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来临,鱼塘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随着夏季的来临,鱼类也逐步进入快速生长期,由于温度升高鱼类摄食量逐步增加,生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是这时候的天气也在剧烈的变化着,还时不时会伴有大雨,那么在雨季我们的鱼塘该怎样进行科学的管理呢?


雨季来临,鱼塘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鱼塘

雨季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些养殖新人由于养殖经验少,觉得雨季和往常时候一样,鱼塘的管理不加注意,这时候往往会铸成巨大的损失。那么降雨对我们的养殖池塘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因素呢?

  1. 降雨导致温度突变,藻类大量死亡。我们都知道,夏季的太阳照射强烈,藻类会大量繁殖,水体温度也会很高,但是如果有大量的降雨,由于雨水的温度相对较低,巨大的温差会造成藻类的大量死亡,而藻类是池塘氧气的主要来源,同时藻类死亡会释放藻毒素。
  2. 降雨会导致水体对流,将底部有害物质释放到整个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鱼塘底部会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堆积,而雨水由于温度低密度大,而池塘上部水体温度高密度小,这就会导致水体的上下对流,将底层有害物(氨氮、亚盐、硫化氢等)释放出来。
  3. 藻类死亡,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加重水体的缺氧,容易造成鱼类浮头。
  4. 有时候暴雨会造成塘水暴涨,鱼类逃逸造成损失。
雨季来临,鱼塘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鱼塘的科学管理

为了防止雨季给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养殖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从清塘、放苗、养成一直到出鱼,都要时刻做好管理与预防。

  1. 在上一造养殖结束后,一定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暴晒。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池塘底部会堆积大量的残饵粪便,这些有机质长时间得不到氧化会分解成氨氮亚盐以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通过暴晒可以将其彻底氧化分解。
  2.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底质的改良以及水质的调控。随着温度升高,投料量也会加大,这时候粪便堆积增大,及时进行改底操作可以缓解底部的污染。同时通过水质的调控,可以将水体中的有机质转化成藻类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但是藻类一定不宜过浓。
雨季来临,鱼塘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3. 适当混养滤食性鱼类调控水质。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都会混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其不但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主要可以调控水体的藻类。

4. 溶解氧一定要充足。溶解氧关乎整个养殖池塘的成败,如果出现缺氧状况不但容易造成养殖成本上升,还会导致养殖失败。溶解氧还可以对水质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

雨季来临,鱼塘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降雨前后的管理

在降雨前后,我们还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雨水对整个养殖池塘的影响。

  1. 在降雨之前,要对鱼塘进行加固以及做好防逃措施,特别是暴雨来临前。
  2. 做好电力设施的维护,检修发电机以及增氧机以及线路。
  3. 做好上部排水管道。在养殖上,我们经常强调底部排污排水,很少去讲或者强调上部排水,但是在暴雨季节做好上部排水是必要的。通过上部的排水管道,可以及时将雨水排出池塘,降低雨水对整个池塘的影响。
雨季来临,鱼塘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4. 减少投喂。很多人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投喂量只知道加从来不知道减。其实在暴雨来临之前以及 之后一定要减少投喂或者不喂,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残饵粪便对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鱼体在受到 应激的时候反应也会降低。在投喂过程中可以适当拌饲一些中草药以及多维以提高鱼虾的抗应激能 力。

5. 提前进行改底。通过改底措施可以降低水体的污染,防止水体对流造成的水体污染。

  1. 加强增氧。很多时候我们在降雨的时候会忽视人工增氧,其实在暴雨季节由于藻类死亡以及有害物质释放很容易造成水体缺氧,那么这时候的增氧措施一定不能少,而且还要比平时多开。
  1. 在降雨之后,要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以及水质调控。雨水会造成水体的浑浊以及病原菌的爆发,这时候一定要及时调控。
雨季来临,鱼塘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降雨预防不当造成损失的例子

在我近些年的养殖过程中,每到夏季经常会听到很多因为降雨时预防不当造成巨大损失的例子。

  1. 鱼类逃逸。我们养殖的鱼塘多数位置比较偏僻,会有一些老鼠以及蛇洞,特别是有些鱼塘靠近河道,水草丛生不易观察,在暴雨季造成塘堤被大水冲坏而鱼类逃跑。
  2. 增氧不足缺氧浮头。这几年遇到这种现象比较多,我前几年还遇到过。因为塘底泥较厚,下大雨后造成水体对流,塘底有机质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造成整塘海鲈浮头,经过一系列抢救还是损失上万尾。

小结

降雨是我们不能左右的自然现象,但是降雨会对我们的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做的就只能是从小小的池塘着手,从一开始的准备就要做好应对不利环境的措施,在养殖过程中也要做好各方面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不利环境时从容面对。(原创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