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男對央行的數字貨幣的理解 一

最近幾天沒事的時候就一直在翻閱各種關於央行數字化貨幣的信息。


2019.10.28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中國人民銀行有可能是世界上率先推出主權數字貨幣的央行,目前我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DCEP,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DCEP的意義在於他不是現有貨幣的數字化,而是M0的替代,有利於人民幣流通和國際化。


2020.04.16 央行法定數字化貨幣將在蘇州,深圳,雄安和成都試行。五月份蘇州相城區公務員,事業單位以及下屬企業的交通補貼以電子貨幣行駛發放。


這裡我們先聊一聊基於區塊鏈的比特幣有那些優勢。


1.去中心化,

節點的賬本都是一樣的。我記得我那時候學習區塊鏈的時候,文章用了菲律賓人在新加坡打工,在現有銀行體系下,他需要找一家新加坡當地銀行申請付匯,然後經過國際結算,兩天後菲律賓的親人能收到他的打款。同時要支付一筆不小的手續費。

文中還指出哪怕在同一家一樣,但是不同國家直接的結算也是比較麻煩的。

如果用比特幣的話,他只要轉賬到對方的錢包,對方只要去當地的比特幣結算中心就能把錢取出來了,因為各個地方的賬本是一樣。


2.匿名

因為只要電子錢包不和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綁定,就算技術上可追蹤的。但是因為一直沒有和個人身份綁定。題外話,比特幣有種洗黑錢的存在可能。


看到2020.04.16消息,央行背書的數字化法定貨幣。經朋友提醒,特地關注了下。

  1. 央行是否是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並沒有明確說明。
  2. 是否匿名。
  3. 和微信,支付寶以及比特幣之間有啥區別。


個人理解

是否基於區塊鏈去中心化,至少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決定了數字化貨幣是否有國際結算的優勢。

是否匿名取決了能否和紙鈔一樣,遊走在監管之外。


貨幣類型

DCEP:就是央行發現的M0法定貨幣。可以用來買東西。

支付寶,微信:是央行發行的M0貨幣,存在進了支付寶,微信。每一個數字後面都對應了一張紙幣,每一次交易背後其實都有紙幣在電子賬戶裡的流通。

比特幣:個人理解更多的就是金融衍生品,和股票一樣的,漲漲跌跌,定點機構還能換法定貨幣。


匿名支付

DCEP:不清楚以後的個人電子錢包會不會和身份證綁定,綁定的話就是任何的消費記錄都能關聯到個人,這對有些遊走在邊緣的產業有一定的衝擊。

支付寶,微信:顯然每一筆付款都是基於身份的。

比特幣:只要錢包不和主動綁定,就能做到匿名。


國際結算

DCEP:不清楚是不是隻是一串加密字符串,具有了法定貨幣的功能。然而並不能“去中心化”。或者短時間無法在業務層面,國與國之間達成“去中心化”。

支付寶,微信:理論上還是紙幣,就無法避免現有業務層面的國際結算。

比特幣:因為類似於金融衍生品,無法固定價值,不具備國際結算的條件。


支付

DCEP:是不是在日常支付功能上和支付寶微信一樣。拭目以待。。。



從技術上說採用何種類型的技術架構決定了以後業務實現的可能性。看到央行的消息第一反應是區塊鏈,但是朋友提醒央行並沒有正面說是區塊鏈。

深入去想了之後發現在技術核心不是網上截圖裡碰一碰,錢包管理。這些只是EP電子支付的基本實現。

基於中國龐大的人口的規模,區塊鏈去中心化代表著計算量要大大大於普通的支付,清算以及結算平臺。而且業務類型和流程可能因為頂層設計的改變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面對這種日常平時就是幾百倍於12306搶春運票的吞吐量。業務邏輯複雜到大家都不知道會變化成什麼樣。整個生態鏈會衍生出多少新事物。

1.何種區塊鏈或者類似理論的架構,能處理如此龐大的。

2.因為能無網支付,錢包是否匿名,匿名又能如何管理。


以上只是鄙人的拙見,歡迎糾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