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在我心裡一直是避暑的好地方,但這次去廬山沒有選擇在盛夏的旺季前往,決定深秋出行,為的是避開擁擠人群,看一看廬山真正的面目!早上八點從合肥出發,路過三河古鎮,經歷四個小時車程,跨過安徽、湖北與江西的邊界,到達江西九江市已是中午十二點。廬山緊靠九江市區,沿廬山大道一直到頭,就到達了廬山腳下北大門,在旅遊淡季可以自駕上山,旺季自駕車輛只停留在南北大門停車場,所有遊客坐景區大巴上山。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從廬山北大門上山需要經過23公里盤山公路,一路上坡急彎陡,曲折蜿蜒。當年毛主席乘車上廬山時,每到一彎處就讓工作人員丟下一根火柴,到達山上後發現一共丟下四百根火柴,當時留下了“躍上青蔥四百旋”的詩句,毛主席一共抽了四根菸,所以這段盤山公路共有三百九十六個彎。可見其路況之險要!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經過近一小時的盤山公路,就到達了廬山市牯嶺鎮。牯嶺鎮海拔1164米,三面環山,一面臨谷,是廬山遊客接待中心和景區管理地區,常住人口2.1萬,被稱為雲中之城!這裡生活和工作設施齊備,配套成熟,別墅洋樓散佈山嶺之中,猶如一個個小紅帽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別有一番風情。遊客每天都要從這裡出發開始各個景點的遊覽行程,廬山門票價格每人160元,觀光車票每人100元,含景區內所有景點。各景點之間有觀光車停靠點,遊客憑車票在各站點自由上下車。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如琴湖位於牯嶺鎮中心街區公園內,因形狀酷似小提琴而名,建於1961年,也可算是高山出平湖。湖面波光粼粼,曲橋亭臺立於其上,四周青山環繞,叢林盡染,猶如玉鏡鑲嵌在群山之中。這裡是牯嶺鎮核心地帶,緊靠花徑,所以又叫花徑湖。錦繡谷和仙人洞景點也與此緊鄰,地勢相對平坦,遊人在此訪古探幽,流連忘返。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花徑位於如琴湖邊,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此賞花走過的路徑,是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因越職言事之罪名被貶任江州司馬時,暮春時節與東林寺寅大師及17位友人遊玩大林寺時發現桃花依然燦爛,不禁感嘆,寫出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千古詩篇!欣賞至極致處,提筆寫下“花徑”二字,入徑處有一石門,上面“花徑”二字據傳為白居易手書。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沿花徑繼續前行,就到了白居易草堂。草堂正門裡有一長者提筆寫字,如有興趣可以留作收藏。草堂裡還陳列著許多珍貴的白居易相關文獻資料。草堂外面立有白居易雕像,雕像高兩米,若有所思,挺佇立在青山環抱之中,桃花盛開之處。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走過花徑,就來到通往錦繡谷和仙人洞的景區門口。錦繡谷是位於大林峰和天池峰交匯處,因第四紀冰川作用出現平坡出陡峭的地理奇觀,東晉時期著名僧人慧遠在此採摘藥草發現這裡四時紅紫匝地,花團錦簇,奇花較多,故名錦繡谷。沿山徑前行一邊山體險峻高聳,一邊峽谷寬闊幽深,奇松怪石遍佈,毛主席在此登高遠眺,發出“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感概。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從錦繡谷到仙人洞約1.5公里山路,坡度較緩,沒有想像中的艱苦。你會發現一奇石橫空而出,如天上之橋立於山崖,如同與對面山崖形成對接之勢,上下落差達60餘米,這裡是大林寺和尚唸經禪 悟之處。路上會有一群野猴索要食物,這群猴子手腳麻利迅速,遊客切記與其保持距離,注意安全防範。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約四十分鐘就到達仙人洞,仙人洞位於廬山天池峰西麓傳說是八仙之一呂洞賓修煉成仙的地方,福地洞天之道教勝地;是大自然不斷風化而成的一天然洞穴,狀如佛掌,洞深約三丈,洞高約兩丈,洞內幽深潮溼,有一泉水為左右雙眼,兩眼泉水終年同時下滴,步驟相同,頗為神奇。洞前善男信女燒香許願,虔誠祈福;洞外暮色漸濃,蒼松翠竹環抱,亂雲飛渡。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游完仙人洞坐旅遊班車回到牯嶺鎮,此時的牯嶺鎮已是日落西山,彩霞滿天,群山峻嶺漸漸沉睡下來,疲憊的我們融入這夕陽塗抹的絢麗畫卷中,心靈如此祥和與寧靜。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暮色降臨,華燈初上,遊人歸來,牯嶺鎮立刻熱鬧起來,開啟生活模式。街道兩旁經營土特產的商鋪琳琅滿目,遊人熙來攘往,眼前的場景似曾相識,如同置身麗江古城,又恰如漫步九華山街頭,喧囂聲把煩心事隱藏,走在這天上的街市,此刻的心境如此平靜又放鬆!如果有興致的話,可以看一場八十年代的電影《廬山戀》,這部電影已連續播放近四十年,創下了一座影院播放次數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來到廬山一定要品嚐一下當地的特色菜,贛菜總的來說口味較重,偏辛辣,家鄉風味十足,被稱為第九大菜系。