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夢蝶,何以逍遙於人間

小時候喜歡看漫畫,偶然一次機會看到蔡志忠畫《莊子》的漫畫,開始接觸了莊周的思想,卻看不懂,只覺得很多隱晦的比喻,但是很崇尚莊子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後面看了于丹寫的《于丹——莊子心得》,我才慢慢懂得莊子思想裡蘊藏的智慧。

道家的思想都需要一定的人生閱歷和智慧才能讀懂,但不代表要到一定年紀才能讀。先讀于丹的這本莊子心得,再來讀莊子的原文,理解的門檻更低,也更能引起興趣。

今天也分享自己那時讀完的一些感謝,作為推薦這本書的一個引子吧。


莊周夢蝶,何以逍遙於人間 | 藏書閣


于丹延續講述《論語》的方法,以現代的視角來講述莊子的思想,並將主線放在莊子的“逍遙遊”上。

“這部書裡,真正流傳下來的思想,應該是天地自在逍遙遊,而這樣一番逍遙遊裡,莊子他看破的東西太多太多。”­

于丹說,莊子寫在書裡面的東西,看起來漫無邊際,但其實其中蘊含有大智慧。­

“莊子這個人在天地之間,可以說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這一切一切。” ­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聖人”,稱莊子為“神人”。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麼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

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他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

他的所做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

一直很喜歡莊子的淡泊和逍遙。逍遙於天地之間,那是多麼瀟灑和自由啊。他的“夢蝶”是浪漫的,唯美的。 ­

以前我總是認為人只有吃飽喝足穿暖睡夠才能在那裡表現出“無慾無求”,只有物質滿足了,才能追求精神的自由。­如果你連衣食住行都有問題,對於物質的慾望會越加渴求,更加希望改善生活。 ­

但是莊子在貧困潦倒的情況下也秉持這種順應天命的思想,也確實讓我很是驚訝,即使在他窮得只能靠借錢維生的時期,都會毅然放棄一條為官發跡的道路。 ­

但是,既然稱莊子為“神人”,也可以看出,他那種境界的不可企及。­我們只是世俗之人,我們有七情六慾,要脫離人性內心的貪慾,恐怕只有大徹大悟之人才能做到。­然而,正如西方的上帝,它表示至純至善,芸芸眾生無法成為神。­

但是能夠在神的感悟下讓自己的心靈更加清明,在世事紛雜痛苦煩擾的困境中,能夠得到靈魂的啟迪,從而脫離貪慾的困擾。 ­

或者應該這麼說,我們無法擺脫人性貪慾的侵襲,但是我們可以在道家精神的感染下,當貪慾肆虐的那瞬間撥開迷霧。 ­

我總是在思考,如果道家所呈現的道法自然,順應天命的價值,滲透入這個世界每個人心中,那時世界大概是一片靜謐。­

但是摒棄了那種改變世界的慾望,那麼世界是否也就此停滯不前呢?­

那麼發展,又是否再無動力?或許這種無慾無求的精神,就只能是少數人才能擁有。 ­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聖人,更何況是神人。 ­

但在繁華喧囂的世界裡,也總要留有一處淨土,是讓自己的精神能的一刻安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