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記者 張偉 通訊員 鄭合軍)2020年寒假,因新冠肺炎防控變得格外漫長。舉國上下,千千萬萬個家庭因共同抗“疫”而變得意義非凡。

非常時期,家長們非常陪伴共成長!為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科學發展,記錄我們不同尋常的假期生活,康寧小學特開展“防疫時期家庭教育故事”徵集活動。

活動開展以來收到很多家長的投稿,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康寧家長們的經驗分享吧!

點點螢火匯成人間星河

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寧小學二五班 劉嘉城家長

2020年鼠年的開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由於湖北武漢突發疫情,熱鬧祥和的傳統佳節瞬間增添了幾分惆悵。在鍾南山院士的一再告誡之下,“待在家,不外出,不聚集”成為了大家保護自己生命的一道“屏障”。原本是要帶孩子去海南過年的,可是沒想到事態是這麼的嚴重,讓我們不得不宅在家裡。宅家抗疫成為新的生活狀態。這恰恰是給我們重新關注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契機。真正的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這場疫情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教育上的王者歸來,宅在家裡不能出門讓孩子覺得很失落,剛開始為了不讓孩子有情緒,我們就變著法兒的陪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親子共讀,親子交流。

首先我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每天在家裡要勤洗手,勤消毒,不吃手,不挖鼻,不揉眼睛,飯前飯後要洗手,便前便後要洗手,洗手也有七步口訣:掌心對掌心;手心壓手背;十指交叉摩;手握關節搓;拇指圍軸轉;指尖掌心揉;手腕別放過。我們要做一個乾淨講衛生的人。

有關防疫的關鍵習慣要做到:儘量不出門,不串門,不要扎堆玩耍,出門要記得帶口罩,回到家要記得消毒,摘口罩儘量不要碰到外面,洗手時一定要記得把手腕也洗一下,還有臉和眼睛,把這些暴露在外面的皮膚都洗一下,一定要做到乾淨衛生。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與孩子制定生活作息表,每天都與孩子一起早睡早起,按時吃飯,合理飲食,保持生活規律,只有生活規律了,孩子的生活作息才能規律。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與孩子一起參加室內體育鍛煉;防疫期間不能到戶外運動,也只能在室內鍛鍊了,幸運的是學校裡安排的有線上體育活動,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幫增強孩子的骨骼發育,還可以強身健體,有時候我們大人沒事也跟著一起運動,這樣讓孩子也養成了每天都堅持鍛鍊的好習慣。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為了不讓孩子感到生活枯燥,可以陪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比如下下琪,打打紙牌,猜猜字謎,玩你演我猜,這不僅能體現親子默契,還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與孩子一起閱讀。每天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時間一般在30分鐘之內,這樣孩子也不會覺得時間長而厭煩。讀書的過程中也不忘了收集好詞好句,每天閱讀完都不忘把那些好詞好句歸納到閱讀記錄卡上,每到週五看到那張收穫滿滿的閱讀記錄卡,都會覺得小有成就。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每天都與孩子一起看新聞,瞭解疫情的新狀況,讓孩子知道為了控制疫情,那些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是多麼的辛苦,真正體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他們每天都是星夜不眠的在救治病人;還有那些被稱作“城市美容師”的環衛工人;以及被叫做“基層萬金油”的村(社區)幹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白天到黑夜他們一直奮鬥在一線的警務人員們,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聯防聯控,努力把疫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他們個個都是舍小家為大家,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們的初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證明了自己的“身份”,用自己的一舉一動講述著自己的的“忠誠”與“擔當”。他們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是那麼的鮮明;不計生死,不用回報,默默堅守的他們,守護著健康,保衛著生命,是多麼的偉大!普通的我們只能做好後勤工作,這是為了不給他們添麻煩,願疫情早日結束,願英雄們早日歸來。

家國少年成長記

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寧小學二五班 朱嘉曾媽媽

今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亂了我們所有的計劃安排。全家匆忙從老家返鄭,一路上高速管控,警察逐一排查。女兒感受到了緊張的氣氛,問我:“媽媽,新冠病毒會死人嗎?”我說會的,新冠病毒會損傷人的肺,讓人呼吸困難地死去,是一個很厲害的傳染病。女兒問我:“那警察為什麼還站在那裡排查?他們就不怕得病死掉嗎?”我一時語塞,孩子爸爸說:“遇到事情了,總得有人上。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責任。有他們在,鄭州才能安全,他們是阻止病毒傳播到鄭州,保護鄭州的戰士。”女兒扭頭看著離我們越來越遠的警察,眼裡閃著崇敬的光。我好像看到她內心在說:我們一定要堅強。

