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忆防治“非典”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01

2020年1月8日,韩国官方媒体报道,韩国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例。该患者曾于去年12月访问中国武汉市,在入境韩国14天内出现肺炎症状,已经接受隔离治疗。在此同时,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近期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已有8名治愈出院。《头条新闻》报道,香港不明肺炎病例增至7宗,特区政府启动新型传染病准备及应变计划,为“严重应变级别”。

看到这些报道,我夜不能寐。世界上的灾难,一是战争,二是瘟疫。人命关天,不能懈怠。17年前亲身参与的那场防治“非典”的场面,一幕幕出现在眼前。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役。


陈光忆防治“非典”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02


“非典型肺炎”,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简称。2002年11月开始,我国一些地区发生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第一例患者于2002年12月15日在广东省河源市发现,被认定为中国首例。2003年3月6日,北京发现输入性非典病例。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全球警告。许多国家陆续出现多起非典型肺炎案例。3月31日中国推出《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部署全力以赴应对,采取了包括人事任免在内的各种必要的紧急措施。4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警告地方官员,瞒报少报疫情的官员将面临严厉处分。翌日,中国政府宣布北京市疫情从原先有所隐瞒报告的37例,突然暴增至339例。中共中央宣布撤消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和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的党内职务,在北京紧急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小汤山非典医院。


面对非典型性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奋起抗击;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相互支援;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全力攻关,最后取得了防治非典的重大胜利。


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大陆从疫区中除名。这次全球性的非典疫情,共发现疑似病例8069人,其中中国大陆5327人、香港1755人。全球死亡774人,其中中国大陆348人、香港200人。


陈光忆防治“非典”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03


山东的防治非典战役,是从4月下旬打响的,因为济南市宣布发现了一例疑似输入性非典病例。


当时我在菏泽市工作,参加完省委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感到压力山大。参加工作多年,遇到这类问题还是第一次。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缺乏科学完备的预案和必要的应急反应能力。心中没数,不免发慌,但人民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必须硬着头皮上。


我们立即召开会议,确定了“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即采取非常措施,确保全市不出现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确保不死一个人。市与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签订了“军令状”,必须当做一场真的战役来打。


市里迅速制定了详细可行的防治预案,立即建立非典防治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如何组织专家确诊;一旦发现输入病例,如何隔离治疗;一旦疫情扩散,如何控制蔓延等等,都做了周密考虑,精心部署。我们提出,一定像抓黄河防汛、抓社会稳定那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全力做好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在此同时,采取通过广播电视、发放明白纸、办宣传栏等多种办法,把疫病防治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陈光忆防治“非典”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04


决心好下,真要落实困难很大。


菏泽市人口近千万,是山东省第二人口大市,人口多自然发生问题的几率多;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条件差,面对这么严重的疫情,要想不发生一个病例、不死一个人谈何容易。


菏泽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人员流动很难控制;菏泽那些年把外出打工当作一个产业来抓,全市在全国各地打工人员180多万,很难保证他们不会从外面把非典病毒带回老家;菏泽交通发达,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公路有4条国道穿过通向外省,流动人员既多又复杂;省里的“突破菏泽”战略正在实施,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热火朝天,人流物流车流络绎不绝,不可能停下来。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菏泽“不出现一例非典病例输入”非常困难。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采取非常手段和断然措施。


所有的车站、码头、渡口和进入菏泽的上千个大小路口设立检查站,一天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对所有进入菏泽人员逐人检查,测量体温,发现身体“发热”者和疑似病人,立即消毒并登记备查,送入留验站隔离观察。对所有进入菏泽的车辆喷药消毒、驾驶员体检没有问题后放行。对所有路经菏泽驶向外省的车辆,特别是载人客车,先对车辆消毒,车门贴上封条,然后放行,中途不准停车,不允许改道行驶。所有国道、省道沿线每隔两公里设立检查站,并配备巡逻车往复巡逻,发现随便停车下人者,立即制止。每个路口和检查站点,都有县乡干部带班。市县领导干部不定期检查,发现失职渎职者,当场处理。


