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方方”

在此之前(即方方日记被国外出版之际)我曾经在头条上发过一篇短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没想到一不小心成了一篇“爆文”。评论区的评论绝大部分跟我的观点一致或相近,也有极少表达了与我的观点相左的,甚至还有个别说我是蹭方方女士的热度。说实话,这一说法本人是坚决否定,虽说思想境界谈不上多高尚,但也绝对不会蹭别人的热度,更不会蹭方方的热度。我所表达的不过是一个中国人的观点而已,而评论区中的评论说明了绝大部分国人与我观点相同。

原本不想再说方方这个人和她的《方方日记》的,可这几天来出现了不少“杂音”,有替方方“喊冤”的,说她的日记被外国出版不是她的本意,出版商介绍她和她的日记的那些话与她无关;还有替方方“叫屈”的,说方方不过是本着一个作家、一个文人的良知,用“她自己的笔”“记录”了当时的“真实”,不应该被骂,更不应该说成是“汉奸”,特别是她的那句“时代的一小粒灰尘,散落到个人的头上,就是足以压垮人的一座大山。”更是被一些人奉为圭臬而用来反证方方的“勇敢”“正直”和“为民请命”。的确,她的这句话看似非常有哲理,也非常的没有错。但是,它能说明什么呢?是想说武汉封城是一个时代的“一小粒灰尘”?还是想说全民自觉隔离阻断病毒的抗疫悲壮之举成了散落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的“一小粒灰尘”?仰或是想说我们战疫的悲壮之举“就是足以压垮人的一座大山”?一句看似有哲理实则故弄玄虚的话、一句非常没有错但未必正确的话、一句有些卖弄“学识”的空洞无物的话,居然会被一些人奉为圭臬,这些人中还不乏张抗抗这样的大咖。

再评“方方”

除了“喊冤”“叫屈”的,还有给方方“贴金”的,比如有个人在视频中就说《方方日记》不管现目前怎样,将来它一定会成为考证这段历史的有价值的史料。这T M真就是个脑壳进了水的呀!一本凭“听说”加“想象”出来的满纸荒言会成为“有价值的史料”?那这段悲壮的、英勇的、可歌可泣的战疫史岂不是会被“方方们”扭曲成一段黑暗史?那些牺牲了的和活着的英雄们在这场战疫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呢?

几天来的阅读和思考,我发现方方和她的日记其实已经成了一种现象、一个符号、一个代表,她和她的日记不过是他们那“一群人”一直想要的“结晶”,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标题中打引号。而想抨击这个现象、想敲打这个符号、想骂一骂这一群人的念头让我动笔写下这些文字。

“方方们”有这样一些共性:一是他们言必称“民主”“自由” ,似乎他们就是民主与自由的化身;二是打着“讲真话”的幌子,有的还加上一件“为民请命”外衣,似乎真的是体现了“文人傲骨”;三是“唱反调”,不管国家做得怎样他们都会唱反调,好像他们才是真正的“忧国忧民”,并拿他们的旗帜国来“对比”,尽管常常被打脸,可能够唬骗一时也足以让他们很有成就感;第四是他们都有“才”,拿方方来说吧,宅家里就能把封城后的武汉“一览无余”瞧人家这双眼睛,六十多岁了还有这么好的“视力”,光是“听说”就能写出如此蛊惑的日记,这想象力够丰富的,这要是没有才华能行吗?除此之外,“方方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要你与他们的观点不同或者反对他们,他们就会对你开骂,不是说你被洗脑了就是骂你是奴才,反正他们才是正确的,并且是永远正确。

“方方们”存在已久,但他们的活动也是有其特点的,有时,他们会蛰伏,这种情况一般是对他们不利的时候;有时他们会特别是活跃,这自然是于他们有利的时候下,比如武汉封城之际。“方方们”就好比是我们肚子里蛔虫,会一直与我们“共存”。

再评“方方”

“方方们”会坚称自己说的是真话、实话,是一个勇于直面、敢于批评的推动社会进步的“颜值担当”。正如文学大咖张抗抗说的:“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真不愧是文学大咖,这样的文字一出来,我们谁还敢说“方方们”的不是?细品这段文字应该是想表明这样三层意思:人家首先把自己摆在了社会的“良知”与“公义”的“伟大”位置,是不是有点像把自己摆在了神龛上呀? 其次就是一个“二难推理”,你如果不允许“这样一个批评者”存在,那就不是一个开明的社会。这典型的就是一个流氓文人的骂街的手段嘛;第三层意思是想说“方方们”是伟大的、对国家和社会进步有伟大贡献的,怎么能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呢?还“理直气壮”地说:“一个强大而国家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坍塌”。看看,“方方们”不愧是有知识的人才,连给自己“洗白”的话都说得如此的动听且富有哲理,不过这也足以证明“方方们”的厚颜无耻。

我们从来就没有不让批评,相反,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还广纳谏言,甚至还能接受“怒其不争”的谩骂。在治国理政中,我们的确出现了不少的错,可我们不仅从来就没有回避过这些错误,还不断地纠正这些错误,“方方们”对此肯定是“失明”的。我们需要的是批评,真正的批评,也包括“怒其不争”的谩骂,而不是抹黑,更不是污蔑造谣。

正如有位网友说得好:一群啄木鸟在森林里捉虫是好事,可一群鸟儿盯住同一棵树、同一个位置不停地啄,其目的还是在啄虫吗?这群鸟儿还是啄木鸟吗?

再评“方方”

方方在她的日记中所写的真实吗?这似乎不容置疑,可事实上她所写的只有一半的真实,“一半的真实”还叫真实吗?更何况她还是“听说”来的故事呢。再来说说“批评”。批评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使错误得到纠正,问题得到解决。那“方方们”的“批评”是这样的目的吗?不是。他们不管怎样都要批评、都要反对,都是你的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要知道,为了批评而批评的行为与抹黑加污蔑有多大区别?那不就是居心不良吗?

看来,文学大咖张抗抗也是没搞懂“批评”这一词的意思啊!或许人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我此前曾经发文说过,现在的文人(知识分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早已不属于工人(劳动)阶级了,他们蜕变了,高高在上的做派,他们当中一些人实际上已经蜕变成了寄生于这个体制当中的一群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有的甚至成了“带路党”。我在此依然坚持我的这一说法。这群寄生虫之所以可恶,在于他们从“宿主”身上获得营养却反过来祸害“宿主”。因此,很有必要打打虫清理一番了。

对“方方们”的放纵就是对民众的不负责!就是对所有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过贡献的人们一种“抹杀”!

不知特朗普政府现在对待移民和二狗子的政策是否让“方方们”有些心凉?我觉得“方方们”真的成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