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开,游客来,你的阅读导赏做好了吗?

阅读导赏,是指在游览空间内通过接收展示方的解说供给,借助视听感官对大遗址展示的文化形态和美的意味进行阅读、导览、欣赏、体验的过程。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阅读导赏,创造完美的游览体验?我们来看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例子。

公园开,游客来,你的阅读导赏做好了吗?

作为记载中国悠久历史脉络的重要载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蕴含的考古信息十分丰富,相比其他类型的观赏地来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遗迹蕴含的信息也更具特色。因此,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遗址地欣赏和了解其内涵价值可激发人们对遗址的尊重与思考。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信息的展示并不是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因传递方式的失当使公众无法读懂考古信息的意义,因此要关注公众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赏体验的过程。也就是说,当展示方将解说供给输送过来后,公众接收的过程也必须恰到好处

具体来说,构成阅读导赏完美体验的主要基石是人们常说的感知、情感、联想、想象和理解。审美体验通常会呈现出多层次性或者个体差异性,本文将阅读导赏分为三个层次。

应目:基本认知层

第一阶段为初级层次的悦耳悦目,主要是指公众对考古信息的基本认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蕴含的信息十分丰富,但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基本认知层的展示供给十分重要。可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设计展示内容,力求通俗易懂,让公众知会最基本的考古信息。

例如,在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可以展开的解说元素很多,且公众对兵马俑的感知信息十分丰富,因此可以将很多历史信息与眼前的实景对接。以遗址博物馆为例,公众在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展厅最大的视觉冲击应该是庞大的军阵场面,而兵马俑的发现时间、考古发掘现状、历史价值等都是基本认知层需要展示给公众的信息,遗址信息的解读可以从整体的军阵气势和兵马俑的制作入手,由此讲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和世界第八大奇迹,让公众了解遗址博物馆的价值和魅力。

会心:文化感知层

为了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信息实现最大限度的传递,还应引导公众进入第二阶段的文化感知,即悦心悦意。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对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兵马俑进一步解读时,可以让公众了解秦人早期的历史、开拓进取的秦文化,包括秦陵出土陶俑的文化价值等,甚至可以通过陶俑面部特征让公众了解陶俑及兵马俑的美学价值。在其他讲解设计中,还将男人的脸和扮相作为有趣的视角来分析秦国军队进取的精神,秦代的雕塑工匠把情感注入泥土中,让泥土有了生命。通过第一阶段的基本信息认识后,这一阶段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感受秦文化,并解读给公众。因此,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公众解读的能力才能得到逐步提升。这样的认识可以向更高层次发散,即让公众体会到秦代艺术的不朽价值。

畅神:情感体验层

第三阶段为情感体验层次,侧重让公众更深地领会中华文明传承,获得畅体验,达到悦志悦神的境界。林清玄的《为君叶叶起清风》中有“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这里体现的三境界值得品味。第一句展示的是图景,后面三句展示的是三种人对图景的不同观点,分别扣住“鹭”“雪”“白”三个字,对人的审美境界进行排列,说得透彻、精辟。谈到爱情关系,林清玄有一首《相爱 相契 相印》的短诗可作解证:相爱的人,像磁铁的正负极,因相吸与渴望寻找对方的所在。相契的人,像山谷中的回声,因投射与回应发现更深的内在。相印的人,像临水时的照影,因对照与融入泯灭彼此的分别。这两首诗正好是互为对应的,表达的是爱的三境界。

如果继续以兵马俑的脸型为题,可以进一步将现代男人的审美标准溯源到秦代男人的脸型,通过阅读导赏让公众仔细观察兵马俑的脸型。曾有国内著名化妆造型师评价兵马俑体现出的中国男人的审美观:兵马俑的脸型比较平坦,眼睛以凤眼居多,五官的结构体现出一种勇敢与智慧并存的特征。兵马俑的鼻头较厚,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嘴唇厚度适中,说明他们的性格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颧骨都很高,太阳穴陷入额角,表明他们的性格中有硬朗的一面;耳轮较丰满,这是中国人所谓的“福相”。因此,秦人对男人的审美要求是,既要阳刚,又要足智多谋,还要具备善良的品质,同时要有福相。“国、用、风、目、田、由、申、甲”这八种基本脸型在过去秦代兵马俑和当今中国男人中都可以观察到,由此展示出秦代男人的气质。

在引导公众体会情感体验层次时,可以借用《诗经》中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秦风·无衣》来体会秦人的英勇。《秦风·无衣》是展现秦人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人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歌讲述的是秦人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兄弟之情。因此,这首诗被称为秦国的“义勇军进行曲”。在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遗址博物馆前,如果能让这首诗歌引导公众欣赏眼前静态的兵马俑,那么公众虽然只需要安静地凝视,但耳边好像可以听到寂静的兵马俑军阵中传来的嘹亮的呐喊声,内心也会涌动着激昂的情绪。让公众在千姿千面的陶俑脸上看出刚毅中透露着智慧、平静中蕴藏着力量,眼前的兵马俑军阵可以变得充满韵律和耐人寻味。如果有这样的阅读导赏逐步引导公众达到美好体验,展示的意义就更深刻了,可以大大增强考古遗址的精神气质与场所感。

同样的体验还表现在解说词的高度提炼上。例如,在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遗址博物馆中,整个游览线路告一段落时,有个解说牌引用了余秋雨《废墟》中的文字: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

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废墟是课本,

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

废墟是过程,

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

走向新的废墟。


这段文字让公众看后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因此,阅读导赏的效果层次注重看到、听到、知到、悟到,注重内心体验的最高满足


本文摘编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研究》,作者为席岳婷,标题和内容有调整。


公园开,游客来,你的阅读导赏做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