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小小的愿望》翻拍自2016年上映的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然而韩版的豆瓣评分为7.4分,而中国版的仅为5.1分,连及格线都没有到。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第一眼看上去似乎不错,这种剧情片,没有任何特效的电影,想着成本应该不会很高,但是具体搜索后,发现这样一部电影居然总投资超过2.2亿,按照电影票房是实际投资额的三倍才能回本计算的话,《小小的愿望》票房需要达到6.6亿才能回本。

在中秋档中,比《诛仙》分还低,比《柯南》票房还少,算是惨败了。

《小小的愿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改编未能本土化

从创作层面来看,这部翻拍之作,并没有很好的本土化。

2014年《奇怪的她》与2015年的《重返20岁》,

2016年韩国电影《迷失:消失的女人》与2018年中国电影《找到你》,2018年中国电影《龙虾刑警》与2019年韩国电影《极限职业》,

他们与《小小的愿望》一样,都是“一本两拍”的情况。

先不说相比之下,哪部更优秀,但翻版版最起码做到了相对本土化和独特性,基于本国文化,合理改编,扬长避短。

而《小小的愿望》的基础情节居然与原版完全一样,甚至连分镜都是一模一样,台词只是照搬,完全放弃了本土化的努力,所有改动也都只是为了迁就过审。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比如原版中的高焕还是一个未成年的高中生,而在翻拍里高远却变成了已经年满18岁的成年人,可能是为了避免绝了中学生早恋等严重教育、社会问题。

原版里甲德准备为高焕打飞机,在翻拍里也变成了“点穴”,这算不算是侮辱观众的智商;

原版中在职的班主任,也在翻拍里改成了辞职下海的雨哥,虽然有效避免了“在职老师出入夜总会”的尴尬局面,但非在职老师拿着棍子在路边猛抽昔日学生,怎么说也逻辑不通,只能强行解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伟大的愿望》主要的矛盾冲突和情感共鸣,都建立在“破处”,即合理的性需求上。正是因为东方人对于“性”的羞涩、避而不谈等隐晦态度,才恰好触发一连串的笑点。

而《小小的愿望》在将“破处”改为“谈恋爱”后,依然按照韩版的套路讲述故事,不仅无法合理化矛盾冲突等情节,更使得人物动机缺乏说服性。

现在已经是9102年了,还是一样的谈“性”色变,一方面说着要大力推行性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又还是在卖力的藏着掖着,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两个字是啥,但是就是不能说出来,然后又要用拐弯抹角的方式去让大家去联想到那两个字,累不累呢?

全片最大的笑点,可能是原本那句“我要做爱”,从高远嘴里变成了“我想那个”。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影片节奏拖沓

其实,作为翻拍的电影,演员的演技还是挺好的。

比如彭昱畅。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虽然全程躺在床上,仅仅依靠表情和语言去表现了一个绝症病人的状态。他的声音一直都是那种有气无力的感觉,能让观众相信他是一个得了绝症的病人。

四肢瘫痪,未来黑暗,时日不多,正直青春。

看着彭昱畅的眼睛,你甚至会感到悲伤。

哪怕他大部分镜头都在裂开大嘴在笑。

彭昱畅并不是“躺着把钱挣了”这么简单。

然而,即使演技在线,并没有挽救影片。

原来韩国电影的直白没有承袭,拖沓和磨叽倒是学得很好。

一味地通过不知所谓的留白,而展开的魏大勋和王大陆的无聊对话,以及彭昱畅的傻瓜父亲的谜之行为,硬撑了电影100分钟的时长。

甚至说,电影的前20分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导演从《前任3》就落下的毛病还是没改,毫无意义的对白,堪比婆媳剧的节奏。

整个故事,就好像谷歌翻译,将韩国剧本翻译过来一样,无比的生硬。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戏外故事多

经历了改名、撤档、补拍、修改、重新定档、主角解约、导演被挂、首映改点映。

似乎,这段幕后拍成电影,可能会比《小小的愿望》好看一万倍。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场外的种种故事,其实也反应电影主创团队的不专业。

中国目前暂时不会实行分级制度,很多敏感话题并不容易拍成电影。

这是客观事实。

但也存在例外。

如果说《色戒》时间隔得太久了,那么导演之前拍的《前任攻略3》也是卖的大火,还有讲述出轨题材的《情圣》。

主创团队既然想做擦边的题材,吸取更多的眼球,就要充分做好准备,将可预见的问题提前想好。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再说撕番的问题,就更是主创们自己坑自己了。

虽然片方违约在先,但为了电影,彭昱畅还是会自费跟随片方完成路演宣传,不过这纯粹是为了尊重观众,尊重电影这个职业。

而明星为什么会争这个番位?

无关咖位、无关面子,关乎演员未来的发展。

一部电影的上映,票房奖项都是要算在男主角头上的。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不管怎么说,一部电影的制作,是需要多方面协调,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

而如今,最主要的工作人员竟然跳反了,不得不说这个团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

审查这次不背锅

审查,不能成为自己没有拍出优秀作品的借口。

影片想要通过彭昱畅的经历,想让大家珍惜眼前人,以及享受为梦想去奋斗的过程,不管是小小的愿望,还是伟大的愿望,在努力实现它的过程当中,所挥洒的汗水、所体验的艰辛,都是值得肯定与铭记的,正因如此,每一个愿望都值得尊敬,而每一个愿望实现的背后,在这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才是愿望的伟大之处。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如此立意和向往都是美好的,但是想要拍这些内容的制作方们,并不是这么去做的,粗糙的剧本,杂乱的拍摄,票房大卖的愿望,不可能如此去获得。

影片中最后,彭昱畅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意在表明相比与结果,努力实现愿望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最后片方的撕番,却与这些相去甚远。

改名,撤档,撕番,挣扎这么久,为何《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电影,总会承载一些东西,作为拍电影的人们,自己都没想明白,电影,怎么能够大火呢?

最后,希望电影制作者们如果真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剧本,细心打磨,演员们用心表演,宣发团队找准切入点,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工,努力的去为共同的愿望努力,而不是耍小聪明,打擦边球,博人眼球,吸取热钱。

相比与流量电影,这种贩卖低级趣味的电影更是要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