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在我心里一直是避暑的好地方,但这次去庐山没有选择在盛夏的旺季前往,决定深秋出行,为的是避开拥挤人群,看一看庐山真正的面目!早上八点从合肥出发,路过三河古镇,经历四个小时车程,跨过安徽、湖北与江西的边界,到达江西九江市已是中午十二点。庐山紧靠九江市区,沿庐山大道一直到头,就到达了庐山脚下北大门,在旅游淡季可以自驾上山,旺季自驾车辆只停留在南北大门停车场,所有游客坐景区大巴上山。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从庐山北大门上山需要经过23公里盘山公路,一路上坡急弯陡,曲折蜿蜒。当年毛主席乘车上庐山时,每到一弯处就让工作人员丢下一根火柴,到达山上后发现一共丢下四百根火柴,当时留下了“跃上青葱四百旋”的诗句,毛主席一共抽了四根烟,所以这段盘山公路共有三百九十六个弯。可见其路况之险要!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经过近一小时的盘山公路,就到达了庐山市牯岭镇。牯岭镇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是庐山游客接待中心和景区管理地区,常住人口2.1万,被称为云中之城!这里生活和工作设施齐备,配套成熟,别墅洋楼散布山嶺之中,犹如一个个小红帽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别有一番风情。游客每天都要从这里出发开始各个景点的游览行程,庐山门票价格每人160元,观光车票每人100元,含景区内所有景点。各景点之间有观光车停靠点,游客凭车票在各站点自由上下车。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如琴湖位于牯岭镇中心街区公园内,因形状酷似小提琴而名,建于1961年,也可算是高山出平湖。湖面波光粼粼,曲桥亭台立于其上,四周青山环绕,丛林尽染,犹如玉镜镶嵌在群山之中。这里是牯岭镇核心地带,紧靠花径,所以又叫花径湖。锦绣谷和仙人洞景点也与此紧邻,地势相对平坦,游人在此访古探幽,流连忘返。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花径位于如琴湖边,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此赏花走过的路径,是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因越职言事之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时,暮春时节与东林寺寅大师及17位友人游玩大林寺时发现桃花依然灿烂,不禁感叹,写出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千古诗篇!欣赏至极致处,提笔写下“花径”二字,入径处有一石门,上面“花径”二字据传为白居易手书。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沿花径继续前行,就到了白居易草堂。草堂正门里有一长者提笔写字,如有兴趣可以留作收藏。草堂里还陈列着许多珍贵的白居易相关文献资料。草堂外面立有白居易雕像,雕像高两米,若有所思,挺伫立在青山环抱之中,桃花盛开之处。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走过花径,就来到通往锦绣谷和仙人洞的景区门口。锦绣谷是位于大林峰和天池峰交汇处,因第四纪冰川作用出现平坡出陡峭的地理奇观,东晋时期著名僧人慧远在此采摘药草发现这里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奇花较多,故名锦绣谷。沿山径前行一边山体险峻高耸,一边峡谷宽阔幽深,奇松怪石遍布,毛主席在此登高远眺,发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概。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从锦绣谷到仙人洞约1.5公里山路,坡度较缓,没有想像中的艰苦。你会发现一奇石横空而出,如天上之桥立于山崖,如同与对面山崖形成对接之势,上下落差达60余米,这里是大林寺和尚念经禅 悟之处。路上会有一群野猴索要食物,这群猴子手脚麻利迅速,游客切记与其保持距离,注意安全防范。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约四十分钟就到达仙人洞,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峰西麓传说是八仙之一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福地洞天之道教胜地;是大自然不断风化而成的一天然洞穴,状如佛掌,洞深约三丈,洞高约两丈,洞内幽深潮湿,有一泉水为左右双眼,两眼泉水终年同时下滴,步骤相同,颇为神奇。洞前善男信女烧香许愿,虔诚祈福;洞外暮色渐浓,苍松翠竹环抱,乱云飞渡。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游完仙人洞坐旅游班车回到牯岭镇,此时的牯岭镇已是日落西山,彩霞满天,群山峻岭渐渐沉睡下来,疲惫的我们融入这夕阳涂抹的绚丽画卷中,心灵如此祥和与宁静。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游人归来,牯岭镇立刻热闹起来,开启生活模式。街道两旁经营土特产的商铺琳琅满目,游人熙来攘往,眼前的场景似曾相识,如同置身丽江古城,又恰如漫步九华山街头,喧嚣声把烦心事隐藏,走在这天上的街市,此刻的心境如此平静又放松!如果有兴致的话,可以看一场八十年代的电影《庐山恋》,这部电影已连续播放近四十年,创下了一座影院播放次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来到庐山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菜,赣菜总的来说口味较重,偏辛辣,家乡风味十足,被称为第九大菜系。