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讀心術”不如瞭解一下“護心術”——自我的防禦機制

地球上生活著大約70億人。他們中絕大部分,在身體上有著或強或弱的個人防衛體系,組成這個體系成分包括皮膚、白細胞、各種抗體,在醫學上,這個體系被稱為免疫系統。

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被保護。面對大自然經常顯現的敵意,以及人際間時時處處呈現的衝突,不設防的心靈無法完整而清晰地存活下去。人類個體成長的每一步,都有一些“護心術”在等著我們學習。如果沒有意外,我們幾乎會自然地學會一個成人應該具備的捍衛自己精神領地的能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這幾乎就等於心理的健康。

不幸的是,有些人,由於成長的道路坎坷,使他們在成年後還繼續使用早年學會的低級而落後的“護心術”,無法學會更高級而先進的手段,所以他們也許會終身處在心理困擾的狀態上。


尋找“讀心術”不如瞭解一下“護心術”——自我的防禦機制

這裡說的“護心術”之一,就是自我的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或精神動力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一個人使用哪些自我防禦機制,直接呈現了這個人的人格的強度、穩定度和成熟度。對一個人心理防禦機制的瞭解就像通過免疫系統功能來了解這個人的體魄一樣。

防禦這個專門用語指的是大腦把感受排除在意識之外的一個途徑。心理諮詢中諮詢師去了解來訪者的感受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實際上,瞭解感受通常不足以幫助人們克服他們的難題。那麼無意識的防禦是什麼樣的?它為什麼阻止人們知道他們自己那些不愉快的感受?這兩者的講解都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大多數的情緒難題都產生於有問題的防禦和情感的結合。

憑藉對防禦和感受的覺察,人們可以更加了解他們自己的不理性行為、態度和想法的含義和來源。這種瞭解可以緩解痛苦的狀態(例如抑鬱、恐懼),使人們在生活中可以做出一些有益的改變。


尋找“讀心術”不如瞭解一下“護心術”——自我的防禦機制

情緒可以是愉快或不愉快的。一般來說,是那些不愉快的情緒導致了人們出現由適應不良的防禦帶來的諸多問題。

那麼就要引出防禦機制的定義了:

防禦機制,指從意識層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種心理操作。不愉快的情感包括焦慮、抑鬱和憤怒。焦慮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對可怕事件的猜想構成。而抑鬱情感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對可怕事件的發生的看法構成。憤怒則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想毀滅某人或某事物的想法構成。對於上述每一種情感反應來說,這些想法的內容可能源自童年任何一個發展階段到目前為止所擁有的感知和記憶,而且可能是以現實為基礎,或是以想象為基礎,也或者是兩者兼有。

必須說明,防禦機制是心理的免疫機制,是一種欺騙的機制,用於排除負面情緒,可起到“消防”的作用,但未必能夠“滅火”。防禦機制最初是指個體在體驗周圍環境時,整體的、自然的,適應性方式。


尋找“讀心術”不如瞭解一下“護心術”——自我的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的特點是工作與意識之外的,它是正常人格的組成部分之一,人們在應激情境中會增加防禦的應用,有助於減少消極情緒。它受非自主神經系統支配,但是過度使用會出現精神病理現象。

人們的防禦方式形成是基於遺傳因素、成長經歷、家庭教育以及使用防禦後的獲益,這4個因素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導致的。

當然防禦機制也有益處,它可以迴避或掌握那些強烈或恐懼的情感,通常是焦慮,但有時也可能是悲痛、愧疚、嫉妒及其他錯綜複雜的情感體驗。 在遇到負性事件後維護自尊。

當大部分想要擁有“讀心術”這個技能的人,是否肯有耐心來了解“護心術”,因為它是通往人內心的一個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