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究竟是什么样的皇帝?

李俊宣府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4月25日,在紫禁城后万岁山(今北京景山)的寿皇亭边,崇祯皇帝望了望身旁的老太监王承恩,长叹一声,随后自挂黄绫,在槐树下终结了不甘心的一生。这一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创立的大一统王朝宣告灭亡。

▲明思宗朱由检殉国处

作为末代皇帝,朱由检的一生乃至于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受到后世的种种争议与猜测。有人对他报以同情惋惜,有人认为他太过倒霉,替前几位皇帝收拾烂摊子,但亦有人批评其一手造成国破家亡的悲剧。

为避免落入“以今论史”的窠臼之中,在评价崇祯皇帝前有必要了解其登基前的明朝境况。虽然万历皇帝、天启皇帝被后世大加批驳,但他们的政绩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后,重新设立了万历晚期撤销的部分税收机构,国库因此更加充裕。

▲崇祯皇帝剧照

专心致力于做木工的天启皇帝,把朝政放手交给内阁与宦官,只在特定情况下露面。于是远在外地的武将可以相机决断,不必被“纸上谈兵”的朝廷瞎指挥,辽东局势所以也还过得去,与后金作战互有胜负,但总体上偏好。客观地说,虽然朱由校不务正业,但却收到了比他亲政还要好的效果,赋税体系稳定,大多数官员愿为朝廷做事。

然而在崇祯皇帝登基后,他为肃清“阉党余毒”宣布废除工商税,江南士绅们和东林党人高兴得无以复加,称赞朱由检是“仁君圣主”,可是由此带来的国库空虚、军饷断绝,却直接导致了明朝对后金战争的频频失利,尤其是在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中,大明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城池除宁远外悉数陷落。

▲明朝晚期女真诸部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得打自己脸,不断对各地加征赋税,然而却恰好赶上灾荒,大多数人正需要朝廷抚恤赈济,生活无以为继的百姓只能揭竿起义,导致明朝内外交困、疲于应付。崇祯皇帝若想同时做到“剿贼拒虏”,就必须选用优秀将领,而他却恰恰做不到这一点——崇祯皇帝用人不看才华只凭个人好恶。

朱由检刚登基时,兵部尚书是天启年间立下赫赫战功的阎鸣泰。不过很快他就被御史们举报是魏忠贤党羽,于是崇祯皇帝将他撤职抄家,并流徙边疆永不录用。接着,他任命宠臣王在晋为兵部尚书。

▲喜峰口长城

由于明朝军队严守锦州,数次攻城未果的后金军队便转道从喜峰口入关。对此王在晋心知肚明,却拒绝在喜峰口设兵防守,结果将皇太极率领的清军放入关内。如此严重的战略失误,崇祯皇帝仅仅是将他削籍除官,增援王在晋的袁崇焕却被凌迟处死。

再换了好几任兵部尚书后,朱由检又将心腹臣子杨嗣昌推了上去。杨嗣昌上任后,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指挥洪承畴、孙传庭将李自成围困于山中,并将张献忠幽禁于谷城。眼见着形势转好,朝廷却调洪承畴北上冀辽,孙传庭则被诬下狱,李、张二人又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自觉有负圣恩,羞愧难当的杨嗣昌服毒自尽,但篓子还是捅下了。

▲“闯王”李自成蜡像

在崇祯一朝,最擅长治军的莫过于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三人,可惜崇祯皇帝却太敏感多疑,既错失无数良机,又错杀无数将领。从喜峰口入关后,皇太极率部直扑京畿,卢象升调集天雄军前来勤王,却因崇祯皇帝的猜忌无法获得援军,最终被围困至死。镇守蓟辽、屡败后金的袁崇焕因小人谗言,就被崇祯帝怀疑有谋反之心,果断下诏凌迟。

在平叛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孙传庭,因上疏劝阻朝廷征调秦军北上蓟辽,就被革职下狱三年,李自成因此日益坐大。三年后,无人可用的崇祯皇帝才将孙传庭放出来,让他带着5000残兵去抵挡“闯王”的50万大军。前者以身殉国后,崇祯皇帝居然怀疑他是诈死,既不给其家人抚恤,又不授予任何谥号,几乎凉了天下人的心。

