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话究竟有几种?为什么闽南系中漳泉音占比大?


汕尾话究竟有几种?为什么闽南系中漳泉音占比大?

海陆丰方言

海陆丰境内的语言面貌可以用多元复杂,异彩纷呈来形容,不仅闽客粤三大汉语方言齐备,还有占米话和军话两种混合型的方言。此外,大方言里还有小方言,如闽语的“瓯船福佬话”是海陆丰瓯船疍家渔民所讲的闽南话,客语中的“漳州客”和“平婆客”是明清时期福建漳属四县客家人所讲的客家话,而粤方言中,除了主要存在于沿海港口的疍家白话,还有海丰赤石几个粤语村,他们都是抗日战争初期,从粤西信宜县移民海丰的,讲的是信宜白话。

  • 中文名
  • 海陆丰方言
  • 外文名
  • Hailufeng Dialect
  • 方言
  • 闽南语、客家话、粤语、占米话、军话
  • 客家话
  • 尖米话
  • 白话
  • 潮汕话
  • 军话

闽南语(这里的人讲海\u0001陆丰\u0001闽语(福佬话),即闽南语的海\u0001陆丰话)是海陆丰的主要语言之一,又俗称河洛话

海陆丰人,是由福建漳州和泉州一带迁徙而入的,明末抗倭以及满清时为了对付和及扶助南明政权的泉州人郑成功等人,不少为宋元明时保护货物的闽南人,而且很多都是原漳州人,在迁海禁界时入海陆丰,之后又夹集了当地少量的南越人血统。海陆丰话主要分布于汕尾市中部广汕公路两侧及南部沿海地区。以及惠州市惠东县的部分地区,福佬话主要分布于汕尾市城区,海丰和\u0001陆丰\u0001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265万

汕尾话究竟有几种?为什么闽南系中漳泉音占比大?


汕尾话究竟有几种?为什么闽南系中漳泉音占比大?


语音特点

根据其语音特点,可分为8个声调片和7个声调片两大片,分别以海城话和碣石话为代表。海丰一片较为漳州腔(海城为代表),陆丰片较为泉府腔(碣石为代表)。

就具体地域的方言来看,海丰的公平、赤石两镇的福佬话与陆丰东海片四镇的话十分接近,海丰以海城为中心包括东西两头的中部地带的福佬话则与陆丰的潭西片和南塘片较接近。陆丰西部的各乡镇及中部的博美、桥冲,南塘和南部沿海的湖东、碣石镇方言与海丰话最为接近,中部的东海、金厢和大安等镇由于上声不分阴阳,只有7个声调,所以听感上更接近福建的漳州、泉州、厦门闽南话。而海陆丰两县的沿海地带,包括沿海渔民的福佬话也都基本相同,甚至一些特殊现象如前述把“天汤钱扇”等读韵母的现象也是海陆两地有的。所以要严格区分海陆丰话的内部差异就比较困难。

海丰福佬话有18个声母,72个韵母,8个声调,其语音构成比北方话复杂。

客家话

最初的中原先民经江夏到江西,跨兴梅山区而来;后来长江流域的移民从湘赣进入粤北,沿北江南下惠阳入海邑,形成了今天海陆丰客家人。已知最早进入海陆丰的客家人是公平镇先来岭的吴姓客家移民,他们在九世纪最后五年的唐僖宗公元895-900年间就来到这里,海陆丰客家人现在大多依山而居,聚居在北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二成五左右

汕尾话究竟有几种?为什么闽南系中漳泉音占比大?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陆河县,海丰县的黄羌、平东、黄羌林场、莲花山全境,公平镇北部山区、梅陇、鹅埠、赤石、小漠部分;陆丰的陂洋、八万、大安、大安场、西南、铜锣湖、内湖、南塘。

具体分布

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的大华村。

陆丰市:西南镇的石艮、新乡、西山、黄塘、陂屯、白沙堆;大安镇的安北、安乐;南塘镇的汤湖、沙溪、清湖、新华、径新、新竹;内湖镇的罗陂、新塘湖、东湖;博美镇的产田;城东镇的后陂、秋冬、甘葫、大屯、东莞新村。

海丰县:公平镇的毛陂、白水湖、上军田;赤石镇的明热、大安、新联、瓦窑、洛坑;`门镇的桥梓头、朝面山、黄甲坑;鹅埠镇的上北、下北、西南;小漠镇的香坑、大围;梅陇镇的九径、水口、孔子门。

语音特点

海陆丰客家话声母17个,比普通话21个声母少4个;但韵母有74个,声调有6个,比普通话的韵母和声调多得多。

尖米话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的说法,明朝末年,东莞籍农民起义军领袖黄萧养曾领导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在珠江三角洲发动起义,后来起义失败,为逃避官军追击,保存实力,黄萧养便率其所部逃到惠东、海丰沿海一带的山区、半山区住了下来。后来这支部队便与当地讲闽南话和客家话的居民杂处、通婚,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造成了几种方言的混合,粤语的特点不断消失而闽客方言的成分则逐渐增多。由于语音发展演变慢于词汇,所以语音保留粤语的成分多,而词汇则为了适应与当地居民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地补充闽客方言语词 溪美村的 “尖米话”是带有客家方言的语言,这可能与先祖400多年前从福建迁徙过来时,受沿途方言影响有关,而粘米话是粤语在粤东受客家、闽南话影响的一支土语,海丰县西南部有二万多人说这种话,他们的祖先来自东莞。

尖米话是一种既像“白话”,又像“客家话”的混合型方言,“白话”的成分多于“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赤石、鹅埠部分村落和梅陇南山等村。使用人口约1万人,占总人口的1%左右。

具体分布

海丰县鹅埠镇的城内、上街,新厝、琵琶、水美、田寮背、大水田、锡坑、楼仔、蛟湖、石寨,下城、埕寮、旧村、牛湖、布心、杨安等村:赤石镇操占米话的居民主要集中在新联管区,所在村落包括江头、傅围、下围、横坑、上城、下城、汤湖、新厝林、角仔李.黄京铺、碗窑、洋坑、水口、南华塘.东围、松树等

语音特点

占米话是一种兼有白话、客家话、闽南话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混合型方言,白话”的成分多于“客家话”的成分,尖米话在听感上比当地的闽客方言音色较“硬”,故用“尖米”来指称。尖米话在语音上保留了三套鼻音韵尾[m、n、]与三套入声韵尾[p、t、k]的严格对应。入声分阴入、中入和阳入三类。有一批韵母存在着与广州话类似的前低元音[a]与央半低元音[]的对立。从音系来推断,尖米话当是由粤方言的一支演变出来的。

白话

白话只分布在赤石镇大享里、排沙墩、三角坑等自然村,1949年前后从省内信宜县移来,使用人口约500人。

潮汕话

潮汕话分布在赤石四季村、新兴、企岭和可塘铁道营等自然村,1949年前后从省内潮州移来,使用人口约300人。还分部在三甲地区(甲子甲东甲西),和闽南语基本可以通行,但涉及到细节,难度用词就区别很明显了。

军话

海丰现代的军话是数百年来官话与当地闽客方言混合的结果。所以军话既有官话特点又有当地方言特色。海丰讲军话的主要分布在平东镇的龙吟塘村,约300人。

此外,境内还保留着一种属于中州音韵系统的官话,即“正字”。海陆丰的“正字戏”和“西秦戏”流传几百年,其唱念至今仍使用“正字”音(有越来越多的字已改为方言中的“读册音”)。在民间道坛做法事和祭祀唱礼时,也常常用到“正字”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