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郑合军)2020年寒假,因新冠肺炎防控变得格外漫长。举国上下,千千万万个家庭因共同抗“疫”而变得意义非凡。

非常时期,家长们非常陪伴共成长!为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科学发展,记录我们不同寻常的假期生活,康宁小学特开展“防疫时期家庭教育故事”征集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收到很多家长的投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康宁家长们的经验分享吧!

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

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宁小学二五班 刘嘉城家长

2020年鼠年的开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由于湖北武汉突发疫情,热闹祥和的传统佳节瞬间增添了几分惆怅。在钟南山院士的一再告诫之下,“待在家,不外出,不聚集”成为了大家保护自己生命的一道“屏障”。原本是要带孩子去海南过年的,可是没想到事态是这么的严重,让我们不得不宅在家里。宅家抗疫成为新的生活状态。这恰恰是给我们重新关注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真正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这场疫情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教育上的王者归来,宅在家里不能出门让孩子觉得很失落,刚开始为了不让孩子有情绪,我们就变着法儿的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亲子共读,亲子交流。

首先我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每天在家里要勤洗手,勤消毒,不吃手,不挖鼻,不揉眼睛,饭前饭后要洗手,便前便后要洗手,洗手也有七步口诀:掌心对掌心;手心压手背;十指交叉摩;手握关节搓;拇指围轴转;指尖掌心揉;手腕别放过。我们要做一个干净讲卫生的人。

有关防疫的关键习惯要做到:尽量不出门,不串门,不要扎堆玩耍,出门要记得带口罩,回到家要记得消毒,摘口罩尽量不要碰到外面,洗手时一定要记得把手腕也洗一下,还有脸和眼睛,把这些暴露在外面的皮肤都洗一下,一定要做到干净卫生。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与孩子制定生活作息表,每天都与孩子一起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合理饮食,保持生活规律,只有生活规律了,孩子的生活作息才能规律。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与孩子一起参加室内体育锻炼;防疫期间不能到户外运动,也只能在室内锻炼了,幸运的是学校里安排的有线上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增强孩子的骨骼发育,还可以强身健体,有时候我们大人没事也跟着一起运动,这样让孩子也养成了每天都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为了不让孩子感到生活枯燥,可以陪孩子玩一些亲子游戏,比如下下琪,打打纸牌,猜猜字谜,玩你演我猜,这不仅能体现亲子默契,还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与孩子一起阅读。每天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之内,这样孩子也不会觉得时间长而厌烦。读书的过程中也不忘了收集好词好句,每天阅读完都不忘把那些好词好句归纳到阅读记录卡上,每到周五看到那张收获满满的阅读记录卡,都会觉得小有成就。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每天都与孩子一起看新闻,了解疫情的新状况,让孩子知道为了控制疫情,那些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是多么的辛苦,真正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他们每天都是星夜不眠的在救治病人;还有那些被称作“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以及被叫做“基层万金油”的村(社区)干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白天到黑夜他们一直奋斗在一线的警务人员们,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联防联控,努力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他们个个都是舍小家为大家,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们的初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证明了自己的“身份”,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讲述着自己的的“忠诚”与“担当”。他们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是那么的鲜明;不计生死,不用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是多么的伟大!普通的我们只能做好后勤工作,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愿疫情早日结束,愿英雄们早日归来。

家国少年成长记

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宁小学二五班 朱嘉曾妈妈

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的计划安排。全家匆忙从老家返郑,一路上高速管控,警察逐一排查。女儿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问我:“妈妈,新冠病毒会死人吗?”我说会的,新冠病毒会损伤人的肺,让人呼吸困难地死去,是一个很厉害的传染病。女儿问我:“那警察为什么还站在那里排查?他们就不怕得病死掉吗?”我一时语塞,孩子爸爸说:“遇到事情了,总得有人上。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责任。有他们在,郑州才能安全,他们是阻止病毒传播到郑州,保护郑州的战士。”女儿扭头看着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警察,眼里闪着崇敬的光。我好像看到她内心在说:我们一定要坚强。

