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媲美重型坦克,首战却趴窝一半!无法“力挽狂澜”的出色黑豹

二战的始作俑者德国是靠“闪击战”打下大半个欧洲的,而“闪击战”的最大主角是坦克,按实战表现看德国三号和四号坦克十分抢眼,毕竟二战前期德军席卷欧洲大陆的主力坦克就是它们,但三号和四号坦克性能一般,到二战中后期更无优势可言。

自重媲美重型坦克,首战却趴窝一半!无法“力挽狂澜”的出色黑豹

德国黑豹坦克

而虎式坦克名气最大,无奈其数量太少总战绩有限,而且虎式坦克的毛病和它的长处一样突出,是一款性能不太均衡可靠的坦克。那么,只剩下德国的黑豹坦克貌似更具“明星”范和上榜实力,因为其不论产量、性能、战场作用、总战绩等方面在德国各型坦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可以说黑豹式坦克专门是为应对苏联T34型坦克而打造的,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装甲兵团在突击苏联西部的作战中碰到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苏军T34中型坦克。T34其优秀的综合性能让德军感到莫大的压力,这在德军中引发巨大的“T34恐慌”。

自重媲美重型坦克,首战却趴窝一半!无法“力挽狂澜”的出色黑豹

黑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紧急研发出来的,它的全名是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但“黑豹”为什么不像三号四号坦克那样,直接把它叫做“五号坦克”?原来是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从名称内删掉了罗马数字“V”,因此直接改叫黑豹了。

希特勒在这款坦克的研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黑豹”坦克原本设计要求是30吨,这是参照T-34的数据制定的。但是希特勒要求更强的装甲和重量更大的长管75毫米炮,所以“黑豹”自重猛增到了45吨,几乎匹敌“斯大林2”重型坦克,严格讲应划归到重型坦克一类。

自重媲美重型坦克,首战却趴窝一半!无法“力挽狂澜”的出色黑豹

而“黑豹”坦克的75毫米炮理论穿甲能力要强于“虎”式88毫米炮,因为前者有70倍身管,后者则是56倍身管。一辆满载720升燃油的黑豹,可以在公路上行驶97至130公里,或越野行驶64至84公里。

相比之下,谢尔曼坦克可以用660升燃油行驶193公里,不过“黑豹”虽然比“谢尔曼”坦克重15吨,但机动性反而比后者还好一些,因为“谢尔曼”履带较窄,影响了越野能力。

自重媲美重型坦克,首战却趴窝一半!无法“力挽狂澜”的出色黑豹

但黑豹坦克初战首秀却很不利,刚刚出场的192辆黑豹坦克在参加战斗前就趴窝一半,即便在战斗之中也常常会面临突然间抛锚。如此坑爹的局面是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抱有极大希望的希特勒,都大跌了眼镜。

但是前线修理厂的德军维修人员确实非常给力,经过几日之间没日没夜抢修,终归是将因为机械故障的一批黑豹重新修好投入战斗,在没有了机械故障的隐患之后,黑豹才算是真正发挥出了它该有的威力。

在开战后的短短一周经过确认,黑豹坦克就已经摧毁了140辆苏军坦克了。战役结束后,苏军有幸缴获到了一些黑豹坦克,被欣喜若狂的指挥官下令转送到后方交给专业机关,进行测评。

自重媲美重型坦克,首战却趴窝一半!无法“力挽狂澜”的出色黑豹

苏军得出的结论是苏军众多反坦克武器中,只有122加农炮以及85毫米的高射炮可以在抵近射击中击穿黑豹的前装甲。

43年8月,新型号的黑豹A型出厂,将之前暴露出来的诸多故障纷纷加以改进,并且加厚炮塔装甲,安装了车载机枪,定型后生产了2168多辆。1944年3月黑豹G型投入生产并进一步加以改进。

改进后的豹A和豹G在随后的战争中大放光彩,无论是在东线战场还是后来的西线战场,黑豹坦克对付T34和谢尔曼都是游刃有余!不过数量上仍然限制了黑豹发挥自身优秀性能,同样造价昂贵,仓促研发生产中导致自身故障,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自重媲美重型坦克,首战却趴窝一半!无法“力挽狂澜”的出色黑豹

真正将豹式坦克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一个叫“黑豹王者”的恩斯特·巴克曼的武装党卫军下级军官。他和其他德军坦克王牌大多驾驶虎式不一样,他驾驶黑豹一人击毁敌方战车的总战绩是80辆,并得以幸存到战后。

“黑豹”坦克的战时总产量超过6000辆,但对德军的失败结局仍然无力回天!不过作为一款优秀的中型坦克,仍然得到不少人的垂青,如法国军队从1944年就开始装备缴获的“黑豹”,甚至战后还有两个团仍装备着50多辆。

自重媲美重型坦克,首战却趴窝一半!无法“力挽狂澜”的出色黑豹

图来源网络

而“黑豹”坦克的战后生产也鲜为人知:1946年在英国军方的组织下,用已完工的零件,由德国工人又生产了9辆,交付英国陆军用于试验,可见这款坦克的诱惑力多强。世界现存五辆可行动的“黑豹”,其中两辆就是战后生产的,其他很多博物馆也有保存的“黑豹”,但都不能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