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称李苦禅为画圣,一点不为过!康宁:恩师苦禅,德艺双馨


范曾:称李苦禅为画圣,一点不为过!康宁:恩师苦禅,德艺双馨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原名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励公,山东高唐人,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出身贫寒,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


范曾:称李苦禅为画圣,一点不为过!康宁:恩师苦禅,德艺双馨

范曾(中国书画大师、著名国学家、诗人):

鲁迅先生讲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那么李苦禅先生不愧为中国的脊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民请命,不畏强暴。在艺术上他很刻苦,成为500年没有出过的大画家,不是一般的画家,我讲500年指的是从徐渭到他。徐渭生前因为信息不那么灵,当时如果没有袁宏道发现徐渭的话,历史上已经忘记了徐渭这么伟大的天才。


范曾:称李苦禅为画圣,一点不为过!康宁:恩师苦禅,德艺双馨

李苦禅 兰石八哥图

我们今天评价李苦禅,以一个什么标准?我们要放到历史长河里,寻找历史最高的山峰,我找了两位,一个是500多年前的徐渭,一个是380年前的八大山人。我是讲在水墨大写意的花鸟画上,这是非常公正、恰当的评价。有人会讲,范曾你是学生,没有这个因素。过去黄宾虹讲过,对一件艺术作品,大概要过三代人,按中国计算年代的算法,三代人要将近100年,对这个人就会有比较贴切他真实情况的评价。我想李苦禅先生不需要,因为他已然巍然耸立在这儿,我们可以看看他的画,看看他的作品,看看他的为人,是不是中国一个500年没有过的大画家,是不是有中华民族大丈夫精神的男子汉,这一点李苦禅是当之无愧的。


范曾:称李苦禅为画圣,一点不为过!康宁:恩师苦禅,德艺双馨

李苦禅 画鹰

孟子曾经讲过“充实之谓美”,苦禅的画,充实当然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李苦禅的画“大”。研究《易经》的刘大钧知道,“元,大也,亨,通也,利,义也,贞,正也”,元亨利贞,苦禅先生有之。大而化之谓之圣,称李苦禅为画圣,一点不为过。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偶尔有几张画,苦禅一笔下去,不可复得,这叫神来之笔。这是孟子讲的美学观点,我们理解李苦禅,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

范曾:称李苦禅为画圣,一点不为过!康宁:恩师苦禅,德艺双馨

康宁(苦禅弟子、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

我认识几个大家里面,我认为我的恩师是人品最高的一位。

我是1962年拜苦禅先生为师,那时候我24岁,跟苦禅先生拜齐白石是一个岁数。今年我81岁,一下子就是50多年,在这50多年当中,我算是校外的学生,苦禅先生对校外跟校内的学生可以说是一视同仁。若说有差距,那就是苦禅先生没给我判过作业、打过分儿。


上礼拜我上范曾先生家里面去,看到苦老在课堂上画的一只白鸭子,上面斜插一支芙蓉,上面还有苦禅先生题有“昨日见范曾有此稿,余增繁补缀成幅,尚不恶,看来画人不仅师造化,天下人及事物皆可师也。”为什么说这画,范曾前一天在课堂上画了一只白鸭子,苦老看见以后说你画得非常好,结果第二天他按照范曾先生的白鸭子又画了一只,一个教授对学生的作品那么热爱、那么器重,自己还要亲自画,画完以后加上自己的意思把它送给学生,这就是苦禅先生。所以说,我认识几个大家里面,我认为我的恩师是人品最高的一位。


范曾:称李苦禅为画圣,一点不为过!康宁:恩师苦禅,德艺双馨

李苦禅 远瞻河山新

因为我是校外学生,只能礼拜天放假的时候去苦老家,拿着自己的作品让他指点。我进家门以后,苦老先问问家常,生活怎么样,工作得如何,非常关心我们。然后才把画打开,苦禅先生看过以后,便告诉你这个笔道不对,你这个荷叶梗画得太细,没有笔力。临走之前,他会在原书纸画一张稿子,看完他画的过程,然后骑车飞奔到家,我打开稿子接着就画,老师画的哪笔在先、哪笔在后,都记在脑子里面。不管校内学生,还是校外学生,一律对学生都是示范教学。这是他最重要的一点教学方式。当年黄胄都说了,我都受苦禅先生的影响,他的示范教学太好了,一般人做不到。那会儿就觉得特别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