▲崇祯皇帝及王承恩剧照

无数忠心报国的将领都被崇祯皇帝处以极刑,剩下的臣子终日战战兢兢,抱着朝不保夕的心态开始大肆贪腐,哪里还肯为国家尽心尽力?于是在执政后期,崇祯皇帝悲哀地发现自己除了每日清坐于朝堂之上,再无事可做。反观同样风雨飘摇的清朝,连咸丰皇帝和慈禧这一介女流,都能让汉臣执掌军政大权,结果迅速镇压了已占据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就豁达放权而言,朱由检被甩了一条街。

▲隋炀帝杨广剧照

客观地说,崇祯皇帝是个勤政节俭的君主,但却更是个猜忌多疑、薄情寡恩、理想主义严重的皇帝。如果他能多为百姓考虑,少折腾一些,或许农民起义还不至于那般声势浩大。想当年,隋炀帝杨广以弱冠之年便统一全国,还修筑运河沟通南北、北伐高句丽以保障东北安定,如此雄才大略的皇帝因为太过折腾都亡了国,何况是能力尚不如前者的崇祯呢?

参考文献:

《秦隋论》《剑桥中国明代史》《明实录》


趣观历史


崇祯应该是一个很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皇帝,他在位的17年里,确实做到了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勤勤恳恳地工作,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崇祯的工作态度是极好的、但是工作表现是极差的。

1、统御能力不强

崇祯很多时候都想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可他御下的水平真的很一般。刚执政的时候,认为阉党祸国殃民(自己也遭过罪,)于是把魏忠贤给杀了,可是支持杀魏忠贤的反对派里面也不一定都是忠臣啊。自从以后崇祯似乎跟选择性失忆一般,没跟他的老祖宗们学着用内廷宦官制衡文臣集团,结果就导致了整个文臣集团以东林一家独大,做事只会空谈,出事只会甩锅,崇祯陛下十七年里就在这样的员工头上兜兜转转做领导,怎么会不被蒙蔽呢?



2、缺乏战略眼光

说到底,崇祯没有大局观,或者说他太过于急功近利,事情凡稍微有点阻力,一遇到困难,他就难免怀疑大臣,想着临阵换将。在流寇和东虏两方面的压力上,他有点进退失据,属于那种哪里冒火了就哪里去扑,没有想到问题症结之所在。不过即便让他找到了王朝崩溃的主要症结,他也没办法弄,毕竟这个症结,是绝症治不好。

3、偏激不合格的政客

虽说皇帝是封建社会权力最大的人,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皇帝权力再大,也需要人去执行,而执行的人会因为对皇帝陛下本人的感官,造成执行结果的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皇帝需要示恩、需要宣威、要怀柔、要笼络、要狠决、要毒辣这些都对,但这分什么时候在什么人身上用,不能一时怒火攻心,就乱来一起,有时候都不调查了解清楚就下命令,真的能够害死人。



但崇祯无疑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也不贪图享乐的皇帝,只是他生不逢时,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他解决不了日益激烈的阶级矛盾,也拯救不了快要枯竭的中央财政,他能看见军制已经臃肿不堪,却没办法动更多人的利益来变革,大明制度下的蛀虫,你不拿他们开刀,他们会慢慢吞食掉整个国家的生机、你拿他们开刀、制度就会崩溃,皇帝就真的会变成孤家寡人。

崇祯或许也知道,但是知道又能怎样呢?他没有信心也没有力量去改变,本来就已经很乱了,再把官僚士绅和卫所军头逼反了,这个国家只会亡的更快。所以他十七年来都殷切希望有一个如精忠岳飞一般的人物,力挽狂澜,收拾山河,而且要快要稳,可惜没有一个能如他心意。

