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最高漲價2倍!還有可能缺貨,今年還買得起車嗎?

零部件最高漲價2倍!還有可能缺貨,今年還買得起車嗎?

近期,受海外汽車供應鏈企業大面積停工等因素疊加影響,一批零部件企業已經上調了產品售價,漲幅最高達到2倍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接下來,國內汽車零部件將迎來大規模漲價潮。

電子元器件普漲30%-80%


海外工廠大面積停擺,首先受影響的就是高度依賴進口的車用電子元器件。

《高工新汽車評論》獲悉,目前MLCC、MCU芯片、電阻等車用電子元器件漲幅普遍在30%-80%左右。其中MLCC漲幅最高達到2倍以上,成為歷年來最大漲幅,後續還不排除再次出現漲價的可能性。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年初開始,MLCC、汽車芯片等元器件已經連續調漲了2次價格,漲價的不僅是海外供應商,國巨電子等國內汽車電子元器件廠商也進行了漲價。

數據顯示,雖然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有1.3萬家,汽車用零部件80%可以自主生產,但類似芯片、汽車半導體等高精尖的產品和產品原材料仍然高度依賴進口,貿易逆差高達上千億美元。

零部件最高漲價2倍!還有可能缺貨,今年還買得起車嗎?

目前,MLCC主要由日本村田、韓國三星電子等日韓廠商供貨,單是日本村田就佔據了全球40%以上的份額。但受疫情影響,日本村田、韓國三星電子旗下工廠均被迫停產,供應趨於緊張,由此加劇了漲價趨勢。

數據顯示,MLCC、芯片等汽車電子器件佔一臺傳統緊湊車型成本的比例是15%,而中高端車型則在28%左右,純電動車型則佔到65%以上。一旦這些電子元器件漲價,汽車的製造成本將普遍上漲。

以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為例,其是汽車電子線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礎電子元件,傳統燃油車每輛車大約需要3000-4000顆MLCC,而插電混動車則需要1萬顆,純電動車型達到1.8萬顆。

去年日本村田公開報價顯示,單個MLCC半導體的價格約為0.1元,據此計算,一輛傳統緊湊車型在MLCC上的成本大約在300-400元,而一輛電動汽車在MLCC上的成本大約是1800元。如今單價上漲30%-200%,意味著一輛電動汽車單是MLCC的採購成本就上漲了500-1800元。

輪胎漲價5%-10%


疫情肆虐下,美國、歐洲等地因疫情導致封城封廠,東南亞等輪胎原材料產地封鎖港口,以及國外各大輪胎企業停工停產,輪胎價格也出現了普遍上漲。

《高工新汽車評論》瞭解到,受橡膠、炭黑等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停工導致供應不足影響,包括米其林、固特異、住友橡膠、倍耐力等在內的10多家輪胎品牌均已經發布了漲價聲明,漲幅在5%-10%左右。

零部件最高漲價2倍!還有可能缺貨,今年還買得起車嗎?

除了國際輪胎廠商,建大橡膠、遠星橡膠等國內企業也相繼發佈輪胎漲價通知,最高漲幅突破10%。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輪胎製造工藝的特殊性,橡膠、炭黑等原材料價格對於輪胎價格有著延遲的作用。因此,受上游原材料影響,在接來下的一段時間內,或將造成輪胎價格持續上漲。

據悉,馬來西亞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橡膠出口國。2017-2019年中國自馬來西亞平均月進口量在6.5萬噸左右,馬來西亞暫時“封城”兩週或將直接造成中國自馬來西亞進口量縮減3-3.5萬噸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進一步導致國內輪胎原材料短缺、價格上漲的情況。

除此之外,國內輪胎企業尚未完全復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國內橡膠輪胎外胎產量8086.5萬條,同比減少27.2%。而受輸入型疫情影響,截止目前國內全鋼和半鋼輪胎開工率僅恢復至63.72%和62.09%。

一批零部件漲價還在路上


諸多業內人士表示,涉及漲價的汽車零部件遠遠不止於這些,一些進口比例較高的汽車零部件,包括變速箱、電噴系統、發動機、渦輪增壓器等等都可能因為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而提價。

目前合資品牌零部件國產化率最高只有80%,即便自主品牌車型也很難做到零部件100%國產。例如不少自主品牌雖然配備的是國產發動機,但發動機所需的噴油系統、渦輪等仍需海外採購,單是海外運輸就需要14-30天。

有江鈴汽車相關人士表示:“江鈴與福特合資的撼路者、途睿歐用的變速箱總成均由國外進口,而我們自己生產的領界發動機雖然來自國產,但有些模塊仍然需要國外進口。”

其中,變速箱是汽車行業技術含量及單車配套價值最高的零部件之一,目前國內車企使用的變速箱90%源於進口。自動變速箱單車配套價值近萬元,一旦漲價整車成本將大幅提升。

據悉,變速器最關鍵的技術就是電子控制單元及相應的控制軟件,主要由日立、大陸、博世、愛信、電裝等公司提供,目前電子元器件漲價,不排除有廠商迫於零配件漲價的壓力進行提價。

此外,《高工新汽車評論》還了解到,目前博世、美國德爾福、日本電裝這幾家幾乎壟斷了所有中國電噴系統的市場份額,但這幾家都有發佈停工停產公告,復工時間還存在不確定性。

車企成本壓力劇增


總體來看,《高工新汽車評論》瞭解到,海外疫情導致零部件漲價、斷貨,合資品牌車企將率先受到影響,部分合資車型或出現缺貨、漲價的問題,特別是一些高端車型。

據悉,不少合資品牌的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依賴進口,以豐田熱銷SUV車型漢蘭達為例,該車型發動機在2012年以前均為整機進口,此後則是從國外進口零配件在國內組裝。目前,豐田在日本的工廠已經停工,購買漢蘭達不僅要加價,還需要等待。如果短期內供應鏈還不能恢復,加價提車的情況還會加劇。

同時,零部件漲價,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車企的造車成本,從而對利潤造成影響,這對於單車利潤較少的自主品牌車型來說,壓力將更明顯。

從各大車企公佈的2019年財報核算可知,賣一部車,合資品牌單車利潤普遍在7000-10000元,自主品牌大多在5000元以下,個別車企的單車利潤僅有1000-2000元,甚至為虧損狀態。

汽車的定價主要由稅收、原材料採購及製造成本、利潤三部分組成,佔比分別是40%、40%和20%,其中20%的利潤還有一般是銷售和運營成本,剩下的才是廠家到手的利潤。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如果一輛傳統汽車標價10萬,製造成本大約是4萬元。其中最貴的部件應該就是它的發動機了,真實成本大約佔整車的15%,大約是6000元,而汽車電子系統成本大約是6000元。

“疫情導致運營成本上升,一輛標價10萬的傳統汽車,單車利潤很難超過7000元。”有車企人士透露,一旦車企的直接供應商迫於壓力漲價,車企的利潤壓力將劇增。

如今,電子元器件以及輪胎等零配件的漲價,必然會對整車製造商的利潤有所影響。但由於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自主品牌廠商並不會上提汽車的終端售價。

這樣一來,車企必然壓縮經營成本,並對一級零部件供應商進行壓價,壓力傳導下,中游零部件將面臨著雙重擠壓的生存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