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在前面兩期的文章中,介紹了洛陽古橋(延伸閱讀:洛陽潮聲—海內第一橋)和洛陽古街(延伸閱讀:泉州另一條景緻堪比中山路的百年古街),今天小編將帶你走進洛陽橋的另一端—橋南街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橋南街,背山面海,近有洛陽橋雄跨江海之上,更有蔡襄祠增添人文氣息,乃人傑地靈之地

蔡襄祠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蔡襄祠,也被稱作“蔡忠惠公祠”,坐落於有“海內第一橋”美譽的洛陽橋南側、泉州市洛江區萬安街道橋南社區內。據傳是在洛陽橋完工不久後建成的,當地居民為緬懷蔡襄在泉為官造福一方、修建洛陽橋的功績。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蔡襄祠是典型殿堂式建築,坐北朝南,三開間,三進深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在正殿的中央,有蔡襄端坐雕像,體態莊重而灑逸,頗有文士、名宦的風姿,令人心生敬畏。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蔡襄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位。蔡襄和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為書法“宋四家”。蔡襄善於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得蔡書有了新的美學價值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塑像前面有《萬安渡石橋記》碑文,分為左右兩側。碑文是蔡襄親自撰文,親筆題寫。《萬安渡石橋記》碑文簡潔,書法剛勁,刻工精緻。其文章、書法、刻工被稱為“三絕”

濃郁的閩南風情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進入橋南街就能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閩南紅磚古厝。一塊塊紅磚散發出紅磚文化深厚而特有的歷史蘊味,橋南街將在未來被開發成旅遊區。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已有歷史的民宅破敗不堪,依然每年都會有人來貼春聯,這就是閩南人的“厝”情懷,而橋南街所在地方是一個村莊,這裡有居住著本地的村民,有許多古厝,或年代久遠或古厝新翻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在閩南語裡,“厝”的意思是房子,紅磚厝顧名思義就是用紅磚瓦石蓋的房子,閩南紅磚厝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利用在民宅、宗祠、寺廟、宮殿等地方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閩南古大厝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穩的性格。閩南人對生活的美好期待表現在紅磚厝豐富多彩的建築上。閩南宗祠是閩南人奉祀祖先的地方,是經歷歲月洗禮的建築瑰寶,記錄家族的輝煌與傳統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鎮海宮供奉的海神世世代代都保佑著每個出海的人,泉州有海的地方就有神,有橋的地方也幾乎有神明的庇佑,類似安平橋和洛陽橋,因此有人也稱這些橋為“佛橋”,洛陽橋南北兩端各有海神保佑,北端昭惠廟,南端鎮海宮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橋南街上不僅有傳統的閩南紅磚古厝,還有中西結合的騎樓建築。太陽下,西式羅馬窗和閩南紅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閩南的風情建築不僅僅有中式的恢弘大氣也有西式的流行風範,置身於現代社會有種復古中的現代風情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石磚上的雕刻和紋理帶著西方神秘的色彩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橋南街據政府規劃是會打造成洛陽橋的遊客服務集散中心,整個洛陽橋會打造成洛陽橋文化旅遊創意街區,街區裡面既有閩南風情建築、歷史遺址、宗教寺廟、文化創意中心、非遺展示區、現代商業服務等,可以想象假如申遺成功,這條街會是多麼的熱鬧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銀行便民服務點和閩南風情建築結合在一起,顯得格外的親切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幾輛摩托車橫在門口,雖沒有四輪轎車的豪華,但也能體會不一樣的生活,外邊是車水馬龍的國道,裡邊卻是幽靜古樸的橋南街,這就是閩南的城鄉結合部,既有閩南農村的氣息,也不乏城市拼搏的節奏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在門前種上各種各樣的花草,花花草草映襯著古厝的一磚一瓦。午後時分,一份報紙,一杯茶足矣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寧靜的街道上,有要上學的小學生,也有坐在門口曬太陽的阿嫲。生活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後面的“豪宅”在當地也是很顯眼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走到這裡讓你彷彿置身於西歐的某個小鎮,藍天、綠樹、紅磚構成一幅美妙的風景畫

閩南文化展示區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橋南街的遊客服務中心將為未來的旅遊發展帶來便利,這裡將成為洛陽橋景區的後花園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泉州製作妝糕人的藝人主要分佈在洛江區,洛江區是妝糕人的發源地,洛陽橋北側屬於臺商投資區,洛陽橋南側的橋南街屬於洛江區。而橋南街也確實會將洛江區的一些非遺文化在此進行集中展示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洛江絲綢畫館也讓我們看到了曾經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這個畫館樹立於此顯得相得益彰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南石語美雕館,精湛的刻工手法和愛拼的閩南精神是閩南人的精髓,無論是石雕、木雕、還是磚雕在泉州雕藝文化裡面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技藝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藝術家,門上的畫和掛著的紙傘構成了別樣的風景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隨風飄動的紅燈籠和早已褪色的春聯,房子主人可能只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看看吧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用海蠣殼建成的花盆,這裡的人們善於將大自然的東西打造成生活中有用的物品。這裡的海蠣也稱之為牡蠣,大而肥,洛陽橋的建造巧妙利用當地特產-牡蠣,通過牡蠣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在橋南街可以通過景觀植入當地特色,也是讓我們欣喜看到一種古老文化的新式應用。

泉州洛陽橋的另一端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閩南風情街

在橋的開端,開著一家茶飲店,在店裡的陽臺能夠看到洛陽橋,也能看到橋南街,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彷彿很多人已經嗅到商機...

洛陽橋正在申遺,橋南街在未來申遺成功之後,將被打造成洛陽橋文化創意街區。橋南街的商業價值和旅遊文化價值也會大大提高,而這裡是城鄉結合的交集,交通便利,有洛陽橋、洛陽古街、洛江紅樹林保護區,想象下這裡的規劃和發展將十分期待,而橋南街的身價也將水漲船高!

洛陽橋 ∣ 第二期

互動話題

這條街你走過?

感受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