到家之后,全家主动居家隔离14天,每天从电视网络上了解疫情实况。看到大批医疗队伍纷纷驰援武汉,女儿坐不住了:“妈妈,医生都过去了,是不是就能打败病毒,让人康复啊?”我告诉她一定会的,但是过程会很漫长,因为现在没有药可以控制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只能由医生不断尝试寻找治疗药物。而且,他们的防护服口罩也准备不足,风险很大。“那他们会死吗?”“会的,”我看着她的眼睛,不忍把残酷的事实告诉她:“病毒不管你是谁,一旦传染上了,免疫力如果打不过病毒,就会死掉。”孩子不说话了,看着电视里叫着医生妈妈却只能远远看着妈妈的小女孩,眼眶慢慢红了。她说她很心疼那个小女孩,希望能早日打败病毒,让她的妈妈早点回家。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女儿看我的《微生物学》,给未来的自己做的名片。她想当一个基因工程师,消灭有害病毒。

开始上网课了,女儿从学校的德育课上知道了更多的防疫战士。他们是同学的爸爸妈妈,是亲爱的老师,是朋友的爷爷奶奶,是熟识的叔叔阿姨。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高速口的警察,马路上的环卫工人,社区的工作人员,小区门口的志愿者,给我们送生鲜食品的快递员,无数的医生、护士、普通人,都在为这场战役战斗。孩子的眼睛发着光,“我好佩服他们呀,这么勇敢,这么伟大!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在这特殊时期正常地生活。”

忽然想起基辛格的那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情况多糟糕,总有那么一群最勇敢最担当的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把这段话念给女儿听,告诉她,不论性别,不论工种,这些人在危急来临的时候,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他们是现实中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每个平凡的人都为这个国家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有了光芒的样子。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爸爸在给女儿讲解“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古人也说过: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一个人没有担当,就没有骨头;一个人不懂得承担责任,就永远不会长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人生在世,会面临种种危机与考验,孩子,只有你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大家与小家,才有了希望。

看着兴奋激动的女儿,我的孩子,愿你,也能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让孩子的心灵充满爱

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宁小学二五班 王涵妈妈

今年爆发的肺炎疫情,打破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宅家抗“疫”也成为了我们家庭新的生活状态。在家学习的这段时间里,也恰恰给了我更多的时间与女儿相处,一直以来,我们对王涵的教育观念是:不教她如何去赢,而是希望她学会爱自己,爱社会,分享爱,传递爱!

一、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好习惯会让身边的环境变得更好!特殊时期,为了让王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和她一起观看关于病毒介绍的视频,让她对病毒和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科学认知;每天一起练习如何正确的戴口罩、洗手和消毒,让她懂得如何细致的做好防护;我们每天一起锻炼,跳绳、打羽毛球,做小游戏,放松身心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做好心理疏导,让她理解不出门,不聚伴玩耍,好好待在家里就是为战胜疫情做贡献。

二、抓住感动的瞬间,教孩子敬畏英雄、感恩社会。

病毒无情人有情,我们除了教王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还教导她懂得敬畏生命、感恩社会!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每天都会了解到很多真实、暖心的抗疫故事,这也成为了每天我和她分享的生动素材!

记得2月20日那天,当得知人民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要前往武汉抗疫一线支援时,我和公司团队到医院对15名“白衣天使”开展了慰问活动,并向每一位英雄捐赠了行李箱、整套洗漱包和户外服装等暖心物资表达敬意。

回到家后,我把这一天的经过细细地跟女儿分享,她全神贯注的听着,我能从那双明亮闪烁的眼睛中看到她内心的激动和骄傲!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怎样做。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单纯的给孩子提供富足的生活,更要在她心中种下爱的种子。作为父母,我希望王涵能永远健康、快乐,成长为一个阳光、充满正能量,懂得传递爱、分享爱的人!我也会陪伴她一起书写未来的精彩人生!

变疫情为怡情

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四三班 郭馨媛爸爸

曾经有人说过,疫情过后,有的人在疫情期间能力得到升华,有的人则浑浑噩噩度过这段时光。从开始关注疫情到疫情全面控制住,已经过去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孩子上网课也有一个多月了。回想起这段时间,不管孩子也好,家长也好,综合能力虽然都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但是也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慨。

疫情改变生活方式。疫情到来后,手机和电视成了主要的休闲娱乐工具。但是自从网课开展后,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网课开展前,我在家没事不是看电视就是看手机,尤其是手机,闲了翻看,吃饭也翻看,睡前翻看,甚至上厕所也翻看。自从网课开展后,为了保证孩子上网课,居家看电视被全面禁止;看手机全面服务于孩子的学习。网上上课我参与进去会影响孩子正常学习,不参与孩子缺乏足够的监督,学习效果全靠孩子的自觉性保障。这时我就不再翻手机玩了,而是通过手机观察孩子上课的情况,比如是否在上课,是否积极发言。课后,有空就查看老师是否布置作业,孩子是否已完成,完成的是否理想。网课的开展使得我把平时闲暇看手机的时间更多的投放到孩子的学习上。

