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彷彿全世界的人都在喝威士忌。

男的、女的、王子、黑幫、老太太、已故的、在世的、拍電影的、搞文學的、玩互聯網的、賣軍火的……無不都在手捧一杯蘇格蘭“二鍋頭”,或遠眺,或沉思,或迷茫,或裝逼……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這不,連梵蒂岡現任教皇,天主教大BOSS——弗朗西斯·方濟各都被拍到私下裡偷偷為威士忌“打call”:他收到一瓶來自蘇格蘭的禮物——一瓶威士忌(歐本14年),並沒有像往常一樣交往身邊的助手,而是舉起了這瓶威士忌,並感嘆道“Questa e la vera acqua santa”(這才是真正的聖水啊)。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其實這是一段由導演託尼·科爾尼(Tony Kearney)於去年拍攝的一部紀錄片鏡頭。紀錄片是拍的,不過,教皇是真的,威士忌也是真的。

這已經不是方濟各第一次親密接觸蘇格蘭威士忌了。

2014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教皇進行首次會面。女王贈予教皇一個裝滿英國特色農產品的柳條筐,筐子裡包含了雞蛋,果醬,蜂蜜……以及一瓶威士忌。這瓶威士忌,是一瓶來自巴爾莫勒爾堡獨家裝瓶的皇家藍勳15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英國女王不遺餘力地為自己農產品作形象代言人,那是自然。她本人還是威士忌的奇葩擁躉者,喜歡把法國波爾多一級莊拉圖葡萄酒與皇家藍勳威士忌混在一起,剛好浪費兩瓶好酒。

但能請到天主教大BOSS“打call”或植入廣告,說明威士忌的推廣還真是有兩下子。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其實,威士忌的市場推廣還真不止這兩下子。其誕生之日起,就不遺餘力地通過

大量的廣告、名人政客、文學作品以及好萊塢電影給予代言,場景從書桌旁、沙發上、酒吧裡、火爐邊、床單下……硬是把酒精飲品變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情懷,一種逼格,一種曖昧……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比如,我們小學就讀過其作品的馬克·吐溫曾直白說:貪婪不是件好事,而威士忌是個例外

他的老鄉,寫《老人與海》的海明威也曾留下過“千萬不要遲疑去吻一個漂亮姑娘或開一瓶威士忌酒,儘快地去嘗試一下”的“酒”言。

去世(2011年)沒幾年的約翰·海恩斯更是將威士忌上升到宗教的高度:有一些經久不衰的東西,雖然受到人類救贖者的輕蔑和譴責,卻是依然可靠。例如威士忌,它是窮人、被逐者和老人的安慰,是最後的宗教。

日本的老村(村上春樹)也湊熱鬧,寫了一本書,叫《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說: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當然,應該就不必這麼辛苦了。只要我默默遞出酒杯,你接過,靜靜送入喉嚨裡,事情就完成了。非常簡單,非常親密,非常準確。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如果說文人對威士忌的喜歡還帶點“騷”味,那麼政客們則是簡單明瞭許多——

丘吉爾說:白開水淡而無味,我不得不加點威士忌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查爾斯王子總是喜歡自己喜歡的酒廠頒發皇家牌照。然後就可以整桶整桶地往自己的王宮裡面搬(搶),然後一小杯一小杯紳士般的抿。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美國女政客希拉里則更喜歡一口悶,以把對萊溫斯基和特朗不靠譜的怨恨全部倒入自己的肚子裡。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至於好萊塢,威士忌簡直無處不在——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看完《007:大破天幕殺機》,想起那個眼神略帶憂傷的邦德,在蘇格蘭高地莊園中喝下一杯麥卡倫單一純麥威士忌,金黃色的液體與高地那令人窒息的荒原魅力……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如果梵蒂岡教皇舉起的是茅臺……

彷彿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邦德,雖然手中拿的是尊尼獲加紅牌。

忽然想起一個好像有點不太現實的畫面:梵蒂岡現任教皇,天主教大BOSS——弗朗西斯·方濟各都被拍到私下裡偷偷為茅臺“打call”:他收到一瓶來自中國的禮物——一瓶茅臺(王子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