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井的來歷

甜水井的由來

二十年前,蒲城縣西南域有個鄉鎮叫甜水井,鄉政府南邊約3裡有個村叫甜水井村,村裡有口古井據說水是甜的。你可能覺得井水是甜的不足為奇,但是,你要是知道在這井的方圓十數里乃至更遠的水都是鹹的、澀的,唯獨這口井的水是甜的,甚至在距離這井的旁邊幾米挖出的水都是苦澀的,你就會拍案驚奇啦。

蒲城縣南紫荊塬下古時為滷陽湖,滷,顧名思義,後由於種種原因水去湖幹,遠遠望去白茫茫不見邊際,中間或尺餘或數畝大的水面,再後來就形成了百里荒灘,也留下“楊爵拜水”的民間傳說。如今蒲城縣北有條縣道叫“五陵路”,因為這條路以北有橋陵(唐睿宗李旦)、景陵(唐憲宗李純)、光陵(唐穆宗李恆)、泰陵(唐玄宗李隆基)和地處平原的惠陵(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李憲,諡號“讓皇帝”又稱 “讓冢”),合稱“唐五陵”。

甜水井的來歷

滷泊灘

甜水井的來歷

蒲城縣在唐朝時稱奉先,因為葬有歷代先皇,所以在位的皇帝為彰顯以孝治天下引導孝道或祈求福祉祖宗保佑時會親臨奉先縣的帝陵祭祀。有一大旱之年,為給百姓求甘露,皇上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前去拜祭列祖列宗,途中,內務所備水已所剩不多,堅持前行三十里後,在又熱又渴之時終於遇到一個小水池,於是皇上下旨休整,待洗漱、飲水之後補充備水再行前行。誰知看著清澈、乾淨且有魚兒悠閒遊動的水,入口即鹹澀無比難以過喉(今天我們知道是這裡的水鹼、硝、氟含量過高),一眾人等均覺失望、煩躁,消極之時五個一堆十個一群休息,期間有位士兵發現他旁邊的馬用蹄子刨了幾下蹄坑就有了水,並且隨後飲了起來,士兵驚奇就嘗試著喝了一口,頓覺甘甜爽口很是解渴,他懷疑是幻覺,就狠狠擰了自己一下,再次喝了一口,沒錯確實甘凜無比,趕緊報告給了上級,上級嘗後又迅速上報,報到御前后皇上命挖掘,解決了眾人的飲水問題。

回宮後不久,天降甘露,旱情解決了,皇上回想連日來的種種認為是自己貴為天子加上祖宗庇佑的因果,遂命人在當初挖掘之地造井。井造好後彙報給皇上,皇上想起當日所飲之水“甘甜無比、猶如聖水”就給這口井賜名“甜水井”,並令隨行隊伍中的部分官兵駐紮於此守護,且此處距皇陵不是很遠,與守陵人員還可以照應。(小時聽老人說原來叫什麼營、什麼寨的村大多是住過軍隊的,這口井附近有個村叫寨子村)

朝代更替,歲月不居。據當地老人說,民國時附近的村民生活用水還是在這口井取水,後來由於其他原因井內投入了好幾個碌碡(當地人用來軋穀物、麥子、平場地的農具,用石頭做成的圓柱形,又叫石磙)拴馬樁等逐漸成為廢,當地群眾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池塘,再後來發展為收集雨水囤在窖內。

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政府為當地群眾鋪設了管道,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水窖只用於應急或澆花澆菜,也有填沒了的。跨世紀後,在撤鄉並鎮政策下甜水井鄉劃歸荊姚鎮,甜水井也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去,00後的已基本不知道甜水井了,那裡只有一個叫甜水井的村子和那個甜水井的廢墟遺址。

2019年初,當地一些士紳和熱心村民集資在原址對甜水井進行了重建,並建了亭子,4月縣文物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及專業技術人員實地調查確定甜水井遺址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甜水井的來歷

甜水井遺址

甜水井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