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男对央行的数字货币的理解 一

最近几天没事的时候就一直在翻阅各种关于央行数字化货币的信息。


2019.10.2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中国人民银行有可能是世界上率先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央行,目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DCEP的意义在于他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的替代,有利于人民币流通和国际化。


2020.04.16 央行法定数字化货币将在苏州,深圳,雄安和成都试行。五月份苏州相城区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下属企业的交通补贴以电子货币行驶发放。


这里我们先聊一聊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有那些优势。


1.去中心化,

节点的账本都是一样的。我记得我那时候学习区块链的时候,文章用了菲律宾人在新加坡打工,在现有银行体系下,他需要找一家新加坡当地银行申请付汇,然后经过国际结算,两天后菲律宾的亲人能收到他的打款。同时要支付一笔不小的手续费。

文中还指出哪怕在同一家一样,但是不同国家直接的结算也是比较麻烦的。

如果用比特币的话,他只要转账到对方的钱包,对方只要去当地的比特币结算中心就能把钱取出来了,因为各个地方的账本是一样。


2.匿名

因为只要电子钱包不和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绑定,就算技术上可追踪的。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和个人身份绑定。题外话,比特币有种洗黑钱的存在可能。


看到2020.04.16消息,央行背书的数字化法定货币。经朋友提醒,特地关注了下。

  1. 央行是否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并没有明确说明。
  2. 是否匿名。
  3. 和微信,支付宝以及比特币之间有啥区别。


个人理解

是否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至少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决定了数字化货币是否有国际结算的优势。

是否匿名取决了能否和纸钞一样,游走在监管之外。


货币类型

DCEP:就是央行发现的M0法定货币。可以用来买东西。

支付宝,微信:是央行发行的M0货币,存在进了支付宝,微信。每一个数字后面都对应了一张纸币,每一次交易背后其实都有纸币在电子账户里的流通。

比特币:个人理解更多的就是金融衍生品,和股票一样的,涨涨跌跌,定点机构还能换法定货币。


匿名支付

DCEP:不清楚以后的个人电子钱包会不会和身份证绑定,绑定的话就是任何的消费记录都能关联到个人,这对有些游走在边缘的产业有一定的冲击。

支付宝,微信:显然每一笔付款都是基于身份的。

比特币:只要钱包不和主动绑定,就能做到匿名。


国际结算

DCEP:不清楚是不是只是一串加密字符串,具有了法定货币的功能。然而并不能“去中心化”。或者短时间无法在业务层面,国与国之间达成“去中心化”。

支付宝,微信:理论上还是纸币,就无法避免现有业务层面的国际结算。

比特币:因为类似于金融衍生品,无法固定价值,不具备国际结算的条件。


支付

DCEP:是不是在日常支付功能上和支付宝微信一样。拭目以待。。。



从技术上说采用何种类型的技术架构决定了以后业务实现的可能性。看到央行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区块链,但是朋友提醒央行并没有正面说是区块链。

深入去想了之后发现在技术核心不是网上截图里碰一碰,钱包管理。这些只是EP电子支付的基本实现。

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的规模,区块链去中心化代表着计算量要大大大于普通的支付,清算以及结算平台。而且业务类型和流程可能因为顶层设计的改变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这种日常平时就是几百倍于12306抢春运票的吞吐量。业务逻辑复杂到大家都不知道会变化成什么样。整个生态链会衍生出多少新事物。

1.何种区块链或者类似理论的架构,能处理如此庞大的。

2.因为能无网支付,钱包是否匿名,匿名又能如何管理。


以上只是鄙人的拙见,欢迎纠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