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順心就朝孩子發脾氣?向小孩轉移消極情緒,是“精神虐待”

前幾天,同事小蘭回到家發現女兒作業沒寫完就開始玩手機。自己每天在外工作,最近工作還一直不順利,想到這裡,這些天的種種不順心讓小蘭頓時火冒三丈,於是對著孩子就是一通罵。雖然孩子在平時也總是調皮搗蛋,但是看到發這麼大火的媽媽還是第一次,於是一下子就被嚇得眼淚直流,當天晚上還因此做了噩夢。儘管事後小蘭想起來非常自責,但是衝孩子發洩情緒的行為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傷害。

曾經被譽為"中國首屆十大傑出母親"的劉女士就講過這樣的一句話:"發脾氣是教育孩子的死敵,家長的脾氣越大,最後取得的教育結果也就越糟糕。"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覺得自己發脾氣是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好。

一不順心就朝孩子發脾氣?向小孩轉移消極情緒,是“精神虐待”

但是仔細想想,家長們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犯多大的錯誤,倒是自己在不順心的時候,就很容易放大對孩子的不滿,從而將自身的消極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這種行為不僅是讓孩子"背鍋",更是讓他們遭受到"精神虐待"。

"精神虐待"嚴重嗎?它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良的影響?

一看到"虐待"兩個字,很多家長就會急忙否定,不就是衝孩子發脾氣,自己又沒有動手打他們,不至於是虐待孩子吧。但是家長們要注意啦,看似不經意的舉動,會讓孩子們在精神上受到的傷害比肉體上要嚴重得多。有教育專家曾經說過:貧窮不一定帶來失敗的教育,但是"精神虐待"一定會帶來問題兒童。

一不順心就朝孩子發脾氣?向小孩轉移消極情緒,是“精神虐待”

在教育學中有這麼一句話,每一個有問題兒童都離不開有問題家長。因此,當家長們將不順心的情緒歸咎在孩子的不聽話,不懂事上時,是不是應該先審視一下自己身上的問題?但是往往家長們只會看到孩子身上的毛病和缺點,而忽視自己的不足,只會一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但是即便是再樂觀懂事的孩子,在受到"精神虐待"之後都會陷入悲觀和消極。家長的消極情緒也就隨即轉移到孩子的身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常說壞脾氣會遺傳的原因。

因為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孩子就會長成什麼樣的人。研究顯示:喜歡發脾氣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會比同齡的孩子更加叛逆和多疑,內心也會更加缺乏安全感。在他們長大之後,脾氣也容易變得暴躁。在對下一代進行教育的時候也會產生"複製暴力"的教育方式,從而將這種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一直延續下去。

一不順心就朝孩子發脾氣?向小孩轉移消極情緒,是“精神虐待”

再者,當家長們極易衝孩子發脾氣時,就很容易給孩子傳遞出不安全感。孩子害怕家長的責罵,從而不敢靠近家長,遇到問題也不敢向家長尋求幫助。親子之間的距離就這樣慢慢地疏遠。此外,一些孩子在面對家長的責罵,也會產生不滿情緒。於是他們會選擇跟家長唱反調,站在家長的對立面,用反叛的行為向家長表現自己的不滿。

想要避免孩子受到"精神虐待",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不妨試試以下幾點:

首先,用溝通取代發脾氣。

如果將壞脾氣比作是垃圾,那麼,家長隨意衝孩子發脾氣就是將孩子當成情緒的垃圾桶。這種行為對孩子絕對是有害而無益的。比起發脾氣,和孩子進行問題溝通更能解決問題。

比起直接告訴孩子"如果我看到你能認真寫完作業會很開心。"火冒三丈地質問孩子為什麼還不完成作業?為什麼這麼不懂事?只會讓孩子對作業更產生牴觸心理。相反,予情於理更能表達出家長對孩子的情緒和建議,孩子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家長們的想法。這樣達成的教育結果也能讓家庭減少消極和暴力,並多一些溫暖和關心。

其次,家長在想發脾氣之前,先直面自己的情緒。

我們知道,情緒是需要發洩的,不管是積極還是消極情緒,壓抑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我們不提倡家長將自己的消極情緒隱藏起來。相反,只有學會直面自己的真實情緒,才能積極地面對生活,也才能避免將消極情緒傳遞給孩子。

一不順心就朝孩子發脾氣?向小孩轉移消極情緒,是“精神虐待”

這就要求家長們在想發脾氣之前,先花上幾秒鐘的時間,冷靜思考一下,自己此刻的不順心來源於哪裡。這股情緒可以怎麼發洩?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僅在教育上帶來積極效果,同時也能夠讓我們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減少因為情緒化而耽誤了更重要的工作。

再者,及時疏導、消化自己的消極情緒。

我的包裡總是會隨時放一個本子和一支筆。每當我想發脾氣,就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將心中的憤怒和不滿發洩在紙上。寫完之後,壞心情就隨著墨水一起留在了紙上。因好脾氣出名的大學室友消化情緒的方式則是找人傾訴。只要將內心的感受及時吐露出來,她就能夠立刻平靜下來……

每個人消化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這並不妨礙管理情緒之後的結果是好的。只有將消極的情緒及時排解,才能夠讓人恢復理性,從而客觀地處理問題。家長只有以身作則,才能夠教會孩子及時將心中的"垃圾"正確地倒在垃圾桶裡。

最後,充滿愛的教育,才是讓孩子得到健康向上的成長。

兒子有一次玩遊戲玩得入神,叫了他好幾次都沒有答應我。我端著飯走到他面前。但是他還是自顧自地玩,一點都不想搭理我。我伸手要幫他一起收玩具,他用力一揮將碗打翻。飯被撒得到處都是。我擔心自己忍不住衝他發脾氣,連忙將碗拿走,自己跑到廚房裡冷靜。

讓我沒想到的是,兒子在打翻之後,臉上顯得非常自責。在門口偷偷張望了幾眼之後,戰戰兢兢地走到我面前,低著頭,半天才說了一句"媽媽,對不起。"看著他認錯的小表情,我是再也狠不下心責怪他。心裡也在慶幸,自己還好沒有直接衝他發脾氣。否則說不定只會火上澆油。緊接著,我帶著他將地板打掃乾淨,並和他進行溝通。兒子聽了我的話連連點頭,保證下次一定乖乖聽話。

一不順心就朝孩子發脾氣?向小孩轉移消極情緒,是“精神虐待”

設想:如果我當時直接責怪他為什麼不聽話,或者直接將他的玩具沒收。恐怕我就不會知道他痴迷在遊戲裡的原因是他和鄰居的孩子約定好了要把積木拼好。

這件事實際上也給我上了一課,那就是有時候在家長眼中孩子的不聽話甚至叛逆,都有其內心的理由在。而家長們往往只看到表象就急著給孩子貼上"不懂事"的標籤。因此,家長們在教育的時候,不妨給予孩子多點耐心和愛,瞭解孩子的想法是什麼,他們真正想要的又是什麼。

一不順心就朝孩子發脾氣?向小孩轉移消極情緒,是“精神虐待”

只有充滿愛的教育才能給孩子提供成長的正能量。也只有多幾分傾聽和耐心,才能夠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而愛同樣也是雙向的,當孩子感覺到家長們的愛之後,也才能夠獲得安全感,從而更多地向家長袒露自己的心聲。而也只要這樣,才能給營造一個更加健康溫暖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能夠在愛的包圍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