到家之後,全家主動居家隔離14天,每天從電視網絡上了解疫情實況。看到大批醫療隊伍紛紛馳援武漢,女兒坐不住了:“媽媽,醫生都過去了,是不是就能打敗病毒,讓人康復啊?”我告訴她一定會的,但是過程會很漫長,因為現在沒有藥可以控制這個新型冠狀病毒,只能由醫生不斷嘗試尋找治療藥物。而且,他們的防護服口罩也準備不足,風險很大。“那他們會死嗎?”“會的,”我看著她的眼睛,不忍把殘酷的事實告訴她:“病毒不管你是誰,一旦傳染上了,免疫力如果打不過病毒,就會死掉。”孩子不說話了,看著電視裡叫著醫生媽媽卻只能遠遠看著媽媽的小女孩,眼眶慢慢紅了。她說她很心疼那個小女孩,希望能早日打敗病毒,讓她的媽媽早點回家。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女兒看我的《微生物學》,給未來的自己做的名片。她想當一個基因工程師,消滅有害病毒。

開始上網課了,女兒從學校的德育課上知道了更多的防疫戰士。他們是同學的爸爸媽媽,是親愛的老師,是朋友的爺爺奶奶,是熟識的叔叔阿姨。醫院裡的醫生護士,高速口的警察,馬路上的環衛工人,社區的工作人員,小區門口的志願者,給我們送生鮮食品的快遞員,無數的醫生、護士、普通人,都在為這場戰役戰鬥。孩子的眼睛發著光,“我好佩服他們呀,這麼勇敢,這麼偉大!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我們才能在這特殊時期正常地生活。”

忽然想起基辛格的那句話:“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無論什麼時候,無論情況多糟糕,總有那麼一群最勇敢最擔當的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我把這段話念給女兒聽,告訴她,不論性別,不論工種,這些人在危急來臨的時候,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他們是現實中的英雄。我們每個人都很平凡,但每個平凡的人都為這個國家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有了光芒的樣子。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爸爸在給女兒講解“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古人也說過: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一個人沒有擔當,就沒有骨頭;一個人不懂得承擔責任,就永遠不會長大。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人生在世,會面臨種種危機與考驗,孩子,只有你懂得了責任與擔當,大家與小家,才有了希望。

看著興奮激動的女兒,我的孩子,願你,也能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讓孩子的心靈充滿愛

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寧小學二五班 王涵媽媽

今年爆發的肺炎疫情,打破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宅家抗“疫”也成為了我們家庭新的生活狀態。在家學習的這段時間裡,也恰恰給了我更多的時間與女兒相處,一直以來,我們對王涵的教育觀念是:不教她如何去贏,而是希望她學會愛自己,愛社會,分享愛,傳遞愛!

一、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即教育,行為即課程,好習慣會讓身邊的環境變得更好!特殊時期,為了讓王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和她一起觀看關於病毒介紹的視頻,讓她對病毒和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科學認知;每天一起練習如何正確的戴口罩、洗手和消毒,讓她懂得如何細緻的做好防護;我們每天一起鍛鍊,跳繩、打羽毛球,做小遊戲,放鬆身心的同時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做好心理疏導,讓她理解不出門,不聚伴玩耍,好好待在家裡就是為戰勝疫情做貢獻。

二、抓住感動的瞬間,教孩子敬畏英雄、感恩社會。

病毒無情人有情,我們除了教王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教導她懂得敬畏生命、感恩社會!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每天都會了解到很多真實、暖心的抗疫故事,這也成為了每天我和她分享的生動素材!

記得2月20日那天,當得知人民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要前往武漢抗疫一線支援時,我和公司團隊到醫院對15名“白衣天使”開展了慰問活動,並向每一位英雄捐贈了行李箱、整套洗漱包和戶外服裝等暖心物資表達敬意。

回到家後,我把這一天的經過細細地跟女兒分享,她全神貫注的聽著,我能從那雙明亮閃爍的眼睛中看到她內心的激動和驕傲!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機,父母做什麼,孩子就會怎樣做。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單純的給孩子提供富足的生活,更要在她心中種下愛的種子。作為父母,我希望王涵能永遠健康、快樂,成長為一個陽光、充滿正能量,懂得傳遞愛、分享愛的人!我也會陪伴她一起書寫未來的精彩人生!

變疫情為怡情

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四三班 郭馨媛爸爸

曾經有人說過,疫情過後,有的人在疫情期間能力得到昇華,有的人則渾渾噩噩度過這段時光。從開始關注疫情到疫情全面控制住,已經過去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孩子上網課也有一個多月了。回想起這段時間,不管孩子也好,家長也好,綜合能力雖然都沒有什麼本質性的改變,但是也有很多的收穫和感慨。

疫情改變生活方式。疫情到來後,手機和電視成了主要的休閒娛樂工具。但是自從網課開展後,生活方式被徹底改變。網課開展前,我在家沒事不是看電視就是看手機,尤其是手機,閒了翻看,吃飯也翻看,睡前翻看,甚至上廁所也翻看。自從網課開展後,為了保證孩子上網課,居家看電視被全面禁止;看手機全面服務於孩子的學習。網上上課我參與進去會影響孩子正常學習,不參與孩子缺乏足夠的監督,學習效果全靠孩子的自覺性保障。這時我就不再翻手機玩了,而是通過手機觀察孩子上課的情況,比如是否在上課,是否積極發言。課後,有空就查看老師是否佈置作業,孩子是否已完成,完成的是否理想。網課的開展使得我把平時閒暇看手機的時間更多的投放到孩子的學習上。

