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自習課就很多,這不是老師不愛上課,而是考驗學生的規劃能力

到了初中,老師們除了安排正式的教學課程外,也會搭配一些複習課、講評課,以及各種答疑課。當然到了學期臨近結束的階段,最多的反而是自習課。有學生反饋說有些學科的老師就愛讓學生上自習課,讓學生自己自習,然後覺得老師也不管著,這樣一來自己就不知道需要在自習課上幹什麼了,感覺有點浪費課堂上的時間!

初中自習課就很多,這不是老師不愛上課,而是考驗學生的規劃能力

那到底每天的自習時間,學生們應該做什麼呢?老師建議你們一定是要把當天所學的知識複習一遍,把發現的問題弄清楚,把做過的作業或者筆記整理一遍。

初中自習課就很多,這不是老師不愛上課,而是考驗學生的規劃能力

同學們可以整理以下這樣3類題目,以便自己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習時間!


1、分析一遍做錯的題目

初中自習課就很多,這不是老師不愛上課,而是考驗學生的規劃能力

對於自己做錯的題目要記錄自己做錯的原因及正確的答案,以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同學們覺得自己試卷特別多,如果每一張都要把自己做錯的題目整理出來太費時間了,其實如果已經會的題目,就粗粗略過即可,但是那些如果錯了好幾次的題目,或者自己感覺還是有不理解的步驟,就必須做好標記,或者自己把題目抄在自己的錯題本上,作為重點檢查的內容。


2、開始做一些新的題目

初中自習課就很多,這不是老師不愛上課,而是考驗學生的規劃能力

所謂新的題目,就是自己以前從沒見過的題目,多整理這樣的題目的好處是在於能增強自己遭遇新題時的信心,還能鍛鍊思維和思考模式。但是前提必須是在足夠多的時間內,或者自己各方面學習狀態比較良好的前提下,再去挑戰一些新的有難度的題目,否則可能因為太難而浪費了大量的解題時間,又會造成自己做題的挫折感。


3、瞭解一些新解題方法的題目

初中自習課就很多,這不是老師不愛上課,而是考驗學生的規劃能力

當老師或同學使用一種自己沒想到的而又非常巧妙的方法,來完成一道題的解答時,一定要馬上記下這道題和解題方法,並真正理解這種解法的思維方式,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知識儲備。其實,同學們也各自有不少學習資料和題庫,有時候通過互相溝通、共享以及討論的方式,自己又能多懂一道題,這樣的學習效果反而是最好的。所以,如果在自習課的時間裡,不妨花一點時間和同學們進行知識分享,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典型的題目和同桌或者他人交流,獲得更好的解題方法,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是很有幫助的。

初中自習課就很多,這不是老師不愛上課,而是考驗學生的規劃能力

其實作為學生一定要認知到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不能再按照小學階段的被動心態來學習了,敲一下學一下,盯一下進步一下的方法顯然不適合了。所以,對於自習課,同學們要有一種積極正向的學習心態,知道自己需要在自習課上做哪些事,完成哪些任務,這就看自己規劃的能力了!而這也顯然是成績好和成績一般學生之間的差距了,懂得學習時間規劃的,就能利用好自習課,不受任何影響,不懂得規劃的自習課就會無所事事,浪費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