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你怎么做事的?

朋友艾莉最近很苦恼,因为领导交代的任务搞砸了,她对我诉苦说: “ C猫,你知不知道我多冤枉,我明明按照领导说的方法做的,但是结果证明领导的方法根本行不通,搞砸了还被他批评。你说我冤不冤?”

我问她:“ 你为什么觉得领导的话或方法就一定是正确的?你做事过程中没有自己思考吗?过程中难道你一点怀疑都没有吗?”

艾莉苦着脸对我说:“ 我刚开始是有点怀疑的,但领导说按他说的方法赶紧把事情办妥了,我就觉得领导工作经验比我强那么多,他的方法肯定不会有问题啊,而且他还说得那么肯定!

我叹了口气,对她说:" 领导交待工作任务的时候,对新人经常会附上相关的工作方法,本意是想让你利用固有的工作模式为你提供方便。但你处理的事情是变化和发展的,固有的模式就不可能解决你遇到的所有问题

。所以他的方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生搬硬套。你作为主导事情的人,最需要的就是把自己当作主角,不迷信权威,不盲从经验,独立思考做决策。”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我要听谁的?听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决策

艾莉说:'' C猫,道理我都懂,但我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做决策呢?''

回答她的问题之前,我们要搞清楚自己是如何思考及做事的?

《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包括我们所有的观点和结论,本质上都是一种假设,而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之后形成的。

这里有个重要的概念,即假设。理性做事的顺序,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事实进行大脑解读后,做出假设,再采取行动。即如下图所示:-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重点:做出假设

而像艾莉一样,对领导所说的全盘接收,跳过做出假设这一步骤,直接采取行动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跳跃性假设''。如下图所示:-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重点:跳过假设,即跳跃性假设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曾意识到是“ 跳跃性假设 ” 帮我们选择了思考路径,

我们直接根据直觉、过去的经验,甚至别人的经验,不假思索地就对某件事采取行动。

缺乏做出假设及深入思考的过程,让我们一步步失去了发现新的解决办法的机会。

美国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曾说:“ 人很多时候就像录音机一样,按一下就播放。”如果我们一直被跳跃性假设绑架而不自知,就会像录音机一样,一按就播放磁带,而且还永远播放同样的磁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跳跃性思维?

通过自问自答, 放慢思考速度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放慢思考速度

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一书中提到,他自己早期在学习象棋的时候,常常会凭借直觉说不清楚的理由下棋。教练为了帮助他发现问题,便通过提问让他放慢速度。

每当维茨金要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时,教练都会要求他解释自己思考的整个过程

  1. 要达到这个目标有没有别的办法?
  2. 你是否意识到了对手的威胁?
  3. 有没有考虑不同的布局顺序呢?

我们在工作中做决定,和维茨金下棋时做决定没什么两样。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自问自答,放慢思考的速度,我们可能会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

比如艾莉如果在她接到领导任务的时候,不是全盘接收领导的建议方法,而是自问自答:

  1. 领导的意见是可行的吗?适用我现在的情形吗?
  2. 有没有别的办法?
  3. 我考虑的因素全面吗?
  4. 我自己做出的决策合理吗?

......

像这样放慢思考的速度去想事情,看似花费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我们跳过此步,用跳跃性的决策处理事情,未来浪费的时间恐怕更多。因为在某一阶段,影响我们工作的跳跃性假设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它重复出现的几率却很大,如果我们不断改进跳跃性假设,进行深度思考,积累起来便能极大地改善工作中很多问题的处理方法,越到后面越会体会到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先慢后快!

那如果我们本来就遵守理性做事的顺序,先做出假设再采取行动,但是我们的假设错了,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通过反思训练,倒逼理性思考

之前说了,做事的顺序是如下图所示这样:-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正向思考做事

那么,如果我们的假设错了应该怎么办?

