何能與女主角一起在海報中佔據了核心的位置!

我認為斯達琳的“沉默”源於自身的成長與所處的工作環境,具體說是來自於男性同事,上級和更上層權力的壓制。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斯達琳與上司克勞福德

影片一開始就用幾組鏡頭語言暗示了這一點,訓練中的斯達琳被部門主管克勞福德召見,一路上所遇到的同事大部分都是著裝統一,而且是成群結隊的男性,他們衣服的顏色也與斯達琳的有所不同。明面上是區分成熟探員或者高年級學員與低年級學員斯達琳的身份,其實也寓意這個男多女少,組織嚴密,等級分明的群體是多麼的強大,而作為其中一名少數女性個體的斯達琳是多麼的弱小。在下面的畫面中四名男性同事正在擦拭武器,而武器無疑代表著危險。接下來的鏡頭中這個危險的寓意則更加明顯。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劇照

在前往克勞福德辦公室的電梯中,斯達琳周圍全是高大健碩的男性同事,與被圍在中間矮小纖弱的她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男性同事均是紅色衣服,只有斯達琳是淺灰色衣服。這當然不是什麼巧合,而是創作者精心設計的產物。

眾所周知紅色一般代表著危險,在這裡明顯寓意著狼群,淺灰色則寓意著羔羊,創作者巧妙的運用色彩和構圖讓一群狼和一隻羔羊處於一個電梯這樣的密閉空間中,從整個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斯達琳被迫面對著男性眼光居高臨下的“審視”,只能裝作仰頭看著樓層顯示“沉默”不語。此刻她不正是一隻因誤入狼群而“沉默的羔羊”嗎?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劇照

在後面也有類似的鏡頭語言,暗示著處於男性居多的司法體系中斯達琳的弱勢。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劇照

而“羔羊”斯達琳接下來面對的則是狼群的首領,部門主管克勞福德,也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同樣還是鏡頭語言的暗示。克勞福德與斯達琳談話時的狀態更加是高高在上的,看似是在回憶自己講課時斯達琳的成績優異,實則是一種權威和力量的宣示——“我給了你甲等”的潛臺詞就是我能決定你的命運!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克勞福德

而此時斯達琳的回答也很值得解讀,她糾正克勞福德說是“甲下”!其潛臺詞也不言而喻,甲下的成績我並不滿足,我要做到最好!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開始步入正題。當克勞福德問道你想畢業後替我工作時,斯達琳回答非常想!讓我們仔細看看做出這個回答時斯達琳的表情——嬌羞和開心,而開心中又帶著些許諂媚和撒嬌。不得不承認斯達琳的飾演者,當時年僅26歲的奧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美麗帶著青澀的容顏無法不讓人為之所動。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斯達琳

從而也讓我們無法忽視克勞福德對於斯達琳而言,除了男性上司的身份外還具有父輩形象的意義。

正如初次見面時漢尼拔博士對斯達琳做出的分析,斯達琳是一名幼年喪母跟隨父親長大的女孩,後又遭遇喪父,成為了在孤兒院成長的孤兒。在孤獨和貧困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她對警察父親的高大形象和力量具有由衷的崇拜和嚮往。換而言之,對於底層弱者的斯達琳來說,向上攀升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因此她對升職或者說權力階層的嚮往是毋庸置疑的。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博士第一次與斯達琳見面

而更加毋庸置疑的是,組織嚴密,等級分明,力量強大的聯邦調查局正是斯達琳心中所崇拜和嚮往的物化代表,而克勞福德則是這種力量的化身。因此在與漢尼拔博士的第二次見面中,漢尼拔博士就提出斯達琳與克勞福德兩人之間,是否因為斯達琳對父親的崇拜和權力的嚮往而存在著某種等價交換行為或者情感關係。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博士第二次與斯達琳見面

