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泛黃了的照片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歷經數次搬家,家裡存放的照片一次比一次少,今天翻出幾張已故老人的照片,無限感慨。雖已泛黃,卻留下了一些歷史的印記。

一,稀疏的記憶,探索未知的故事

用封存的記憶來說,有點牽強,因為我對爺爺輩的人就沒有太多的記憶,只是零星有一點點。其他都是從父母口中得知我的家史。

兩張泛黃了的照片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這是我的爺爺)

記得我小時候爺爺來過我們家,他花白的鬍子,瘦瘦的,總是穿一件大褂。(他一直穿著大褂,從沒換過其他樣式的服裝)

爺爺擅長走路,不管多遠,很少坐車,不是捨不得,是他養成了走路習慣。

聽我爸爸媽媽說,爺爺最喜歡我,每次帶我回去看望他,爺爺都把我舉過頭頂到外邊顯擺,逢人便說,這是我大胖孫女。當然,這些我是記不得了,因為那時候太小。

再後來爺爺來我家,端坐在椅子上,什麼時候他都是腰板挺得犇直,我便騎坐在他的腿上,揪他的白鬍子,爺爺脾氣可好了,他不急,只是輕聲地說:“爺爺疼,輕點揪。”

我再大一些,爺爺老了,走不了遠路,就沒有再來我家,再再後來,爺爺就去世了。我對爺爺的印象就是這一點點,其他都是爸爸媽媽斷斷續續給我們講爺爺的故事。


爺爺1893年出生,共養育五個子女,爸爸老小。爺爺是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在北京法政大學學法律(過去叫法政大學)。

聽爸爸說,我爺爺記性可好了,法律條文背得滾瓜爛熟,方圓幾里誰家姓誰名誰,有沒有犯法的都記得清清楚楚。

爺爺大學一畢業就回家鄉任縣長,過去叫縣太爺,有蔣介石親自頒發的委任狀,但是爺爺一天也沒有上任,因為他心向共產黨。為了下一代人不受沒有學問的痛苦,他自己出錢辦學,任校長兼教師。

解放前夕,蔣介石逃往臺灣之前,帶走很多知識分子一同前往,有人問我爺爺的是否一起走,爺爺說:“我哪裡也不去,這裡是我的家。”他老先生堅決留在大陸。

但是爺爺有一個柯姓學生是將軍,後來去了臺灣。

我的爺爺沒有給下一輩人留下任何財產,但是他的勤奮好學、勤儉辦學、兩袖清風、不卑不亢的精神一直感染著我們。在我們的成長路上都有他的影子存在。

聽爸爸說我爺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平安是福,要與世無爭,平平淡淡生活。”

在以後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也經常用這句話教導我們,他說:“你爺爺一輩子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你們也要這麼做,一生平平淡淡最好,平安才是福。

爺爺在當地也是一個有名的秀才,很受人尊重,但是也遇到過被劫匪綁架事件,被家人用若干擔米麵換回來的一條命。

據說爺爺還會看風水,家裡蓋的房子就是爺爺選的地方,有一年發大水,別人家的房子都被淹了,唯獨爺爺家房子沒有受損。

我跟奶奶見面的機會也很少,都是小的時候見過,也沒有任何印象。爸爸說奶奶特別漂亮,真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口一點點。爸爸說,過去誰家娶媳婦,嫁姑娘,都請奶奶去給裝門面,奶奶可是個人物呢!

在這冠狀肺炎疫情猛如虎之時,剛好有大把的時間,靜靜地坐下來,翻看一些老照片,找找家族史痕跡,記錄下來,給自己,也給家人一個永久的紀念,是一很不錯的禮物。

二,泛黃的照片,像一張小小的船票

兩張泛黃了的照片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的姥爺和我媽媽還有舅舅。聽媽媽說這是我姥姥剛去世,我姥爺大病一場後,帶她們倆去照相館拍的唯一留存的照片。

姥爺是一位很會做生意的人,為人正直善良,也是小時候見過一兩次面,印象中姥爺大高個,很英俊,在北京和天津一帶做生意,開了好幾家店鋪,還有綢布店(這個店很有名)。後來聽家兄說在東北也有姥爺的生意。

姥姥去世很早,姥爺也差點兒沒命,聽說他跟我姥姥感情特別好,只是紅顏薄命,姥爺很受打擊,那時我媽媽才八九歲,舅舅五六歲,為了兩個孩子,姥爺硬是挺過來了。

聽我媽媽講她們家很有錢,姥爺的錢也不收藏,就放在抽屜裡,她想用就去拿,所以媽媽從小就養成了花錢如流水的習慣。因為姥姥沒的早,姥爺對兩個孩子更是偏愛有加。

據媽媽講,她們家不是一般的有錢,她的姥爺玩古董,家裡大院子套小院,古董佔據好幾間房子,到處都擺放古董,各種瓷瓶。後來經過幾次運動,每次運動都被抄家,家裡已經連一塊瓷片都沒剩,那些瓷瓶全被砸碎,聽老家來人說,造反派砸那些罈罈罐罐時的聲音都是翁翁的,那聲音不是一般的碗盤碎的聲音。

過去了的事情,不提也罷,都已成為歷史。只是突然翻出來這兩張照片才想起把家裡的故事抖落出來,其實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如今父輩的人都已經沒有在世的了,家裡星星點點的故事就剩這些,就讓它們隨風飄散吧。

無論經過多少年倫變遷,無論社會如何變化無窮,歷史終究是歷史,永遠不會改變,改變的是人的思維和觀察歷史的角度。看著泛黃了的照片,能隱約感到那裡隱藏了多少故事?它是否也像一張小小的船票,你在那頭,那頭已經成為歷史,我在這邊,這邊在翻看泛黃的老照片。

兩張泛黃了的照片,鑲在相框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著我們去挖掘一個又一個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