陈光忆防治“非典”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05


进入5月,北方有些城市非典病例明显增多,有些市民心中恐慌。他们通过媒体发现,山东始终没有出现正式非典病例,是平安之地,便想方设法来山东“避难”。由北京到开封的106国道,从河南濮阳过东明黄河大桥便进入山东菏泽,一时间,滚滚车流向菏泽涌来。一开始,我们在黄河大桥头设站堵截,但很快造成交通阻塞。众人抗议,上级命令开闸放行。小客车、皮卡车、三轮车,载着男女老少瞬间涌入菏泽东明县,就在公路两边搭起帐篷,支锅做饭,不走了。全市不出现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这让我们很为难。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客人来了总不能强行赶走,但防治非典的职责和心中的警惕性又让我们不得不采取措施。市县两级抽调力量,组成工作组,先给他们查体,又给他们送医送药送水送饭,苦口婆心讲政策规定,做思想工作,最后礼送出境,终于放下一颗心、松了一口气。


陈光忆防治“非典”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这个期间,我们以政府名义给菏泽在外打工人员写信、打电话,请他们为了自己和家乡的安全,暂时不要回乡探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先后还是有60多万人陆续回到菏泽,有些就是来自非典病例高发区。这给我们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搞不好真出大问题。关键时刻,我们请出几位上世纪30年代亲身经历了疫病的70多岁老人,让他们讲述当年的亲身经历,讲述疫病带来的家破人亡的惨状,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使全市人民的思想高度统一。在县乡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以村为单位,各自为战,做好工作。村村成立了“护村队”,专门负责外出回乡人员的接待和处理工作。全市一个办法:所有回乡人员,一律不准进村,先住进在村外田地里搭建的帐篷,一人一篷,相互隔离。一日三餐由家人送到离帐篷15米处,再由本人取回食用,碗筷只用一次,避免病毒传播。医护人员定期到帐篷检查观察,10天后,确认没有问题,准许回家。


60多万人,60多万顶帐篷啊!那时节,整个菏泽大地上,到处可见一顶顶、一片片、一群群白色的帐篷。如果有卫星从高空拍下照片,他们一定搞不懂下面是什么东东。多么好的老百姓啊,关键时候,他们顾大局,听党的话,支持政府的工作,真是令人敬佩!我再一次体会到,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没有克不了的难,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筑起了防止外来疫情输入的坚强的“防火墙”,完成了“确保全市不出现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的目标任务。


陈光忆防治“非典”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06


在此同时,做好内部工作,千方百计实现“第二个确保”。


所有部门和单位都提高警惕,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首先把自己看好,把家人看好,把亲戚朋友看好。一旦身体出现异常,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学校、企业、机关等人群比较集中的单位,重点防治。特别是中小学和幼儿园,指定专人负责,加强重点保护。


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高速运转,加强疫情监测检索,24小时全天候疫情接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强行隔离,强行检查。按照卫生部关于确定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标准,准确掌握疫情,如实报告并定期对社会公布,不缓报,不瞒报。


各级政府全力做好组织、人员、物资、设备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各县区都指定了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病床、药品、医疗设备按照国家标准加以规范,增强收治能力,提高医疗水平。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搞好实战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治,一旦发现“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例,迅速就地隔离,就地救治,并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对参与调查、接诊、转诊、治疗的医护人员,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陈光忆防治“非典”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这期间,菏泽发现了一例疑似非典病例。我们一方面向省上汇报,争取指导支持。一方面按照防治预案,启动工作流程,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治。半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两个多月的非典防治,60多个日日夜夜,那是血与火的洗礼。我们与人民群众一起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难以兴旺发达。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撑,就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政党,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永远不能忘记的2003,在与"非典"病魔斗争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灵魂深处强大的凝聚力。

我很满足,也很自豪,全国防治非典的胜利,有山东菏泽人民的一份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