疫情让全家掀起背诗潮。女儿上网课,儿子没法出去玩,就在家搞破坏,影响女儿学习。久而久之,我就想到一个方法,只要儿子没事,我就叫他背古诗,或者用电脑给他播放诗歌朗诵。时长日久,儿子养成了每天背古诗的习惯。为了满足他这个要求,全家都去学习诗歌,都去教他背古诗。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空就很自觉很主动地背诗歌教弟弟,在弟弟面前炫耀。此外,几百首诗歌平时每天重复性播放,听多了,全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顺下来好多句,甚至能够背下来几十首。儿子不调皮捣蛋了,女儿听诗背诗教诗收获满满,家里其余人也都各有收获。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疫情让孩子学习使用电脑从被动变主动。之前,女儿用电脑除了听英语就是看动画片。自从网课开展后,孩子不会使用电脑的各种困难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提高网上授课效果,课表进行了多次调整,孩子不会使用电脑下载东西,不会使用word、excel等等。诸多的不便,使得孩子主动开始学习各种电脑操作知识。有空她就问我各种软件如何下载,如何安装,如何操作;有空她就一个人在屋里尝试练习。一天下班回家,我发现孩子居然自己做了一个一周七天学习生活计划的word文档,字体排列的很整齐,格式做的也很规范。孩子骄傲地说,这是她花了半天时间的成果。我听了很欣慰,尽管在疫情期,孩子没法出去玩,但是孩子却能够主动去学习,并从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收获是需要不间断持续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很难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每天满满的付出,来获取点滴的积累。在疫情期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我们就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自我,变疫情为怡情。

我们的抱抱

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宁小学三四班 冯可馨妈妈

经历了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节,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了一件事: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一家人齐齐整整更重要。

这场疫情让大家都被隔离在家里,不用上班,不用社交,脑脑子似乎就空了许多,孩子不用上学,我们和他们的相处就更多。在我的眼里,大宝一直是一个比较善良,而且有些木纳的孩子,有时候觉得他反应慢接受能力差不善于表达,所以我和她的交流就少了很多。年前她给我提了一个要求:妈妈你能不能每天给我五个拥抱,我当时并没有多想,有些敷衍地答应了她。以后的每一天在睡觉前她都会主动跑过来要求抱五次,有时我还觉得她挺可笑半大的小姑娘马上快有我高了,每天哼哼唧唧的跑过来抱一次两次三次……

有一天下午因为作业的问题,我没有多问就把她狠狠的吵了一顿,她也没有辩解,小眼睛眼巴巴的看着,我当时在气头上,我并没有理会她。到了晚上睡觉前我想着她还会像往常一样跑过来找我,可是我等了半天,她也没有过来,当我走进他的房间,坐在床边我看得出她没有有睡着,,“起来抱抱吧,”我对她说。换音刚落,她一下子从被窝中窜起来紧紧的抱着我,嘤嘤的哭了。我顺势揽着她像小时候那样把她抱在怀里,躺在床上给她讲个小时候我妈妈我老师还有我同学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她也敞开心扉和我说了,许多班里老师和同学的事。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那天晚上,我前前后后的想了很多,有了二宝后大宝就进入了小学,虽然每天我的陪伴对于她来说一点也不少,但这些陪伴只是仅限于陪她学习,很少有单独呆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所以这些陪伴就显得生硬,只是做母亲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在这份“不得不陪”着无奈里,很难谱写享受的乐章。当然,孩子也会在陪写作业老母亲厉声厉色的状态下和这个老母亲越走越远,越来越觉得生疏,以至于,我觉得她不善于表达,其实是我根本就没有给她表达内心的机会。

在这以后的每一天,我们的拥抱时间好像长了很多,我也不再觉得这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很珍惜,也很期待。孩子的变化很快,当你用心去暖着她的时候,她似乎比你更柔软,当你静下心来慢慢去感知她的变化,她的变化让你意想不到。原来不是我的孩子不够优秀,而是自己忽视了她太多太多。

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家长心语》:家校携手,“疫”路同行(一)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我们开始学着感恩生活的给予,珍惜当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用心去陪伴孩子和家人,不求完美,只求不留遗憾。

图文 | 学生工作部(统筹) 编辑 | 信息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