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生態與村民致富實現了兩不誤

  

村居生態與村民致富實現了兩不誤

劉皓委員(右二)視察生態環境建設

 

陽春三月柳絲長,碧波盪漾草清香。為指導疫情防控和養殖業復產,我又一次來到耦耕堂村養豬大戶老焦的門前。眼前是可容納五百多頭豬的氣派豬舍,兩個大型三級沉澱池,不遠處是投資千萬元建成的糞汙無害化處理中心。摘下口罩,我長長地吸了一口鄉村清新的空氣。

江蘇省射陽縣耦耕堂村是我的家鄉。作為多年的政協委員,我始終關注著這裡的點滴變化。然而,這些年來,缺乏治汙措施的家庭養殖場在鼓起村民錢袋子的同時迅速透支著環境容量。村裡的河道成為豬糞直排點,亂搭亂建的雞舍隨處可見,外人一進村子就要捂著口鼻,冬天也是蒼蠅滿天飛。職能部門為此傾注了很大精力但囿於法律法規對小型養殖汙染治理的漏洞,治理成效不顯。

因為一件環境信訪,我將履職的重點聚焦耦耕堂。2015年10月我向縣政協報送了社情民意《耦耕堂畜禽養殖汙染嚴重亟待綜合治理》,引起了射陽縣檢察院的關注,該院派員實地調查後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向縣農委、環保局、鎮政府發出督促履職檢察建議,引起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縣政府迅速召集各部門會商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方案。

2015年12月,我作為鄉鎮幹部參加了政府、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耦耕堂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專項行動,我們籌集1000餘萬元資金清理河溝、建設養殖小區、修建三級沉澱池,耦耕堂的面貌出現喜人的變化。

2018年4月28日,江蘇省檢察院檢察長劉華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來到耦耕堂,經過實地走訪,大家一致認為這起公益訴訟案件的成功辦理從根本上改善了基層村居生態環境,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具有重要的借鑑推廣意義。後來,該案獲評2018年“江蘇省保障民生十大優秀案例”,2020年2月 18日,耦耕堂作為秀美鄉村的典型登上了《人民日報》。

在那之後,作為政協委員,我又將履職方向從耦耕堂延伸向全縣養殖環境的改善,向政協提出了《種養結合、資源化利用養殖廢棄物的建議》,得到縣委主要領導批示。縣政府向上爭取到4000萬資金在全縣建設4個糞汙無害化處理中心,其中一個落戶在耦耕堂。將小散戶的養殖糞汙統一收集後處理,在規模養殖場建設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就近還田利用。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全縣境內所有的畜禽養殖都納入治汙體系。

此刻,養殖戶們都和老焦一樣在忙著清理養殖圈舍,他們希望通過辛勤的勞動挽回疫情帶來的損失。他們充滿信心的笑容,猶如春風拂過我的心田。

(劉皓系江蘇省射陽縣政協委員、射陽縣合德鎮黨委副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