這絕不是我的妄加揣測和信口開河,漢尼拔博士之所以第二次見面時做出這樣的分析,是因為在他們第一次會面的最後,博士叫回離開的斯達琳並許諾她一個大好的機會——升職,而此時斯達琳並沒有做出反駁和拒絕而是選擇了“沉默”。由此漢尼拔博士也印證了自己對斯達琳心裡的洞察。那麼在斯達琳的潛意識中除了解救受害者的正義感之外,是否真的存在著對於權力的渴望?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博士第一次與斯達琳見面的最後

答案是當然的!因為下一個鏡頭就是斯達琳走出精神病院回憶了自己與父親的歡樂時光。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斯達琳回憶自己與父親

而回憶過後斯達琳趴在車邊哭泣,因為這樣的時光再也不會有了,因而在她內心深處父親的形象也逐漸轉換為對年長,具有力量(權力)男性的崇拜。在影片中這個崇拜對象很明顯,一邊是克勞福德,而另一邊則是漢尼拔博士!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博士/斯達琳/克勞福德

其實老謀深算的克勞福德也是深知這一點的,所以他才派斯達琳這名實習探員去見漢尼拔博士。因為他知道所謂的那些心理專家在漢尼拔博士面前都是小菜一碟,根本沒用。而年輕漂亮,有著悲慘童年的斯達琳則也許會引起漢尼拔博士的興趣。

如果說克勞福德是狼群首領,那麼漢尼拔博士就是更加兇猛的野獸,而如同羔羊的斯達琳無疑對他們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斯達琳實際上是克勞福德引誘漢尼拔博士的誘餌。讓我們看看同樣是擁有權力的老男人,精神病院院長奇爾頓博士看著斯達琳時垂涎欲滴的樣子。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奇爾頓博士

而另一方,斯達琳也逐漸猜到克勞福德把自己當作誘餌的用意,只不過她更明白這也是她立功升職的大好機會,所以她選擇了“沉默”!

此時,來自於底層小人物斯達琳的命運明顯的處於被權力支配的“沉默”中,而她需要通過這樣的“沉默”來走完一條使其成為精英的道路。從而得到來自父輩以及社會上層的庇護,直至成為上層社會的一份子。最終的結果也正如她所願,在戰勝罪犯“野牛比爾”解救受害人後驚魂未定的她深深地依偎在克勞福德的懷中,此時父親的關愛和上級的庇護在克勞福德身上已經巧妙的融為一體!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依偎在克勞福德的懷中的斯達琳

最後斯達琳得到了晉升,從實習探員成為正式探員。這也是漢尼拔博士最開始對她的許諾!從表面上來看是斯達琳的成長與自立。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理解為是斯達琳潛意識中對權力規則的認同與融入。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獲得晉升的斯達琳

簡而言之,斯達琳的“沉默”是從一種貧困底層無奈的“沉默”到另一種為成為精英可主動選擇“沉默”之間的轉換過程。因此電影用克勞福德與她握手這一鏡頭語言表達了斯達琳從心理上已經代替了父親,被上層所接納。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克勞福德與斯達琳握手

至此,斯達琳選擇的“沉默”也並沒有結束,因為還有比克勞福德更上層權力的壓制——受害人的母親,一名女議員。

女議員在機場與漢尼拔博士見面,為了讓博士說出重要線索能輕而易舉的調配一切資源,甚至能讓漢尼拔博士“閉嘴”(帶面罩)和稱讚自己的套裝漂亮。當然這裡議員的“漂亮套裝”是博士相對於之前說斯達琳“底層廉價”的著裝而言的。用服裝不露痕跡的隱喻著權力階層和底層的明顯差異。

電影《沉默的羔羊》我們只看懂了誰是羔羊,卻不知她為什麼沉默?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博士和女議員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做出以下大膽的猜想:

斯達琳憑藉此案成功晉升FBI正式探員,而不久的未來她將會更努力地從克勞福德的庇護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領導。甚至能擁有此刻手握權力的女議員一般的社會地位與生活。但她依然需要用某種“沉默”為代價,以服從命令的方式來達到這個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