其中廬山三石最為著名:石雞,系在巖洞生長的蛙類動物,因肉質細嫩肥壯如雞而得名,營養價值極為豐富;石魚,常年遊存在廬山瀑布水澗裡,體膚透明,湯鮮肉香,是孕婦滋補佳品;石耳是生長在山崖巖縫裡的菌類植物,狀如人耳,純天然含豐富的維生素,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這是我們廬山晚餐,四菜一湯……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夜色下的如琴湖,燈火璀璨點綴下更顯嫵媚氣質,晚飯後可以在這裡悠閒散步,環湖一週,山風拂面,心曠神怡,重新感受花徑景點桃花盛開的芬芳,體驗古人浪漫的詩酒生活情趣!如琴湖周邊各客戶酒店民宿遍佈,這個時節正值淡季,遊人稀落,門可羅雀,房費不到旺季時的三分之一。旺季時期一晚千元房價已成常態,別墅房費可達萬元以上。所以錯峰出行,景色美麗不打折,消費價格卻十分親民,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裡就是我們入住在如琴湖邊的網紅酒店,環境浪漫,風格簡約時尚。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第一天到廬山,建議稍作休息後遊玩如琴湖邊的景點,風景不錯,旅程輕鬆。第二天就要去五老峰,含鄱口和三疊泉瀑布,這些景點山高路遠,很費體力,需要帶上乾糧零食,足夠的飲水,做好充分的物質與思想準備。坐上景區大巴,我們先到達五老峰景區。第一峰第二峰景色平淡無奇,面對長長的臺階很多人半途而退。其實第三峰第四峰,兩峰緊緊相鄰,距離不遠,很快就能登頂,風景更勝第一峰和第二峰,是五老峰精華之所在。其中險峻是第三峰特徵,第四峰是五老峰的最高峰,海拔1400米,極目眺望,山風習習,懸崖絕壁如刀削斧劈,與第五峰相視而對,甚為壯觀!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由於走下第四峰,才能再登第五峰,且風景相近,所以我們直接從四峰原路返回。身在五老峰卻無法看到五老的模樣,只緣身在此山中,含鄱口才是觀五老峰山姿的最佳地點。坐景區大巴來到含鄱口。五老峰盡收眼底,象五位席地而坐的老人緊緊相鄰,巍峨挺立,促膝而談的模樣栩栩如生。含鄱口位於含鄱嶺上,其山嶺狀如魚脊,向鄱陽湖方向綿延起伏,氣勢恢弘似有吞沒湖水之勢,故名含鄱口。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含鄱口是中國九大觀日出地方,含鄱亭上是最好的觀測點,由於距離牯嶺鎮較遠,遊客需凌晨包車到達含鄱口,很是辛苦。如果你足夠的幸運,還能在含鄱口看到雲海奇觀,流動的雲霧滾滾而來,排山倒海,猶如進入仙境,置身世外,此情此刻將會在你記憶裡留下永不褪色的盛景!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走過含鄱口,我們來到廬山東門三疊泉瀑布停車場。從停車場到三疊泉下山臺階處可以坐纜車,也可以步行。纜車五分鐘即可到達,下面徒步只需半小時左右,無論坐車還是步行,都要共同面對3000級臺階上下山的艱難行程,而且步行的山路平緩,除非老人小孩,不建議坐擁擠的纜車跨過這段沒有什麼挑戰的路程,這是步行路上隨手拍一下路邊的風景。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三疊泉瀑布又名三級泉瀑布,繫有大月山泉水經五老峰匯聚而成,注入三塊山體岩石後飛流直下,氣勢非凡,落差高達155米,被譽為匡廬第一勝景,素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的說法。想要看到這一瀑布奇觀,必須要沿著陡峭險峻的山體走過三千級石階,走到山腳下看完瀑布後,還要原路拾級而上返回景區停車場,可見旅程之艱苦。受名氣影響,我們精神飽滿,沿臺階一路前行,相互鼓勵,在洪亮的瀑布聲響招引下到達山腳。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三疊泉瀑布就在眼前,猶如銀龍躍過,似銀河落入人間,聲如雷鳴,勢如破竹,千萬年經久不息,讓人敬畏讚歎!最令人驚奇的是,奔放的瀑布飛流直下氣勢突然消失在碧水清潭的寧靜淡泊之中,那高山和潭水的空間交融,那動與靜的瞬間轉換,讓人如痴如醉,感慨萬千!如此瀑布,自然之奇觀,世間難再尋!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此地此時,你也許會情不自禁的吟誦起李白那首《望廬山瀑布》,其實李白那首詩所描述的場景並不是三疊泉瀑布,而在香爐峰。李白廬山隱居期間並沒有發現三疊泉瀑布,三疊泉瀑布地處幽谷險要地段,直到宋代才被一樵者發現。至此以後,許多名人學士到此遊覽,留下許多詩詞歌賦為之讚歎。正如詩云“忽雨急風過五橋,衝峽白浪碧潭消,一流百丈三疊瀑,不戀高層下九霄”!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之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廬山之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很多的景點來不及停留,只能匆匆走過,拍下外面的模樣:

蘆林湖,牯嶺鎮第二個高山平湖,青山綠樹倒影如畫,毛主席曾在此游泳。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會議舊址,1959年夏天的那場重要的八屆八中全會會議在此舉行。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美廬別墅,蔣介石和宋美齡曾在此長期居住,被民國時期稱為夏都。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廬山在中國各大名山中,沒有黃山秀麗,沒有華山險峻,也沒有泰山的雄偉。但她那燦爛的詩歌文化內涵、那一次次重要歷史事件的隆重上演,那湖光山色的獨特風韻,為其增加無盡的魅力!

廬山裡,秋意濃,時光莫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