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冠期間的網課,我是這樣上的(之一)

一.本文背景介紹

我是安徽工業大學創新教育學院的萬巍老師。1986年華東冶金學院(現安徽工業大學)機械系畢業。被分配至馬鞍山傳動機械廠,是當時軋鋼機和車用萬向聯軸器和通用減速機的國內知名企業。廠長是62年清華畢業的高級工程師,溫州樂清人,能力超強,嫉惡如仇,開拓創新,重視人才。90年代初,我們一個500人的中型國企,就擁有了120人左右的大學生技術人才,哈工大、合工大等校研究生也有十數位,甚至還有麻省理工的博士。

抗冠期間的網課,我是這樣上的(之一)

1987年因為獲市團體舞蹈比賽冠軍的機遇,我被舞蹈老師欣賞領到馬鞍山當時最豪華的DSK夜總會,夜晚從事調酒師的業餘工作直到1993年。1991年初,因為想多長見識,出外磨鍊自己,我直接跟廠長交流,要求從事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工作。一干就是6年多,基本隻身跑遍大半個中國。赴各地工作中,無故很少打車,用自己堅定的步伐,丈量大地,經歷無數,磨礪無數,收穫無數,也成長無數。回想那些年,正是因為主動求變,從高知家庭教育原來形成的較內向拘謹的性格,改變到後來的善思交流的外向。

抗冠期間的網課,我是這樣上的(之一)

2000年12月,我回到母校任教。其間邊工作、邊求學深造,也在11年獲得高級實驗師職稱。 2012年,因為有我的學生聽了我的課,深有感觸,將浙大鄭強教授推薦給我,我通過視頻才開始真正瞭解他,直到今天深刻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愛,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這無疑是崇高!

抗冠期間的網課,我是這樣上的(之一)

正因如此,我從寫給他郵件,從3千字到3萬字,雖未得到他的回覆。但我在2012年卻由此在我校(安徽工業大學)開設了《與大學生的心靈對話》一課,今已9個年頭,併為此聚心開始從“我他你”的順序,花費了8年時光用心寫下了《與大學生的心靈對話》同名書,也即將由《知識產權出版社》推出上市。因為愛,而把自己多年的人生摯悟傾心說與我的學生們,我從來不說雞湯之語,更不會寫雞湯之文。因為真實的磨礪和摯悟,我貼地氣,通人性,講真言。今天中國的青年學子,在“被選擇”的人生的前18年中,雖溫馨卻未沐風雨,而大學校園雖自由卻少磨礪。沒錯,中國即將邁入小康,但18歲成人後如果沒有學會“去選擇”,又如何迎接中國社會真實卻又殘酷的挑戰?三觀成長奠定基礎,不會因為已成年而不為,而是必須去引導、被夯實。先不說對今日“黃皮白心”的厭惡可怕,就是對國內大學生的未來成長之路,必可想見其突遇風雨的無奈和無助,我們必須打下人生重要的一根柱子。因為,長大不只是年齡,更應是成長中磨礪出的堅定如鋼。

抗冠期間的網課,我是這樣上的(之一)

各類教學中,我每年要教學4千多學生。更在2007年開始兼職在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帶課,又已14年,其間經歷又無數。因為我、數經歷後的深悟,常變常新,與時俱進,上此課時曾吸引三校同學俱來聽講對話。學習、生活、責任、使命、運動、情感、意志、交流等等,絕非與生俱來,關鍵是你是否熱愛每個人和我們中國!而這種熱愛,來自身邊,來自腳下,來自努力,更來自磨礪!

現在的大學生們,大多都沒有學會通過努力去贏取機會,創造更多的機會。因為只有你做了,才有機會被人認識、鑑別,才有機會被賞識、重用,而這何嘗不是人生的學習?

敬請期待:《抗冠期間的網課,我是這樣上的(之二)一一改變來自思考,來自創新,更來自實踐》真誠感謝您!

抗冠期間的網課,我是這樣上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