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的蓬勃与美文的式微:作者"谄媚"读者到底是对是错?


时文的蓬勃与美文的式微:作者


所谓时文,360百科和百度百科的解释相同:指流行于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文体。时文的一个特定义是科举时代的应试文章。

本篇所谓美文,指相对于目下时文的传统散文随笔。

所谓"谄媚",指平台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主推的一种文章结构。平台的意愿,只能通过作者来实现。


时文的蓬勃与美文的式微:作者


01

关于写文章的心得,真不见得是越长越好,越全面越好。

就比如胡竹峰的《文章》,千字短文,就说一个事儿:记录为实,想象为虚,文章(尤其是散文)尽可能做到虚实结合。这个观点他讲的很诗意,记录为根,想象为叶;记录为地上走兽,想象为天上飞禽。

读了,也记住了,并且觉得说得挺好。这便是文章的意义吧。


时文的蓬勃与美文的式微:作者


02

昨日写了一篇关于《围城》的文章:《看懂方鸿渐的不好和赵辛楣的好,才有可能选对伴侣》。这是我写的第三篇关于《围城》的文章,时文格式。先生读了,说你老写《围城》有什么意思呀。

没有意义吗?我在文章里写:

"对方好还是不好,不仅在于别人如何呈现,还在于自己的择偶观,在于自己的取舍标准。"

"因为养眼未必养心,但养心多能养颜。"

我告诉读者可以颠倒"虽然"与"可是"的次序来评判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来决定对方身上的缺点到底是不是自己能接受的。

这些都是意义呀。

但是我默然未答。好象真没什么意思。我写这样的文章,是因为要投头条所好。之所以想投其所好,其实还是想得到某种肯定。我写文,但纸媒很少给到我肯定或鼓励。于是我玩自媒体。但相当一部分自媒体总让人觉得有自嗨的无聊。

而头条能给到符合它要求的文章以肯定,这对写文字的人来说,无疑是有蛊惑力的。

但头条是有它自己的图文标准的。你要玩,就得遵守它的标准,首先是时文格式。

但是我是不喜欢时文格式的,时文的文章结构会给人以八股的感觉。但它们被称为逻辑。如果你是传统的散文随笔的写法,给头条的某位大佬看了,他们会说:缺少逻辑,完全是想到哪写到哪的感觉。

逻辑当然不是形式上的一、二、三、四的罗列,但头条强调这个,是在强调逻辑。

传统的散文随笔也自有它的逻辑。那是一条看不见却清晰的线,文章的开头、结尾、起承转合便由这条看不见的逻辑之线串联起来。

只是这条线需要你稍稍动动脑子想一下。

不象这种由一、二、三、四罗列的文章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论喜欢,我还是选择传统的格式。

这就是我默然的原因,是我不能为自己辩解的原因。


时文的蓬勃与美文的式微:作者

03

胡竹峰在那篇短文里提到:"时文'洛阳纸贵',灾枣祸梨,还是少写,最好不写吧。"算是在重点说明散文需要虚实结合时顺带发的一点牢骚。

这牢骚无疑有对时文蓬勃的微微无措,和对美文式微的深深无奈。

无疑胡竹峰是说到我心里去了,但我却依然在写时文。虽然我的文没有"洛阳纸贵"的迹象。

头条是一个平台,作者永远是需要依赖平台的个体。作为一个平台,永远比个体更知晓读者的喜好。所以,个体可以不喜欢平台的标准,但要在那里玩,只能适应它,而不是逆标准而行。否则,你大可以离开。


时文的蓬勃与美文的式微:作者


04

但是,写传统美文真的就对吗?我们认真地写,却没有刊物可以发表。不能怪他们。这是个文学繁荣的时代。"会"写的人太多,有资源的人相对固定,但可用的纸媒资源却太少。如果你写得不够惊艳,凭什么让人家用你的不用熟人的?用谁的不是用?

所以,美文的式微是必然的

虽然我们自认为写得也还行,但却只能在某个网站抱团取暖。团是抱了,暖却未必。常常是彼此欣赏有余,相互批评不足。有人貌似很大度地说:我喜欢文学批评,欢迎对我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见。你千万别当真。如果你真提出了,他会觉得你挑战了他的权威,驳了他的面子,他心里就寒了。他心里寒了,你心里又如何能暖?如果你看明白了,看透了,你会保持沉默。遇到他发文,你就麻利儿地跑去捧个场。时间久了,终也疲倦。玩,也是要推陈出新的。

如果所谓的"美文"只能在几十上百人的小圈圈子里流传,意义又在哪里呢?


时文的蓬勃与美文的式微:作者

05

今日偶然想到昨天的"八股",打开一看,阅读居然三千有余,几十个赞,十多条点评,且大多持肯定态度。这在头条已相当不易了。瞬间信心大增。或者,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吧。不管是美文还是八股,有人愿意读,有人认可才是王道。更何况,这些阅读者完全是自愿,没有情面因素。较之社团几位好友的捧场,更能彰显写字的价值。

迎合读者不愿,坚持固有的风格又没有看,写作者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也不必纠结。

所谓写作者的出路,或者就在于有人看,有人认同,有人鼓励,有人肯加你的关注。或者说,在坚持文章内在风骨的前提下,肯在形式上"谄媚"读者。要想先入心,总要先入了眼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