其中庐山三石最为著名:石鸡,系在岩洞生长的蛙类动物,因肉质细嫩肥壮如鸡而得名,营养价值极为丰富;石鱼,常年游存在庐山瀑布水涧里,体肤透明,汤鲜肉香,是孕妇滋补佳品;石耳是生长在山崖岩缝里的菌类植物,状如人耳,纯天然含丰富的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是我们庐山晚餐,四菜一汤……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夜色下的如琴湖,灯火璀璨点缀下更显妩媚气质,晚饭后可以在这里悠闲散步,环湖一周,山风拂面,心旷神怡,重新感受花径景点桃花盛开的芬芳,体验古人浪漫的诗酒生活情趣!如琴湖周边各客户酒店民宿遍布,这个时节正值淡季,游人稀落,门可罗雀,房费不到旺季时的三分之一。旺季时期一晚千元房价已成常态,别墅房费可达万元以上。所以错峰出行,景色美丽不打折,消费价格却十分亲民,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就是我们入住在如琴湖边的网红酒店,环境浪漫,风格简约时尚。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第一天到庐山,建议稍作休息后游玩如琴湖边的景点,风景不错,旅程轻松。第二天就要去五老峰,含鄱口和三叠泉瀑布,这些景点山高路远,很费体力,需要带上干粮零食,足够的饮水,做好充分的物质与思想准备。坐上景区大巴,我们先到达五老峰景区。第一峰第二峰景色平淡无奇,面对长长的台阶很多人半途而退。其实第三峰第四峰,两峰紧紧相邻,距离不远,很快就能登顶,风景更胜第一峰和第二峰,是五老峰精华之所在。其中险峻是第三峰特征,第四峰是五老峰的最高峰,海拔1400米,极目眺望,山风习习,悬崖绝壁如刀削斧劈,与第五峰相视而对,甚为壮观!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由于走下第四峰,才能再登第五峰,且风景相近,所以我们直接从四峰原路返回。身在五老峰却无法看到五老的模样,只缘身在此山中,含鄱口才是观五老峰山姿的最佳地点。坐景区大巴来到含鄱口。五老峰尽收眼底,象五位席地而坐的老人紧紧相邻,巍峨挺立,促膝而谈的模样栩栩如生。含鄱口位于含鄱岭上,其山岭状如鱼脊,向鄱阳湖方向绵延起伏,气势恢弘似有吞没湖水之势,故名含鄱口。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含鄱口是中国九大观日出地方,含鄱亭上是最好的观测点,由于距离牯岭镇较远,游客需凌晨包车到达含鄱口,很是辛苦。如果你足够的幸运,还能在含鄱口看到云海奇观,流动的云雾滚滚而来,排山倒海,犹如进入仙境,置身世外,此情此刻将会在你记忆里留下永不褪色的盛景!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走过含鄱口,我们来到庐山东门三叠泉瀑布停车场。从停车场到三叠泉下山台阶处可以坐缆车,也可以步行。缆车五分钟即可到达,下面徒步只需半小时左右,无论坐车还是步行,都要共同面对3000级台阶上下山的艰难行程,而且步行的山路平缓,除非老人小孩,不建议坐拥挤的缆车跨过这段没有什么挑战的路程,这是步行路上随手拍一下路边的风景。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三叠泉瀑布又名三级泉瀑布,系有大月山泉水经五老峰汇聚而成,注入三块山体岩石后飞流直下,气势非凡,落差高达155米,被誉为匡庐第一胜景,素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说法。想要看到这一瀑布奇观,必须要沿着陡峭险峻的山体走过三千级石阶,走到山脚下看完瀑布后,还要原路拾级而上返回景区停车场,可见旅程之艰苦。受名气影响,我们精神饱满,沿台阶一路前行,相互鼓励,在洪亮的瀑布声响招引下到达山脚。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三叠泉瀑布就在眼前,犹如银龙跃过,似银河落入人间,声如雷鸣,势如破竹,千万年经久不息,让人敬畏赞叹!最令人惊奇的是,奔放的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突然消失在碧水清潭的宁静淡泊之中,那高山和潭水的空间交融,那动与静的瞬间转换,让人如痴如醉,感慨万千!如此瀑布,自然之奇观,世间难再寻!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此地此时,你也许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李白那首《望庐山瀑布》,其实李白那首诗所描述的场景并不是三叠泉瀑布,而在香炉峰。李白庐山隐居期间并没有发现三叠泉瀑布,三叠泉瀑布地处幽谷险要地段,直到宋代才被一樵者发现。至此以后,许多名人学士到此游览,留下许多诗词歌赋为之赞叹。正如诗云“忽雨急风过五桥,冲峡白浪碧潭消,一流百丈三叠瀑,不恋高层下九霄”!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之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庐山之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很多的景点来不及停留,只能匆匆走过,拍下外面的模样:

芦林湖,牯岭镇第二个高山平湖,青山绿树倒影如画,毛主席曾在此游泳。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会议旧址,1959年夏天的那场重要的八届八中全会会议在此举行。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美庐别墅,蒋介石和宋美龄曾在此长期居住,被民国时期称为夏都。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庐山在中国各大名山中,没有黄山秀丽,没有华山险峻,也没有泰山的雄伟。但她那灿烂的诗歌文化内涵、那一次次重要历史事件的隆重上演,那湖光山色的独特风韵,为其增加无尽的魅力!

庐山里,秋意浓,时光莫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