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為什麼眾鹽商對任伯安馬首是瞻?

《雍正王朝》中有一個有趣的情節,四皇子胤禛與十三皇子胤祥到江南籌款賑災,可是江南巡鹽道任伯安夥同揚州知府車銘明裡暗裡打對臺,就是不支持籌款的差使。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眾鹽商對任伯安馬首是瞻?

可當胤禛胤祥拿到九皇子胤禟寫給任伯安按兵不動的信件後,任伯安立馬就慫了,老老實實的配合工作,讓捐多少就捐多少,不僅自己捐,還要求在座的眾鹽商都捐。

這任伯安是九皇子的門人,奴才保護主子能讓人理解,如果不配合胤禛籌款,只要將信件交給皇上,九皇子肯定吃不了兜著走。可是憑他一句話就要鹽商們每人都捐二十萬兩,這很讓人費解。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眾鹽商對任伯安馬首是瞻?

為什麼眾鹽商這麼聽任伯安的命令,僅僅是關係好嗎?這可是白花花的二十萬兩銀子,雖然都知道鹽商富甲一方,可是憑任伯安一句話就掏出來二十萬兩銀子,也太匪夷所思。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眾鹽商對任伯安馬首是瞻?

原來古代實行的是鹽鐵專賣制度,這種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產業都歸朝廷一手控制,後來放開鹽業,由私人經營,但是必須得持有朝廷頒發的“鹽引”,也就是鹽的運銷許可證,否則視為販賣私鹽,這可是砍頭抄家的大罪。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眾鹽商對任伯安馬首是瞻?

清朝時各省都設有專門負責食鹽管制與檢驗的官員,被稱為鹽道。並且在食鹽的主產區設置“兩淮都轉鹽運使”。而劇中的任伯安官職是“江南巡鹽道”,聽上去是江南省的鹽道官員,位列四品,頂戴也是藍色的(一般清宮劇將三品官頂戴藍寶石與四品官頂戴青金石混同)。可是江南省早在順治年間已拆分為江蘇和安徽兩省。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眾鹽商對任伯安馬首是瞻?

所以任伯安的官職並不存在,是電視劇虛構的。而江南巡鹽道如果是監管江南數省的鹽道官員的話,那顯然又不對,任伯安的職位根本沒有這麼高,最多是其下屬,只負責揚州周圍地區的鹽政。

《李衛當官》算得上《雍正王朝》的姊妹篇,只是戲說成分更大。劇中李衛被任命為揚州知府後查辦鹽稅案,與時任兩淮鹽運使的季東平有過多次交手。由此推測任伯安與季東平應該擔任的是同一個官職,也就是說他的職位是四品的兩淮鹽運使,治所也正好在揚州。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眾鹽商對任伯安馬首是瞻?

且不管他擔任的哪一職位,反正揚州的這些鹽商大賈都歸他管理,鹽商只有在他手裡才能弄到“鹽引”,沒有“鹽引”也就沒了搖錢樹.

所以鹽商們必須跟任伯安統一立場,任伯安讓他們捐銀子,數目再多也得照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