其实修正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反过来思考,重新校正假设,做出新的假设,再采取行动。如下图所示:-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反向思考决策

这里要注意反思不是总结,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假设进行分析并校正。

《穷查理宝典》中有个联邦快递的案例,可以很好的说明如何反思校正假设。

联邦快递的宗旨是保证货物按时送达,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员工却不能按时完成工作。

主要原因是为保证货物按时送达,所有飞机需集中在一个地方,把货物转发到各飞机上,而飞机只能在晚上才能集中在一起,导致必须安排员工半夜加班。

最初,联邦领导层的假设是:为鼓励大家加夜班,公司按小时支付夜班薪水。但其结果很不理想,因为很多员工想拿多点加班工资而混时间,把工作拖得很长,效率却不高。

后面他们分析,并不是工作时间越长越好,而是

希望员工快速无差错地完成任务

于是,他们改正了假设:为鼓励大家快速保质完成工作,公司按班次支付薪水,并允许夜班工人完成任务后提前回家。

第二个假设是按工作质量来支付薪水,还可以提早收工,员工自然想早点保质完成,领工资走人,所以效果很好。

做事是否先知先觉,主要就在于是事前是否做出假设再采动,事后是否针对假设做反思及校正。通过反思,倒逼自己理性思考,所以,养成反思的习惯特别重要。

但是,我们要如何养成反思的习惯呢?

训练反思能力的3个方法

STEP 1: 通过如实记录,把思维缓存及定格

我们大脑有2个弱点:

1) 我们的工作记忆有限,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打转。

2) 发生过的事情,大脑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并误读过去的行为。心理学称为“认知失调”。

而解决这2点却很简单,只要如实地记录自己思维的过程及发生的结果

通过记录,能够缓存思考的过程,还能如实地保留当下事情的全程,长期储存及定格。

结合之前所说的做事的顺序及反思的顺序,我们需要记录:-

  1. 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2. 我们是如何解读的?
  3. 我们最初的假设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4. 达到了什么样的结果?
  5. 结果是否达到预期?
  6. 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之前遗漏了什么因素?
  7. 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8. 调整假设后的结果如何?与我的预期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

开始记录时,可能会像记流水帐一样。但通过不断提问及反思,反反复复调整到合适的假设,我们可以深挖一些看不到的底层真相,记录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但只是记录还不够,一段时间后,我们还需要分类整理。

STEP 2: 通过分类,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

当记录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记录的内容很多都是水货,有启发的内容很久才能翻到。

这时,我们需要把记录的内容提炼出精华,再分类整理,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

比如说C猫,就是参考《晨间日志》的方法,早上第一时间把混乱的思绪记录下来,用流水账模式把昨天发生比较触动的点记录下来,写下自己当时是如何思考的,然后提炼关键词。

一周后,我会分类整理,按事件的类型,工作,生活,学习的内容及关键词等做分门别类。我喜欢用印象笔记来记录,因为可以打标签,方便后续查找。

每个人喜欢记录的方式不同,只有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才是最好的,关键是要坚持记录及整理, 养成反思的习惯。

那我们坚持一段时间养成习惯后,还需要做什么来提升反思能力?

STEP 3 : 时常回顾,连接过去与未来

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 记录整理之后,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时常回顾,而且还需要定期回顾

回顾,是让我们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的过程,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好好学习》一书中,有一个思考模版,我觉得可以参考作为回顾的自问自答清单。以周或月为一个单位,问自己以下问题:-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C猫整理的自问自答回顾清单模版

稻盛和夫曾说:“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用基本、简单的原则思考。遵循简单原则做决定,虽然看起来会让当时的自己更窘困,但这些答案的影响地是在与时间做朋友。”

按周、月、季度、半年、一年为单位,时常回顾反思,加入了时间的力量,让我们在审视的过去时,

有可能超越短期反思经验的局限,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解决现在及未来的问题。

C猫总结

比尔·盖茨曾说:" 人和人之间并没有多大能力的差别,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行动不同。"

思维方式的不同,产生的结果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正方向 V.S. 反方向 思考

希望每个人都正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如上图一样,正方向理清做事的顺序,避免跳跃性假设,在认真做出假设后才采取行动;反过来不断反思,研究及校正原先假设,慢慢打磨出自己的洞见。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做错了被批觉得冤枉?3个思维技巧来帮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