疫情讓全家掀起背詩潮。女兒上網課,兒子沒法出去玩,就在家搞破壞,影響女兒學習。久而久之,我就想到一個方法,只要兒子沒事,我就叫他背古詩,或者用電腦給他播放詩歌朗誦。時長日久,兒子養成了每天背古詩的習慣。為了滿足他這個要求,全家都去學習詩歌,都去教他背古詩。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空就很自覺很主動地背詩歌教弟弟,在弟弟面前炫耀。此外,幾百首詩歌平時每天重複性播放,聽多了,全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順下來好多句,甚至能夠背下來幾十首。兒子不調皮搗蛋了,女兒聽詩背詩教詩收穫滿滿,家裡其餘人也都各有收穫。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疫情讓孩子學習使用電腦從被動變主動。之前,女兒用電腦除了聽英語就是看動畫片。自從網課開展後,孩子不會使用電腦的各種困難表現的淋漓盡致。為了提高網上授課效果,課表進行了多次調整,孩子不會使用電腦下載東西,不會使用word、excel等等。諸多的不便,使得孩子主動開始學習各種電腦操作知識。有空她就問我各種軟件如何下載,如何安裝,如何操作;有空她就一個人在屋裡嘗試練習。一天下班回家,我發現孩子居然自己做了一個一週七天學習生活計劃的word文檔,字體排列的很整齊,格式做的也很規範。孩子驕傲地說,這是她花了半天時間的成果。我聽了很欣慰,儘管在疫情期,孩子沒法出去玩,但是孩子卻能夠主動去學習,並從學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收穫是需要不間斷持續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很難實現,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每天滿滿的付出,來獲取點滴的積累。在疫情期間,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我們就能夠在潤物細無聲中陶冶自我,變疫情為怡情。

我們的抱抱

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寧小學三四班 馮可馨媽媽

經歷了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節,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明白了一件事: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沒有什麼比身體健康,一家人齊齊整整更重要。

這場疫情讓大家都被隔離在家裡,不用上班,不用社交,腦腦子似乎就空了許多,孩子不用上學,我們和他們的相處就更多。在我的眼裡,大寶一直是一個比較善良,而且有些木納的孩子,有時候覺得他反應慢接受能力差不善於表達,所以我和她的交流就少了很多。年前她給我提了一個要求:媽媽你能不能每天給我五個擁抱,我當時並沒有多想,有些敷衍地答應了她。以後的每一天在睡覺前她都會主動跑過來要求抱五次,有時我還覺得她挺可笑半大的小姑娘馬上快有我高了,每天哼哼唧唧的跑過來抱一次兩次三次……

有一天下午因為作業的問題,我沒有多問就把她狠狠的吵了一頓,她也沒有辯解,小眼睛眼巴巴的看著,我當時在氣頭上,我並沒有理會她。到了晚上睡覺前我想著她還會像往常一樣跑過來找我,可是我等了半天,她也沒有過來,當我走進他的房間,坐在床邊我看得出她沒有有睡著,,“起來抱抱吧,”我對她說。換音剛落,她一下子從被窩中竄起來緊緊的抱著我,嚶嚶的哭了。我順勢攬著她像小時候那樣把她抱在懷裡,躺在床上給她講個小時候我媽媽我老師還有我同學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她也敞開心扉和我說了,許多班裡老師和同學的事。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那天晚上,我前前後後的想了很多,有了二寶後大寶就進入了小學,雖然每天我的陪伴對於她來說一點也不少,但這些陪伴只是僅限於陪她學習,很少有單獨呆在一起聊聊天說說話,所以這些陪伴就顯得生硬,只是做母親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在這份“不得不陪”著無奈裡,很難譜寫享受的樂章。當然,孩子也會在陪寫作業老母親厲聲厲色的狀態下和這個老母親越走越遠,越來越覺得生疏,以至於,我覺得她不善於表達,其實是我根本就沒有給她表達內心的機會。

在這以後的每一天,我們的擁抱時間好像長了很多,我也不再覺得這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很珍惜,也很期待。孩子的變化很快,當你用心去暖著她的時候,她似乎比你更柔軟,當你靜下心來慢慢去感知她的變化,她的變化讓你意想不到。原來不是我的孩子不夠優秀,而是自己忽視了她太多太多。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家長心語》:家校攜手,“疫”路同行(一)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我們開始學著感恩生活的給予,珍惜當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用心去陪伴孩子和家人,不求完美,只求不留遺憾。

圖文 | 學生工作部(統籌) 編輯 | 信息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