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飞人”几近绝迹,疫情冲击温哥华楼市


“空中飞人”几近绝迹,疫情冲击温哥华楼市

Photo by Max Ostrozhinskiy on Unsplash


1.


42岁的Bonnie Ye四年前离开中国,嫁给了一个在相亲网站上认识的温哥华男人。

没过多久,这个“空中飞人”式的男人就开始频繁穿梭于中国和温哥华的两处房产之间,留下她独自照顾年幼的女儿。

两人后来离婚了。

Valerie Ng今年19岁,她还记得小时候最不喜欢父亲离开温哥华跑去香港,她会咬住父亲的耳朵,咬得血迹斑斑。

但后来,她和母亲开始害怕父亲,印象中的他变成了一个“喜欢大喊大叫的人”。

如今,母亲已经回到香港,她还留在加拿大。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只是众多“空中飞人”家庭中的冰山一角。

这些家庭中的“空中飞人”,指的是一位家长,通常是父亲,在空中花费大量时间,频繁往返于温哥华和中国之间。

他们舍不得加拿大的生活,更放不下中国的经济来源。只好把本该陪孩子的时间,用在了无数的航班上。


2.


这批无奈的“空中飞人”,是温哥华楼市的坚定捍卫者,长期以来从未放弃过这座城市,无论自己有着怎样的不便。

对于温哥华来说,一批又一批的“空中飞人”,有望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房地产繁荣。尽管本地人并不喜欢这种所谓的繁荣,但他们无能为力。

如今,一切都被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作为加拿大的华人财富聚集区,大温哥华地区刚刚报告了最新的“空中飞人”动向——近乎绝迹。

据大温哥华地区房地产经纪人的普遍反馈,现在基本看不到来自中国的买家了。

这意味着,“空中飞人”梯队的后备力量出现了不足。

加拿大RE/MAX地产经纪公司甚至在网上发布文章,专门探讨“温哥华房产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业界与媒体一道,希望描绘出一幅未来几个月的市场走势图。他们也想知道,新的“空中飞人”还会来吗?

“空中飞人”几近绝迹,疫情冲击温哥华楼市

Photo by Samson Creative. on Unsplash


3.


“随着边境的关闭,作为对疫情的回应,温哥华的房地产商已经注意到,中国游客和买家的数量明显减少。”RE/MAX公司指出。

“中国国内为应对疫情而实施的限制,对他们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许多限制已经蔓延到了其他地区,这些地区是温哥华房地产的主要投资者来源。”

在这些有关温哥华楼市的最新分析中,“外国买家”和“非居民”这两个词被广泛地交替使用。

尽管“空中飞人”未必都是外国人,但外国人基本都是“空中飞人”。

“温哥华房价高企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外国买家’和‘非居民’。”有分析称,这两个词对于温哥华楼市的意义,要显著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城市。

根据加拿大房贷与住房公司(CMHC)的调查,温哥华市区11%的公寓由非居民业主拥有。考虑到公寓市场是温哥华楼市供需最不平衡的部分,很明显,“空中飞人”的动向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RE/MAX的分析师称,温哥华房价昂贵的程度,直接挂钩外国买家购买的程度。所以任何有关温哥华的研究,都离不开这个主题。

如果“空中飞人”绝迹,这些研究都将被改写。

“空中飞人”几近绝迹,疫情冲击温哥华楼市

Photo by Cristofer Jeschke on Unsplash


4.


RE/MAX分析师表示,外来买家的需求下行压力 ,是否足以 “软化”温哥华的房价,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但很多人还是乐观地认为,尽管公寓市场出现波动,但任何整体影响可能都是暂时的。

“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已经把自己从封锁中解放了出来。”RE/MAX分析师表示,由于中国的情况好转,未来仍旧值得期待。

“如果他们的经济复苏沿着同样的轨迹持续下去,外国投资者的兴趣很可能会在2020年结束前重回温哥华。”分析师称,目前中国的恢复情况领先北美,这是一大利好。

与此同时,一些新老负面因素,目前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亚洲的父亲们会变得孤独,婚姻受到威胁;妻子们独自面对管理家庭的压力;金钱和汽车用来弥补父母的缺席,孩子们也被宠坏。”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David Ley说。

与此同时,许多民权组织警告称,疫情可能助长温哥华歧视华人的氛围。

尽管存在这些负面因素,但对“空中飞人”来说,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就只能坚持下去。况且,加拿大的社会氛围、教育体系、身份护照仍颇具吸引力,至少孩子长大都愿意留下。

业界相信,一旦疫情好转,新一批“空中飞人”还会来的。


《华人家族财富》所刊发的文章及观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阅读者请根据独立判断做出投资决策,《华人家族财富》不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The End -


撰文 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