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终结,崇祯虽贵,但也无可扭转这种趋势。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文话史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1610一1644)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即位,在位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于煤山(今景山上自缢,终年35岁。崇祯帝在继位伊始,就发奋要中兴已深陷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摇摇欲堕的明朝社稽,他首先从清除长期为害朝庭罪恶累累的″阉党"集团开始,抓住时机,一举铲除了阉党头子魏忠贤的党羽,逼迫魏忠贤自缢。沉重打击了阉党的嚣张气焰。随后,又将阉党二百多人,分别进行了处理。这一行动,使明王朝开始有了复兴的希望。但也失去了对曾遭受过阉党倾压的士大夫集团的制约。从而使这些人也开始为所欲为起来。当时的国势,外有后金频频进犯,內有农民起义势头越演越烈。而朝中大臣却互相内斗,对皇帝的政策拒而不行。面对这种局面,崇祯帝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事必躬亲,探求治国方略,毫无倦意。同时,他平反寃獄,复用天启年间曾被阉党陷害的官员。察核官吏,力禁朋党,整饬防务。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命其复土抗辽。在他执政期间,同前两朝相比,成效显著,朝政大为改观。但同时崇祯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外庭大臣不满,他在清除了阉党后,又重用了另一批宦官,给予他们以监察其他官员的特权。致使新的宦官势力迅速膨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更加尖锐。1644年明军在与李自成义军和满清军的作战中,均遭大败,失去抵抗力。3月17日,起义军围攻京城。明朝大势己去,灭亡己定。18日晚,崇祯帝写下召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良。逼迫周皇后、袁贵妃、张皇后自缢,(张皇后当时自缢未成,被李自成救下,但笫二天晚又自尽)又命太监将他的三个皇子送往外戚家避难。然后亲自砍死15岁的长公主和幼女昭仁公主及数个嫔妃,换上太监便装,于晚间张皇出逃。因夜晚城京城四门不开,没有逃出。19日义军攻破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与唯一跟随他的太监王承恩一同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和明朝后期几位皇帝相比,崇祯帝算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个比较复杂有争议的人物。他在位期间,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纷纷举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至明王朝灭亡,崇祯帝也落了个吊死煤山的可耻下场。


渤海绿洲


对于崇祯朱由检应当分为两个角度来看待。

首先是做人,如果他不是一个皇帝,而是普通人,哪怕是个亲王,所表现的都是仁和与通达。从他当皇帝其极其信任东林党就能看出他本心比较单纯。还有就是袁崇焕吹牛导致北京被后金洗劫,满桂等大将战死,袁崇焕入狱,而崇祯一直不想处死袁崇焕,但是所有官员都要求处死袁这件事上,崇祯所表现的是想保护,但是无能为力。大家似乎看到了不太一样的历史了吧,历史不是人云亦云,是合乎正常的人情世故的,基于史料的反推,不是为了黑而黑的谣言。

崇祯被东林党利用后,绝对不再信任手下的大臣,当时的政治环境已经崩塌,就是有能力忠君的大臣也会不遗余力的进行党争伐异,卢象升孙传庭都被卷入,孙承宗也是权高位重又会自保才抱住晚节。不到20岁的小孩子,没了魏忠贤这种能嚯嚯的太监当挡箭牌,绝对不会再有信任感。所有官员都睁眼说瞎话,任哪个皇帝都含糊。

皇帝只是决策领导,智囊是大臣要做的,崇祯几次改革,被委任的大臣都铩羽而归甚至被攻击入狱。逼得崇祯最后训练的4000太监兵,准备搞大政变,拿回皇帝权利。大家是不是又看到了不同的历史诠释?


休闲宇宙的度假星球


崇祯皇帝可以说是生不逢时,首先这个人在明朝千疮百孔的时候接手了它,继任皇帝以来可以说和他老祖宗朱元璋一样很节俭也很用功,大事小事一把抓,可是这个人对时局的判断和驾驭人方便不行,上任后用霹雳手段铲除了魏忠贤,但是杀的不是时候,在国家需要这么一个能帮他统一权利调配帮他治理国家时杀害了这个一个人,而且重用东林党人、灭杀袁崇焕,可以说后期做的几件事没有一样不是加速国家灭亡的,如果说他生在一个人才济济的年代,由一位名臣辅助,可以说比明朝其他几位奇葩的皇帝可能更有作为,可惜成了亡国之君,落得个吊死煤山的下场。


晴空喜欢笑呵呵


总结八个字:勤政,刚愎,操切,空想


峰颜2019


凭心而论,由检皇比哥由校要好得多,可惜天意当然无力回天。当初不叫由校上,给他工商部门发个木匠个私执照一定会成专业老板。到由检上场已日薄西山,终有治国之心,乃无回天之力。一面李自成造反其实是祸乱天下加杀戮人民,加速明王朝寿命。二是清满乘机攻关加行使反间计。崇祯皇帝基本都好,屈杀袁崇煥不明之责还承担了君王死社稷的后果。惜哉!哀哉!


萧湘居士__


崇祯是藩王继位,没有一套自己的领导班子,没有根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明朝只有储君才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其他皇子只要混吃等死就可以了)。他的优点就是比他哥哥天启帝能生,儿子都有好几个。


静夜思160519196


败家子,这么大家业被一帮文官老狐狸糊弄死了


火星人上的1527号


一个想要力挽狂澜,却没有英明果断品质的中庸之主。他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也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一步步退缩一步步委屈求全,以为那样就能保住太祖基业,最后也只能君王死社稷了。

崇祯非亡国之君,奈何遇上了亡国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